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北易帜后,奉系军阀军队由地方军阀转变为东北边防军,听命于南京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军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继之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下走向分裂。由此造成的东北统治机构的瓦解、经济实力的丧失,对东北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以确凿的事实和证据,将日本侵略中国特别是华北和东北的一些犯罪暴行具体地揭露出来,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的滔天罪行,昭示全世界。对日本战犯的审理,实际上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审判,为中国人民讨回公道,雪洗了民族耻辱,伸张了人类正义.  相似文献   

3.
东北军作为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的地方军事力量,由张作霖创建的奉军发展而来,以东北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曾经3次入关,一度掌握北京政权。张学良东北易帜后,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仅次于蒋介石中央军的军事力量,然而在西安事变后却土崩瓦解。从东北军发展到衰落的过程,试对"东北军瓦解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出生的年代,国家正处于危难时期: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军阀处于混战状态,人民苦不堪言。作为奉系军阀的将领,张学良参加了各个军阀之间的各种战争。同时,在与外国列强的接触中,张学良也深深地认识到导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的分裂,他的国家统一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张学良的国家统一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内涵。其中,"息内争,御外侮"是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内争"是引起"外侮"的主要原因,只有平息"内争",才能抵御"外侮",只有国家统一、人民团结合作,才能形成抵御外敌的统一战线。[1]。他的一生以追求国家统一为目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日益加深和国民党政府政策的日益不得人心,70年前爆发了西安事变。但是在团结抗日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下,西安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并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巨大功劳,永远值得后人尊敬和怀念。  相似文献   

6.
从张学良口述历史再议“九·一八”时的不抵抗命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就已经推行了"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当晚,东北军参谋长荣臻第一个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而在午夜1点以后,张学良才正式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张学良虽然在事变之前已经看出日本的侵略态势,但却没有看清日本发动战争的时机。  相似文献   

7.
张丽荣 《工会论坛》2007,13(6):153-154
张学良将军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发动了西安事变并力促其和平解决,从而成为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本篇文章通过阐述张学良的思想和行动由息战统一到统一御侮再到御侮统一的历程,论证了爱国统一是他发动西安事变的思想基础。张学良的爱国主义思想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8.
日伪经济统制政策的实质,就是要把东北经济完全纳入到日本帝国主义经济之中,成为其经济附庸,达到其"以战养战"、扩大侵略,进而霸占中国的目的。日伪的经济统制给中国东北带来极大危害,极大地破坏了中国东北的自然资源,使东北的民族经济受到严重摧残,导致东北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给东北人民的生活造成极度恶劣的影响,也给东北的产业机制带来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中国变成它的独占殖民地,于1931年9月18日悍然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竟然采取"绝对不抵抗主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蒋介石的卖国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推动和领导下,全国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的一个耻辱.今天,我们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的覆亡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中流砥柱,美国、苏联的参战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败亡。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抵御外国侵略者,付出巨大牺牲、取得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延边朝鲜族人民,站在这个斗争的前列,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东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以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者,也在这块土地上,同中国人民一起,为驱逐日本侵略者,踏遍东北的旷野和林海雪  相似文献   

12.
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的军事阴谋,是日军为武力侵占中国东北人为制造的导火索,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而引发。为永久纪念这次几近"完美"的战争阴谋,日本关东军在柳条湖事件的爆破地点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造了一座碑,此碑浸透了侵略者的残暴和嚣张,成为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发动"九·一八"事变、武力侵略中国的铁证。  相似文献   

13.
云南各族军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云南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对日作战,有力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成为中国最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移民侵略是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手段,也是殖民国家统治和掠夺殖民地的主要形式,日本在对外扩张中同样推行了移民侵略政策。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开始推行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侵略政策。日本“满洲移民”的目的是确立以“大和民族”为“核心”的殖民统治,实现永久霸占东北,进而吞并整个中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与张学良在1936年四五月间进行的两次肤施会谈,基本上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东北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系。张学良关于肤施会谈的回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肤施会谈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但还有待挖掘新的史料与深入探讨。张学良给红军的"赠款"最终由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核销",这是张学良所始料未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张丽荣 《工会论坛》2010,16(4):170-171
张学良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并力促其和平解决,成为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张学良将军自始至终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他既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也是独立决策者;亲送蒋介石回南京,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最终画上圆满句号。张学良将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做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广大军民率先拉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序幕,在延缓日军侵华进程、鼓舞全国人民抗日斗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在领导东北抗日斗争的实践过程中,中共满洲省委积攒了许多重要的经验与教训,为全国抗战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8.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来源于《战国策》,意思是说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这是前人对后人提出的忠告,是不争事实和经验的总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历史。在全国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为配合全国的庆祝活动,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国内著名出版社出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一百部种优秀图书”。笔者参加了其中的《二战掳日中国劳工口述史》大型重点图书的编辑工作,看到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胸中的热血澎湃难以平静,心情变得越发沉重,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兽行而愤慨,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在国共两党合作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共赴国难与野蛮的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是中华民族为避免亡国灭种危险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殊死搏斗,也是国共两党争夺政治合法性的一场大博弈。抗日战争使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由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主导中国政治格局的基础。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同时也赢得了政治合法性,而国民党却失去了政治合法性,并最终导致了国共两党政治地位的互换。  相似文献   

20.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东北。从此,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1935年,日军制造“华北事变”,并与国民党政府达成“何梅协定”,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面对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面抗战的政治路线。1937 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更为急切。经过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