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寸心难报三春晖──痛悼敬爱的章蕴妈妈胡天锦1994年夏秋,我侍奉章蕴妈妈几个月,这是几十年中我和章妈妈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国庆节从北京回长沙时,章妈妈特意送给我一本书--《党的好女儿--章蕴》,并且满怀深情地在扉页上亲笔题字:"女儿天锦留念,妈妈章蕴...  相似文献   

2.
杨开慧,1901年生于湖南长沙。她1907年人杨大庙它立第十四小学读书,1913年春转入长沙稻田女子师范附小,1920年入长沙福湘女中选修班,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问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中共湘区委员会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跟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地开展工农运动和妇女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而她留在长沙坚持党的地下斗争。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因叛徒出卖被捕。她和8岁的儿子岸英被押在长沙警备司令部。敌人对地施以各种毒刑,无论是用…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从1932年至1935年,12万人参加红军,4万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四方面军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精神。  相似文献   

4.
沙平 《党史文苑》2010,(4):25-28
熊向晖,1919年出生于武汉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曾任湖北高等法院庭长。1936年,17岁的他考入清华大学,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很快便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清华南迁长沙,在长沙他接到党的指示:不要暴露身份,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到胡宗南的第一军服务。  相似文献   

5.
1913年2月,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省黄安(红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在武汉做过短工。少年时代的艰辛经历,使他很快接受了“官逼民反”的革命思想。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时,他加入了家乡的农民协会,参加过反帝大同盟。还当过乡苏维埃土地委员。在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日子里,他以朴素的阶级感情和青年人的满腔热血,投入如火如荼的农民革命斗争。1930年10月,他参加了孝感地方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正李金德1930年代参加红军,1934年11月随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参加了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开始在周恩来身边从事机要工作。1937年8月被派到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任办事处机要组组长。1938年自国民党办的译电训练班学习结束,先后在武汉、长沙、湘潭、衡阳、桂林等地八路军办事处做机要工作。1941年秋调任中共中央机要科副科长,后任科长。1945年12月作为周恩来的秘书参加中共代表团赴重庆参加政  相似文献   

7.
周华 《湘潮》2021,(3):53-54
常德是一片红色热土。在这片土地上,革命先辈刘泽远用他的一片赤诚丹心谱写了不朽的热血青春。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刘泽远,1907年3月10日出生于常德县丹洲乡刘拱桥村(现武陵区芙蓉街道泽远社区),1920年考入常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23年考入长沙华中美术专科学校,同年9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6月参加长沙学生、工人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游行。  相似文献   

8.
邹艳 《湘潮》2021,(4):58-58
标志大革命在湖南走向低潮的是马日事变。1927年4月底,在武汉国民党中央土地委员会会议上,何键公开污蔑共产党和农民运动,激烈反对农民夺取地主豪绅土地的斗争,提出所谓《革命军人土地保障条例》,获得会议通过。会后,他又纠集叶琪、李晶仙、周斓、夏斗寅等人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策划清党反共的反革命军事政变。经反复研究,他们决定避开附近驻有叶挺部队的武汉,改在长沙发动叛乱。  相似文献   

9.
1920年初冬,毛泽东在长沙领导建立中国共产党湖南早期组织,并担任第一任省级党组织书记。自此至今,中国共产党人在洞庭湖之南这块红色土地上已经奋斗了90年。为此,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与我刊共同策划了《中国共产党在湖南九十年》系列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人民革命先驱者的创始之功和湖南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继往开来的卓越贡献,以总结历史,揭示规律,教育后人,激励来者,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相似文献   

10.
1920年初冬,毛泽东在长沙领导建立中国共产党湖南早期组织,并担任第一任省级党组织书记。自此至今,中国共产党人在洞庭湖之南这块红色土地上已经奋斗了90年。为此,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与我刊共同策划了《中国共产党在湖南九十年》系列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人民革命先驱者的创始之功和湖南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继往开来的卓越贡献,以总结历史,揭示规律,教育后人,激励来者,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的中国大革命,至1927年7月惨遭失败,原因固然很多,但与共产国际妥协退让“策略”以及斯大林的“老毛病”不无关系。斯大林过于看重国民党的力量,先是看重蒋介石的势力,后是看重汪精卫的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的1927年5月18日至对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举行第八次全会,其中一项重要议题是研究中国革命问题。5月24日斯大林在讲话中,强调武汉政府是革命中心,必须通过武汉政府开展农民运动,必须支持武汉政府。恰在此时,湖南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样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共产国际执委会的中国委员会立…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派巴山人上井冈山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巴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关键时刻,对巴山人的信赖。毛泽东正确地依靠和使用了巴山人徐彦刚、游雪程、陈伯钧等人首批登上井冈山,做王佐、袁文才的工作。徐彦刚等人没有辜负毛泽东的殷切期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立了首功。1927年9月中旬,毛泽东在起义军进攻长沙失利,处境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结,放弃了攻下长沙的计划,开始向井冈山进军。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  相似文献   

13.
许光达在长沙师范就读期间,与进步师生接触,积极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学生运动,1925年9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道路。1928年9月,许光达回到阔别3年的家乡长沙,并于这年10月与邹靖华结婚。就在他们新婚之时,叛徒在武汉供出了许光达的  相似文献   

14.
王香平 《党史博览》2009,(11):22-23,35
武汉.作为与毛泽东家乡湖南长沙毗邻而居的九省通衢.注定要在毛泽东的生命轨迹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这里,是青年毛泽东离开长沙后涉足的又一个大城市;这里,是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的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的中心城市之一。作为政治家,毛泽东与武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诗人,武汉特有的地理人文景观成为他不可多得的素材源泉。一个产量不多的诗人.却有两首佳作诞生于此,不知是毛泽东的慷慨,还是江城的幸运。也许是机缘巧合,正是这两首相距近30年于同一场景创作的不同词作,形象逼真地传达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折时期那种特有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15.
<正>开国上将陈伯钧(1910—1974),原名陈国懋,四川达县人,1926年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在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陈伯钧矢志不移,紧跟毛泽东的革命步伐,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伐革命的节节胜利,1927年初,广州国民党政府迁至汉口,武汉就成了革命中心。于是乎,共产党中央也由上海迁到武汉。毛泽东智过天王寺去浏阳后,便由长沙到了武昌。就在这革命形势大好之际,危机也在飞快地滋长。对于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有人已磨刀相向。鉴于蒋介石在  相似文献   

17.
夏明翰诗抄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1900年生于湖南衡阳。1917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学习五四时参加衡阳学生爱国运动。曾任湖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主编《湖南学生联合会周刊》192年在湖南自修大学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湘江中学任教,许从事工人运动和青年运动。1924年后,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长沙地委书记,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和农讲所秘书等职。大革命失败后,由武汉派回长沙住改组后的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参加组织秋收起义工作。后任平(江)例(阳)…  相似文献   

18.
文化书社在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和活动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0年7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湖南后,在参加和领导湖南地区反帝反封建政治运动的同时,怀着极大的热情从事建团建党方面的工作。其中,影响最大、与建党工作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创办“文化书社”。“文化书社”创办于1920年9月9日。它对于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和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贡献。文化书社深为关注劳苦大众、特别是革命工人的生活命运和斗争前途,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奠定阶级基础作了大量工作  长沙文化书社的成立是湖南新民学会“改造中国与世界”革命精神的继续。毛泽东亲自起草的文化书社“缘起”说:“没有新…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作家、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她在中国土地上渡过了13个不平凡的春秋,足迹遍及上海、长沙、南昌、西安、武汉等城市及陕、晋、豫、鄂、湘、皖、川等省。她同情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民族解放斗争,与中国军民同甘共苦,并肩战斗,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国革命紧紧连在一起,为之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20.
在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清漳河畔,耸立着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一位在1942年5月反“扫荡”中与敌枪战后跳崖殉国女战士的名字,她就是华北《新华日报》经理部秘书主任黄君江。黄君五,原名黄维枯,1912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一个旧官僚家庭。她从小天资聪颖,勇敢刚烈。1927年,年仅15岁的黄君这在长沙投身于妇女革命运动,并参加了青年团。长沙“马日事变”后,她迅速离开长沙,夜渡洞庭湖,只身来到上海,进入启秀女中学习。她一边从事革命工作,一边学习。中学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并于1930年前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