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阐述80年代的国际经济背景入手,分析比较80年代与60年代国际经济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从而说明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与6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开始腾飞时所面临的国际机遇与挑战有很大的不同,即我们所面对的国际经济形势更为严竣,不利因素更多.为了趋吉避凶,本文提出了九条相应对策,说明只要抓住机会,迎接挑战,我国的外向型经济还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2.
战后至50年代。刚取得政治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发展本民族经济的严峻任务。值此之际,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国积极鼓吹的以工业为中心的理论,为在摸索中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济立国”的理论依据。于是,一系列亚洲国家包括泰国在内相继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揭开了工业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泰国,从50年代起,积极利用外资一直被视为工业化政策的重要内容。外资对泰国经济的起步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升级曾起到并将继续起着“输血作用”,对泰国争取在本世纪末成为亚洲第三代“新兴工业化国家”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70年代以来,印尼的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从总体上考察,大体上已开始具备经济起飞所必需的若干基本条件。印尼政府也宣布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1994—1998年期间实现“经济腾飞”。然而,与东盟其他成员国相比,印尼所面对的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颇为严  相似文献   

5.
一 韩国科学技术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韩国为促进其经济的发展,首先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出“科技立国、超日赶美”的口号,不断增加科技投资,大力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使整个科技水平迅速提高。目前,韩国的科技水平在某些领域,位居“中等发达国家”的领先地位,个别的甚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韩国经济的腾飞,在面向21世纪的振兴经济大潮中,科学技术必将推动韩国经济进入一个崭新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在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前,必须在一段时期内不断发展工业。在50年代,泰国工业不仅势单力薄,而且门类单一,当时主要只有两类工业,一是采矿业,二是农产品粗加工。1961年,在实施工业发展战略以后,泰国经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初期由于发展战略失衡,工业化的成效不大。到了80年代,泰国受到高油价、高利率、发达国家贸易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文化变迁:对新加坡的个案分析--兼谈广东珠江三角洲的精神文明建设曹云华在亚洲国家中,日本和“四小龙”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最为成功的,它们为其它亚洲后发展国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本文主要以新加坡华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国在工业化...  相似文献   

8.
论东南亚五国对外开放战略及政策的演变王栋林,马春辉,陈漓高90年代以来,在西方经济萧条、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东亚地区经济却一枝独秀,令世人瞩目。东亚的“新月带”地区(西太平洋沿岸)尤其是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和中国大陆,进入90年代以来一直...  相似文献   

9.
进入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出现经济滑坡。但是,泰国却经历短暂低潮之后奇迹般地迅速复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成为近年来除新工业化国家地区之外又一个经济“亮点”,被誉为亚洲“新星”。人们对泰国坚持以农业为依托、以加工增值后出口为手段、达  相似文献   

10.
“韩国病”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病”的文化因素于胜利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开始步入经济现代化轨道,迅速有效地推行了“出口主导型”工业化系列政策,致使韩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惊人的变迁:人口增加及流动、产业结构变化及经济增长、教育普及和水平的提高、住地和住宅方式的变化、文化取向变...  相似文献   

11.
忻华 《德国研究》2008,23(4):36-42
世界经济的“中心一外围”结构,与世界政治的霸权秩序,是互相牵制、互为因果、融为一体的。而连结“中心一外围”结构与世界政治结构的“枢纽”,是“半外围区”里具有极其重要的安全战略价值的国家和地区。这些“枢纽”之地往往成为霸权国的盟友,它们利用自身在霸权秩序中的特殊位置,获得独特而优越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比一般国家更容易实现经济“起飞”。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国际政治结构中先后出现三个霸权体系,其中第二个霸权体系中的德国,正是凭借世界经济结构与霸权政治结构的互动关系所提供的独特机遇与空间,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德国工业化进程的典型案例,能够清晰地表现出“中心~外围”结构与国际霸权体系之间互动博弈的演进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试析韩国经济腾飞的动力庄友明邱丹阳韩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国家。60年代以前,韩国不仅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农业也非常落后,国民文化素质较低。60年代起,韩国经济开始腾飞,创造了超越经济学常识的发展速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度达到2位数。在仅20...  相似文献   

13.
韩国企业与高等教育安娜60年代开始的韩国经济腾飞及延续至今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随着韩国各项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以及“科技立国”战略的确立,企业对各级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使高等教育作为高...  相似文献   

14.
70年代以来 ,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迅速 ,一些国家进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东南亚国家经济所取得的长足进步被称为“东亚奇迹”。然而 ,东南亚国家在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贫困化 ,城乡差距拉大 ,地区发展不均衡 ,分配不公 ,妇女问题等等。发展的不平衡性 ,已成为阻碍东南亚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5.
试析社会转型时期的韩国公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60年代前的韩国的是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国家,人均GNP仅80余美元,属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列,但自1962年起,韩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经济快速起飞,人均国民收入至1991年增至5253美元,90年代后半期以来,更达一万美元以上,在短短30多年里增加了一百多倍,一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国民生产总值在1995年已居世界第11位。韩国作为一个后发型的东方国家,其经济现代化的成功,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韩国模式”。这一模式自80~90年代以来随着韩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转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  相似文献   

16.
韩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分析李靖宇,冯笑春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从6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并由战后一片废墟的东方小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在世界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的今天,韩国参与...  相似文献   

17.
罗政治家布鲁坎认为科技革命使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竞赛中处于落后地位。西尔维乌·布鲁坎在最近出版的“多元主义与社会冲突”一书中谈到了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赛中落后的原因,认为是科技革命起了主要作用。现将书中的部分内容综述如下:东西方竞争的衡量标准是经济。从工业化程度来衡量,70年代前,东方国家的增长率较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在50年代基本上还是个转口商港,生活水平低,失业率高。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增长。如今,这个城市岛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航空中心、海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旅游中心,实现了高度工业化和充分就业,奇迹般地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在短短的几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在东南亚的投资战略王勤跨国公司在东南亚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在东南亚的投资经营活动,是跟着各国工业化进程而迅速发展的。60年代中后期,东南亚国家相继开始推进“面向出口”的工业化政策,加速了“替代进口”工业转向“面向出口”工业。同时由于东南亚政局走...  相似文献   

20.
广东的区位优势与经济发展陈乔之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要取得经济的高速发展,总是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六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走向腾飞,就是靠这三大因素的联动效应;70年代末以来,中国广东省经济的超高速度的飞跃,同样离不开这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