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社会抗争产生的动因都很复杂,但是政府应对的方法是多元的。环境抗争作为一种典型社会抗争行动,常常引发地方政府改变原初政策,可称之为"非常规政策变迁",符合"一闹就灵"特点,按照影响程度又表现为一闹就停、一闹就迁、一闹就改、一闹就缓。针对环境抗争经常性引发非常规政策变迁的现状,本文提出"嵌入式吸纳"的消解方略。"嵌入式吸纳"坚持在嵌入基础上的吸纳、吸纳条件下的创新、嵌入与吸纳并重。"嵌入式吸纳"将环境抗争行动视为一种"连续统"危机治理过程,从政策过程的体制运行考量,在自上而下和由内而外双重维度建立互联互通的治理体系。同时将社区共治作为消解方略的实践基础,因势利导,预防、减缓和消解环境抗争所带来的体制性冲击,保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平衡互动,实现政府体系与环保主义的和谐共生。未来需要从基层、地方和国家治理的三维空间出发,打造"社会治理红利说",推进和实现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非典"之后,我国传染病防控领域政府财政投入政策经历了市场导向向政府主导的转变。根据多源流理论,新旧传染病交替出现、政府投入不到位构成了政策变迁的问题源流;政府在传染病防控财政投入政策上不断探索形成的经验总结、专家学者的政策反思与建议构成了政策变迁的政策源流;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国民情绪构成了政策变迁的政治源流;"非典"的暴发直接推动政策之窗的开启,三种源流汇合,促进我国传染病防控领域政府财政投入政策的变迁。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持续提高需要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要加强政府主导,优化财政投入方式,扩大财政投入规模以及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长效性,以完善我国传染病防控领域财政投入政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尝试对异地高考政策的源流发展、焦点事件和政策企业家等方面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发现:户籍制度的规制和"两为主"政策的执行形成了异地高考问题源流;各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的政策建议构成异地高考政策的政策源流;党和政府的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民生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异地高考政策的政治源流。在"15位知名学者上书事件"的催化下,问题、政策、政治三大源流实现汇合,从而实现了异地高考政策的议程设置和政策出台。  相似文献   

4.
为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24日出台教育“双减”政策,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新起点与新信号。通过梳理我国教育“双减”政策议程中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揭示出源流汇合及教育“双减”政策之窗开启的内在机理,解释我国教育“双减”政策出台的政策过程,同时对教育“双减”政策制定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发现“重视反馈信息、渐进决策、开放民意表达渠道、把握政策出台时机”推动了议题进入政策议程,最终促成了教育“双减”政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5.
著名政策科学家约翰.W.金登教授的多源流分析框架是公共政策分析中非常有效的工具,对分析政策议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将多源流理论引入我国农村校车安全管理政策议程中,梳理校车安全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以及机会之窗,指出政府重视、焦点事件以及多方参与等会直接影响公共政策议程,引发政府关注,并最终推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这一重要指示突显了青年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返乡青年具有年龄、知识等方面的优势,给老龄化严重的乡村治理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人力资源。对返乡青年的关注不能仅局限于就业创业方面,帮助其嵌入乡村生活并积极参与村务治理,让其在乡村治理中留得下、待得住、干得好,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同样意义重大。通过文献综述、质性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乡土情感、就业创业、优化干部结构、文化传承等维度梳理了返乡青年嵌入村务治理的内在逻辑,从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能力、道德和融入难度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返乡青年嵌入村务治理的风险,并从价值宣传、能力培训、强化问责、加强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返乡青年嵌入村务治理的政策保障机制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多源流分析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政策分析工具,可用来解构影响公共政策设置及调整的因素,从而有助于透视公共政策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本文通过运用多源流理论对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进行剖析,透视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政策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内地)城市摊贩监管行动缘何稳定于"模糊性治理"?在理论层面,这个研究问题关乎政策行动或政府行为模式选择的机会、内容与新的选择机会三个紧密相关的问题。依据"新多源流模型",政策行动选择受到"议题流"、"行动流"和"规则流"等三种政策溪流(即"变量集装箱")的"流向"、"流量"和"水质"等变数的塑造和制约。政策溪流之间的离散或汇聚乃是一连串因果机制相互作用(即"机制串联")的结果。当政策溪流汇流之时,政策行动选择(或变迁)的机会之窗开启。特定政策行动或政府行为模式的选定及其稳定,需从政策语境、政策溪流、政策行动的属性(譬如模糊性治理的功能或政策效应)、决策者的意向性以及相关机制串联过程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解释。换言之,为了深刻解释这种独特的政策选择现象与政策稳定现象,有必要综合运用机制性解释与功能性解释。前者着力于变量和因果机制的角度;后者则着力于政策行动或政府行为模式(即"模糊性治理")所具功能的角度。考虑到行文,本项研究重点进行机制性解释。  相似文献   

9.
教学改革政策在高校改革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探讨影响高校教学改革政策设置的多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根据多源流理论模型,结合相关教学实践案例,对影响高校教学改革的问题、政策和政治源流及政策之窗触发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从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发挥专家作用、构建政策数据平台、优化反馈机制,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改革环境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邻避抗争作为当前集体行动的典型形态,往往会导致地方政府改变其原初的决策,这是一种"冲击—回应"模式下的"决策型回应"行为。从政策变迁过程来看,"决策型回应"的产生是抗议行为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经由政策网络的作用而推动政策的非常规变迁、实现政府运行的间断均衡。从邻避设施建设的过程及其影响来看,公共政策遵循技术官僚治理的路径,项目决策过度依赖技术专家的作用,使得政府决策陷入了技术共和国困境,最终成为俘获性公共政策,引发了邻避运动。从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来看,消解邻避抗争,需兼顾社会治理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并积极构建协商型地方治理模式、搭建开放有序的共识型公共决策体制。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源流理论,从问题溪流、政策溪流以及政治溪流三个方面对2004年阜阳奶粉事件和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阜阳奶粉事件在短期内成为了焦点事件,引发了一定的社会关注,但是其危害性、严重性以及影响力相较三鹿奶粉事件较弱。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国际舆论和国民情绪对事件的关注加速了该问题的议程,因而,政治源流在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L乡精准识别实践的案例分析发现,农村精准扶贫的政策执行情境经历了从制度情境到行为情境再到关系情境的转换。在贫困治理制度情境的嵌入过程中,国家通过技术性的标准嵌入、识别流程的无缝隙对接及对标准的监控等机制,构建了贫困治理场域的"控制权"。在贫困治理制度情境向行为情境的转换过程中,基层官僚通过自由裁量权的运用,贫困识别在实践中呈现标准的"合法性变通"、识别流程的简化及特定贫困群体被故意"剔除"等面向,"强约束下的变通"成为精准识别政策执行中的形态。而在贫困治理关系情境的场域,基层官僚与村民通过对博弈情境的控制及"违规空间"的建构,贫困治理关系情境在实践中是一种低制度化均衡的关系。贫困治理情境路径的转换,体现了贫困治理的制度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呈现规则软化的特性,国家在贫困治理场域是以一种"有限国家"的角色存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治理时代的到来,政府的职能转变诉求、执政党的合法性建设诉求、社会组织的发展诉求与民众对公共服务和利益表达的诉求在同一时空节点汇聚。本文以社会治理时代下B市T区这一具体时空场城内三个组织的成长为案例分析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调适与重构,指出在社会治理时代下T区政府在原有的社会结构边缘开启供多元行动主体互动和博弈的理性政治空间。政府与民办非企业单位、民间社区组织和体制内基层组织在这一政治空间内基于各自的组织需求和相互的资源依赖形成包括资源嵌入型、互惠嵌入型和合法性嵌入型等不同的"嵌入性"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性的互动构建起国家、社会组织与社会之间趋于良性的合作机制和多中心治理的资源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有关社会变革与国家治理的复杂议题,学界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个体中心论、社会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社会中的国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以"支配和反对支配的竞技场"为逻辑起点,阐明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有限性及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在"社会中的国家"的视角中,社会变革中的国家与社会在公共领域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协商、竞争或妥协的关系。尤其当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国际势力)嵌入到国家治理体系时,各项政策的最终实践很难成功地实现国家最初的政策目标。嵌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竞技场域,同样具有分化和自主化的特征,这也往往削弱了国家意志的有效贯彻。对于中国而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提升国家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PPP项目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思路选择。研究引入多源流理论分析工具,旨在探讨PPP项目的政策议程形成逻辑,分析政策制定的内在规律,优化政策设计思路。研究发现:PPP项目的政策议程设置受到"PPP项目何以成为焦点议题"的问题源流、"政出多门的矛盾性及政策共同体多元主张"的政策源流以及"地方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中介咨询组织和民众的行动差异"构成的政治源流三种源流的影响,并经由政策之窗实现耦合,推动PPP项目相关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研究结论:推动PPP项目健康有序发展,亟需从宏观层面完善法律制度顶层设计、优化政府治理能力、明确风险分担和投资回报机制、强化项目资金的金融支持、培育中介咨询机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拓宽民众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6.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为什么有的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改革"响应"中央政策,有的地方政府却漠不关心"敷衍"应付?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将五个案例城市推动医保支付方式的四种政策响应归纳为"政策响应差异",并基于地方政府注意力竞争视角构建了整体性分析框架对其进行解释。研究发现:决策环境形成了特定政策领域公共议题的注意力分布结构,经由政府内部的决策通道递送、过滤、释放给政策决策主体,从而形塑了特定政策领域的政府行动。同时,各变量要素间的不同组合及权重变化导致了地方政府政策行为的动态变迁趋势。上述发现有助于理解中央一统政策与地方有效治理之间的政策过程,增进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学术积累。  相似文献   

17.
治理与管理之差,主体的多元化标志着民主要素及其量值的增加。不管国家治理的具体形式如何,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都决定了国家治理在本质上属于人民的治理,民主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制度化的稳态民主、与社会生活伴生的活跃态民主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形成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原则规范的运行态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赖于民主"三态"的态势调整和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发展和民主转型是政党制度化研究的主流范式。两种范式及其研究路径都无视政党制度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变迁中的意义。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政党制度化研究,旨在寻求政党研究在比较政治学中的"回归"。变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制度化过程表明:政党制度化是解释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变迁动力、路径和走向的关键变量。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体制的法制化、组织和价值基础的双重理性化和政策治理网络的优化,实现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渐进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全球治理、国家治理与地方治理虽然直面的对象与问题有差异,但三者在理论内涵上又有着深度的耦合,都主张多中心的公共行政系统、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性、价值实现过程的法治性。在全球化时代,如果割裂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以单一的、孤立的思路寻找问题解决途径,往往是失败的。我国必须从"全球化-国家-地方"的整体互动视野理解、解决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实现从"被全球治理"到"全球治理"的转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深化地方政府改革,加快地方治理体系重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约翰·金顿(John·Kingdon)的多源流分析框架为基础对湖北省"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战略决策的政策议程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政策议程的有关理论,并重点介绍了约翰·金顿(John·Kingdon)的多源流分析理论。然后,借鉴约翰·金顿的多源流分析理论,按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条线索,对湖北省"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战略决策的政策议程分三个部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