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江泽民同志所作十五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英明决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必须同时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属于思想建设范畴。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则有着不可替代的“灵魂”和“支柱”作用。哲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就曾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名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获得了这样的意…  相似文献   

2.
贯彻邓小平同志“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战略思想,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可持续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这是实施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决策的现实需要。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精神文明水平的升华。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条件及发展趋势的最新认识,是人类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人类就离不开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人类对自身发展与自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却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就是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不断地建设、加强、巩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美育,亦即是审美教育,指为了培养人的感受、理解、评价、创造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好、崇高事物方面的能力而采取的一整套措施。审美教育是同文明一起产生的,也可以说,美育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本文试以五四运动后,我国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李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系统工程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两个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也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成败与否的根本性问题。这两个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是内在的...  相似文献   

5.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大力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然而,时至今日,对这一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在中共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已经说得清清楚楚,问题是如何落实和采取什么具体措施。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决议》的第六项已经指出,“教育科学文化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教育、科学、文化中,教育又是科学、文化的基础。不通过教育,科学与文化是无法提高的。 《决议》又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  相似文献   

7.
改革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这个纲领性文件中的一个主要的内容,在这个文件中论及这个问题的文字有: (一)在前言部分指出:这个文件的制定的根据之一是“我国全面改革发展的要求……” (二)文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拔乱反正的胜利和全面改革的展开,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对这种进展作了归纳。 (四)“精神文明建设在许多方面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改革和开放的形势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人类与自然界,经济和社会,人与人之间合理、平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与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五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想上、理论上弄清可持续发展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对于正确认识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1、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来看,它突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是在探索其发展道路中前进的。自18世纪西方近代工业革命以来…  相似文献   

9.
青岛是全国率先提出“名牌战略”概念,也是最早开展创名优产品活动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培育出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成为我国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最多的城市之一。目前名牌战略已经成功地向三产服务业、机关事业单位推进和延伸,实现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和点线面的结合,形成了一种青岛名牌现象。名牌战略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了三产服务业发展,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和政府形象,而且成为一个载体,促进了各行各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方针政策 ,而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本文认为 ,一方面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 ,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 ,是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 ,可持续发展创造着新的精神文明 ;另一方面 ,可持续发展须要精神文明建设为之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障 ,可持续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在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的斗争中,人们在分析“法轮功”泛滥的原因时得出一个共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还很不够,精神文明建设尚存在薄弱环节;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今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不久前就科学技术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发表了长篇讲话,本刊达我如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正在快速发展,这是当前世…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必须把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标志着我国以富强、民主、文明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党在民主法制建设史上树立起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这充分说明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依法治国和加强精…  相似文献   

13.
14.
《学理论》2015,(24)
陈云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他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全局出发,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注入了新观点,新看法。从战略、历史、人文等角度,对如何建设精神文明从思想方法上给予对策和政治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陈云同志为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庞小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它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而且是一种新的文明观。可持续发展要求达到社会系统的全面进步,从经济和社会历史的层面上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而从社...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与精神文明建设丁秀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榜首,使西方某些预言家瞠目结舌。现代化的工业厂房和多功能的高楼大厦,遍布神州,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成倍提高,物质丰富,市场繁荣;综合国力有很大提高,这一切如同当年俄...  相似文献   

17.
职业道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体部分,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行业都开展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如何能够更好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认为还必须辩证地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刚刚过去的1996年,有两件大事将载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史册:一是中央明确提出了要“依法治国”,二是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标志着我国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把制度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到了显著的位置,从而朝着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迈出了新的一步。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两项带有全局性的治国方略,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仅就法治(依法治国)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谈点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现阶段我国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选择,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而深圳特区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试验场,已率先迈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这势必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它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一、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深圳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D”、基地和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积极成果是构成精神文明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也是再现精神文明的具体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