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旧领导体制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党政不分。因此实行党政分开是我们党领导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十三大报告指出:“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所谓党政职能分开,就是根据党组织和行政组织的不同领导体制、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使之各司其职。具体讲党的职能变化的方面有:从性质上看,党是政治组织,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而政权机关是国家权  相似文献   

2.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作为在整个国家行政建制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县一级,其党政分开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我们认为,除了需要调整一些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明确划分党政各自的工作职责而外,最主要的在于转变县委的领导方式。转变县委的领导方式,有效地实行“多元协调”,从而对各个部门实行以政治、组织、重大决策为主要内容的科学领导,是搞好县级党政分开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 如何适应党政分开和厂长负责制全面推行之后的新形势,按照党的十三大和《企业法》精神,逐步改造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这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实行党政分开,实行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转换,首先是划清职能,而划清职能必须把握住厂长和企业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各自承担的职责及其各自所处的地位。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是保证监督,不再对本单位实行‘一元化’领导,而应支持厂长、经理负起全面责任”。《企业法》规定,厂长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对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实行党政分开,只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而不会削弱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第一,党政分开指的是党政职能的分开,并不是取消党的领导。首先,从党的职能来说,我党是个新型  相似文献   

5.
<正>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二届七中全会预备会上指出:“学校、研究所党委的职能转变,步子应该稳妥,但方向也必须明确。”最近,国家教委的负责同志也说:“在高等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党政职能分开的方向是不能动摇的,但是步子可以稳一些。”在我国,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已有1061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正在探索校长负责制、实行党政职能分开的约占10%。我所在的单位,就是试行校长负责制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我想结合高等学校的实际,谈谈有关领导体制改革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最近又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要分开,党如何领导,如何善于领导。”党政分开问题实质上是要解决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如何实现领导的问题。下面就政治体制改革中党的领导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其中心环节是实行党政职能分开。高等院校推行校长负责制,即体现了党政分开的基本原则,也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公安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各个院校的领导体制基本上都是实行党委负责制,党政不分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党的十三大精神的贯彻,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安院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课题已经迫切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8.
党的小央组织和地方组织所处的地位和情况不同,实行党政分开的具体形式也应有所不同。十三大报告明确规定了地方党委的基本职能和主要职责,提出“它们与同级地方政权机关的关系,应在实践中探索,逐步形成规范和制度”。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先后去我省几个政治体制改革试点市、县,就地方党政分开的问题进行丁调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是保证监督,不再对本单位实行‘一元化,领导,而应支持厂长、经理负起全面领导责任。”中共中央关于贯彻执行《企业法》的通知中更加明确地指出:“企业实行党政分开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将由厂长负责。但是,这丝毫不意味着党组织可以忽视这项工作。过去,企业党组织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后还要继续发挥基层组织和全体党员的作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最近  相似文献   

10.
党政合作机制与党政职能分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宇 《理论月刊》2006,(12):78-80
在中国的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中,有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征即党政合作机制与党政职能分开。党政合作机制是党委领导制的一种基本存在形式,执政党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对国家机构的领导,同时,这一机制也涵盖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党政职能分开则明确了党政领导的权限和党政权力的互相监督与制约,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要求。认识和处理好党政关系的两个基本特征及辩证关系,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促进党政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实行党政分开,解决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问题。以党代政是指党组织超出自己的职仅范围,包办国家机关的工作。然而,党中央就国家重大政策以及国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内容是党政分开,且中央、地方、基层的情况不同,实行党政分开的具体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地方政权体系是我国政治体系的基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层次,其党政分开的真正实现对于推动改革的全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一段,有少数县(市)在机构改革试点中,实行党政机构合并,搞党政“一体化”;有的地方一些国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也推行党政“一体化”,即“党政机构一体化、职能一体化、人员一体化”。有的报刊宣传过这种提法和做法,提倡“寓党于政”、“党政合一”,本刊也刊登过这方面的文章。冷静思考,党政“一体化”的提法从理论上看是不科学的,从效果上看是有害的。关于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执政党对国家事务领导的方式,在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4.
<正>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坚待、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首当其冲的是要弄清楚什么是党的领导。前几年,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党的领导概念在部分人头脑中渐渐模糊了,党的领导作用在一片空喊“加强”声中被削弱了。有的人在理论上把党的领导仅仅归结为政治领导,将党的领导抽象化、简单化,间接地否定了党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导致了实际生活中党的建设被淡化,思想政治工作被弱化的倾向;有的人借口党政分开,片面强调党政性质、职能的区别,否定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把“党要管党”解释为“党只管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长期形成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不解决,党的领导无法真正加强,其他改革措施也难以顺利实施。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从一元化领导、党政不分到党政分开,这是顺应历史发展的革命性转变。它对于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直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豫发[1994]16号),保留省交通厅。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的原则,结合我省交通行业的实际,确定其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一、职能转变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要继续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步伐;要加强宏观管理职能,减少事务性的工作,切实简政放权,真正做到微观放开搞活,宏观管住管好;要坚持政企、政事分开,不再直接管理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具体事务,让企事业单位享有充…  相似文献   

17.
一、为什么要实行属地管理撤销政府各部门的党委(党组)之后,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如何管理,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思路:(一)设立若干个党的工作委员会,分别管理;(二)成立行业党委,按系统管理;(三)按属地原则,由所在地方党委管理。按照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政府各部门的党委(党组)要逐步撤销,撤销之后,如果再设立若干个党的工作委员会,就必然会重蹈覆辙。因此,第一种思路显然是不能成立的。若成立行业党委则由于战线  相似文献   

18.
<正> 仙桃市企事业党组织书记联谊会,是企事业党组织书记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探索企事业党的建设工作有效途径的一个专门组织,自去年四月成立以来,受到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企事业党组织书记们的欢迎。会员单位由成立时的7家发起单位发展到25个。联谊会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加强企事业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为宗旨,坚持为基层服务的方向,坚持“调查、研究、服务”的工作方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了一些很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实行党政分开,党怎样实现政治领导?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分开。对此,广大党员干部是坚决拥护的。认为党政分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有些同志还不大理解,或者产生一些误解。如有的政工干部有“失落”感、“失权”感;有的把党政分开看成是党政分家;有的甚至认为党和国家政权之间难以分开;等等。因此,从实践和理论上认真地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党政分开,顺利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