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政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并未及时转换角色,再加之我国方方面面的制度尚未完善与健全,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在履行职能时时常出现越位或缺位的现象,地方政府在行使其权力时出现扭曲和异化致使政府失灵现象的发生。本文就我国地方政府失灵的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转轨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存在的固有缺陷——市场失灵不断暴露出来,尤其显现在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上。这就迫切需要完善我国政府的微观规制制度,以弥补市场失灵。本文力图对当今政府微观规制在法律方面存在的协调和整合不够,执法主体交叉混乱,权力分散,权威不够,对市场信息收集统筹的力度不够等问题找出原因和可行的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3.
经济宪法学立足于保障个人财产权和限制政府权力,从而为矫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了新的、也是更为根本性的思路,这就是必须从宪法上明确对个人财产权和经济自由的保护,并严格限制政府的财政权和货币发行权,使政府的自由裁量权置于民主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国际经济法与经济法主要学说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经济法律的目的与功能——克服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再通过借鉴国内经济法的"三三理论"的研究方法,归纳出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国际经济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5.
6.
7.
市场失灵与中国经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失灵假设是研究经济法产生、调整对象、体系等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中国的市场失灵问题必须结合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个过渡期的大的现实背景来理解,以西方经济学的市场失灵假设为基础来构建中国经济法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经济法必须立足于转轨时期的现实国情,才能走出一条务实之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变迁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社会阶层的高度分化和利益的重新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逐渐被竞争和效率观念所取代,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成为左右社会行动的重要力量。正如传统社会主义存在“政府失灵”一样,市场经济也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在社会阶层的高度分化过程中,大批处于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国民待遇问题日趋严重,民生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关乎整个共同体的利益,它小到社区,大到国家,乃至全球,与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公共性以及对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威胁性表明,它的实现已经完全超出个人行为可以达到的界限,也就意味着,对于现代环境问题,我们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来解决,由市场进行配置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失灵。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或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但市场有其固有缺陷,在一定条件下需要政府干预。然而,政府干预虽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进社会公平平等方面显示了其巨大的作用,其本身也并非尽善尽美。本文从经济法的角度,就市场失灵对政府干预的渴求以及我国政府干预的现状和必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医疗注意义务与医疗过失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基于医疗契约还是医疗侵权关系,医疗过失的认定标准、考量因素、考察范围都趋于一致。应确定相对客观的医疗过失判定标准,在具体考量时还应兼顾医疗水准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应立足于医院作为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一元”主体,分别从医疗行为和医疗辅助行为去查找医疗过失。审判实务中对医疗过失的认定过分依赖鉴定的流弊应当予以矫正,而应将医疗过失的认定权回归法庭,并辅之以组建专业审判庭、引入专家证人制度作为法庭认定医疗过失的专业保障。 相似文献
12.
“双失灵”是对西方管制经济学中市场调节——市场失灵——政府管制——政府失灵——市场调节这一理论形成过程的概括。然而这一理论思路却存在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并且使经济学理论和实践陷入对市场和政府的两难选择。针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不足,可用法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和理论,为“双失灵”难题的解决找到答案,即以法律规制解答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医疗纠纷多元调解新机制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医疗纠纷逐年增多,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各种弊病也不断暴露出来,医疗纠纷解决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如何克服医疗纠纷各种调解机制的自身缺陷,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种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医疗注意义务是整个医疗过失理论的核心,而注意标准概念则是重中之重。本文从不同时期的判例着手,重点展示美国的注意义务标准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总体趋势:合同还是侵权,单一程式标准还是多因素可变标准,提高病人安全还是控制医疗费用。通过分析不同时段内法理与司法实践的主要特点,本文将美国医疗注意标准的各种影响因素逐步列出,突出行业惯例和地域因素在整个体系内的辉煌与落败。如今美国的医疗注意义务标准也面临挑战,即医疗保健体系与医疗保险改革背后对医疗费用控制的政策对它产生了冲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本文认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必须要尊重市场规律,在此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有机协调和配合,这样,才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方面的作用,实现新一轮经济改革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体制条件。 相似文献
16.
政府救助金融危机容易引发市场主体的道德风险,如何在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重新分配责任,以纠正因政府救助所致的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失衡,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法律关注的重点。对大型的金融机构征收金融危机责任费,让其最终承担起政府救助成本有助于恢复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平衡。金融危机责任费对市场主体权利义务的重新调整与责任的重新分配,突破了传统的法律责任理论,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身份性;而金融风险的外部性、大型金融机构与中小金融机构之间的不平等风险地位是金融危机责任费的风险根源。此外,它对于完善我国金融法制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考量商事登记与市场准入的关系,可以借助法经济学识别商事准入效率与安全的均衡性。这需要首先区别一般准入与特殊准入、民商私法与经济法之间价值定位的差异,并具化商事登记一般准入机制设置的目的及其必要性、合理性。结合对传统政府规制理论的批驳,以及对现今我国工商登记管理体制中设置过高登记门槛的反思,商事登记的制度设计应在公益与私益客观辩证关系基础上,在宏观层面的保障私权以及在最低层级上维护公共利益,并由此凸显维护公私权益衡平的现代登记理念。 相似文献
18.
国家干预经济中政府失灵的人性解读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政府失灵及其缘由的追寻和考究,是经济法学人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也获得了诸多真知灼见。然而,鲜有人注意到,人性中的"强"、"群"、"乐"等因素,才是政府失灵更为深刻的原因,从干预者人性的角度对政府失灵进行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可靠的认识论基础,也可为经济法克服政府失灵提供有效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当前金融市场准入监管制度存在诸多困境,我国应当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理念重构和制度设计两个方面来保障金融市场准入监管功能的实现,这包括具体制度的合理设计、配套制度的完善以及法律规则的体系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