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流动儿童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农民工进城子女社会融合的因素主要包括制度、家庭、个性和社会接纳等,其中,制度障碍是影响农民工进城子女社会融合的决定性因素;家庭是农民工进城子女社会融合的重要基础;个性心理影响农民工进城子女社会融合的进程与深度;社会接纳是农民工进城子女社会融合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出现与发展,彰显了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发展。目前农民工政治参与存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呈现出流动和边缘化的特点。农民工政治参与方式主要有制度性和实证性的两种分类。目前农民工政治参与主要受到外部因素如制度、经济组织和内部因素如个人素质和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应从环境、制度和个人能力等方面推动农民工政治参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社会人口特征对于农民工是否参保回归模型解释的贡献较小,而农民工所属单位性质、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作变动次数以及农民工所在城市等制度性特征对回归模型解释的贡献最大。存钱养老、养儿防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其他养老措施对农民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有一定的替代效用。商业保险在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问题上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要完成现代国家制度的构建,必须要有赖于适应合理性和民主化需求的"公民参与网络"型社会资本的塑造。适应制度变迁的需求,社会资本也要予以转型和更新。但传统的"垂直柱状网络"型社会资本向"公民参与网络"型社会资本转型和更新是一个艰难的"传统的现代性转换"过程。要摆脱社会资本的路径依赖效应,从根本上讲还是取决于制度的创新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运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辽宁省数据分析女性高层次人才的社会资本、政治参与情况,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女性高层人才政治参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个体特征变量中的性别、年龄变量对于体制内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社会资本的资源调动因子、强联系因子、横向网络因子对体制内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从女性样本来看,社会资本的资源调动因子和横向网络因子对女性高层次人才体制内政治参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强联系因子有负向影响。社会资本的弱联系因子和横向网络因子分别对女性高层次人才的体制外政治参与有显著的正向与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河南省五所高校49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因子分析发现,大学生社会资本包括特殊信任、社团参与、交往、普遍信任和互惠五个维度。回归分析发现,社会资本诸因素中特殊信任、社团参与、交往和普遍信任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都具有正效应,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和政治效能感对其网络政治参与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了当前人们的政治参与.研究发现:其一,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很少,但是参与方式呈现多元化,并且个人维权参与多于集体维权参与;其二,社团参与、人际信任和社区公共事务的关心作为社会的资本,对于人们的政治参与具有积极作用;其三,培育社会团体、增强人际信任和人们对于社区公共事务的关心是当前促进人们政治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青年农民工进城务工有增无减,这个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渴求着政治利益保障。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公明新区南村青年农民工的访谈调查,分析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政治参与认知能力不足、政治参与态度"依情况而定"和政治参与行为不积极。本文将从国家制度层面、社会保障层面、个人意识层面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缺失的对策: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表达机制;建立主动型、服务型和友好型的城市社区服务机构;加强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充分结合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国家回归社会是逻辑和历史的必然,而公民政治参与是沟通国家与社会的重要桥梁。应培育积极政治参与型为主的复合公民文化;从体制、制度上保证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主体,他们的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其政治参与的缺失会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负面影响。统一战线在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矛盾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实现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中协调作用的途径,一是坚持以物质利益协调为中心,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二是搭建利益表达的制度性平台,拓宽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与政治稳定之间具有天然的逻辑联系,其对于政治稳定具有基础支撑作用,"信任"社会资本是政治稳定的合法性基础,"规范"社会资本是政治稳定的秩序性基础,而"公民参与"社会资本则是政治稳定的民主基础。近年来出现的政治不稳定因素都和社会信任度下降、社会规范不健全以及公民参与渠道狭窄等社会资本因素密切相关,培育社会资本、促进政治稳定是摆在学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农民工群体开始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镇农民工的核心群体.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却仍存在诸多障碍,社会差异、社会排斥问题成为社会融合的主要困难.本文选取社会差异和社会排斥为研究视角,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差异、社会排斥的现实状况和影响因素,特别是考虑到社会差异和社会排斥两个方程残差项相关,使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和Biprob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联动分析.研究发现,教育年限、技术级别、家庭负担、心理落差四个因素影响显著,回归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差异、排斥,促进社会融合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理论启发我们:通过外力作用来提升农民工社会资本,可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效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从根本上说,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是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来 ,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历史命运曲曲折折、沉浮跌宕 ,其原因主要决定于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 ,受制于种种制度、规则的约束 ,同时也与自身的社会特性、政治意识相关。因为 ,知识分子群体同样是演绎制度变迁的社会实践主体。所以 ,知识分子才能的施展、社会地位的提升 ,有赖于社会创造必要的政治、经济等条件 ,知识分子也应执著于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缺少各种社会支持网络,导致其陷入经济贫困、政治贫困、发展贫困和心理贫困状态,从根本上限制了青年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必须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人际和谐关系三个方面构建农民工社会支持网,进而实现社会融合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少数农民工违法犯罪,主要与社会支持网络缺失所造成的农民工社会弱势地位有关.文中在分析农民工生存状况的基础上,从社会关系网络、参与网络和保障网络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缺失的原因,要改变农民工的社会弱势地位,必须积极构建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7.
研究8个城市24个纺织服装企业850个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工社会信任总体状态处于中间水平,其组织信任(组织系统信任和员工-管理者信任)和城市融入程度越高,社会信任程度也越高。以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感受为表征的城市融入之于社会信任的重要性,说明传统的信任途径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安排与实践、制度认知和评价基础上的组织信任对于社会信任变异解释力说明了社会信任建构的制度影响。农民工的社会信任既是关系的,也是结构和制度的,其社会信任水平的提升,有赖于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法制建设提升组织系统信任和员工管理者信任,以及消弭社会排斥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流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本文从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特别是流动渠道这个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流动。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第一,我国农民工流动绝大部分为水平流动,向上的垂直流动少之又少,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现状令人担忧;第二,农民工流动的渠道单一,仅仅依靠自身的社会资本,其它流动渠道堵塞,由此形成了诸多社会问题;第三,农民工水平流动的渠道是社会资本,而当农民在城市工作后,其向上垂直流动的主要渠道是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与提升政府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以信任、合作、规范、社会参与网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资本能够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优化政府行为、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这就要求培养公务员的公共精神与服务意识,实施诚信的政府行为;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政府的回应性;培育民间组织,加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互动与合作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由于农民工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及政府对农民工的政策重视,农民工从社会流动初期到社会流动发展时期,其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即由流动初期的以非正式支持系统为主要构成、以初级支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支持网络向制度性、正式的、社会化的支持网络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