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一些劳动争议案中,确认双方事实劳动关系是适用相关法律的一个基本依据,因而,在这一类案件中,确认事实劳动关系就成了双方争议的焦点,但读者有没有想到,既有事实劳动关系,也就会有它相反的一面:“事实解除劳动关系”。这一类劳动争议案,我们平时介绍的虽然较少,但在实例中,却是不断地增多起来。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也称“劳动纠纷”、“劳资纠纷”。也就是说劳动争议产生于社会劳动关系形成之后,发生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以权利、义务为内容,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之一。劳动争议的主体是发生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具有经营权的用人单位,即劳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劳动争议的客体是劳动争议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在我国劳动争议的客体,具体包括行为、物和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等,例…  相似文献   

3.
集体劳动争议对于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冲击强烈,应当侧重预防。中外实践经验都证明,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预防集体劳动争议的最重要途经,国家应当引导、鼓励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活动,既促进企业发展,又使职工在发展中获益。实现双赢,是预防集体劳动争议的根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十一、残疾职工与其所在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怎么办? 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者履行劳动合同时所发生的纠纷。残疾职工与其所在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按其争议内容可分为: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障世界》2005,(2):26-27
劳动合同规定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规则,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行为规范,落实这些规定,有利于确定双方当事人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在发生劳动争议的情况下,书面劳动合同作为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约定的记载,是及时解决劳动争义的有力佐证,这时维护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现今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对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殊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就业与保障》2005,(9):23-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  相似文献   

7.
工作近10年,单位没有为其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没有支付解除劳动关系后的经济补偿金和多年的加班工资没有退还承诺双倍退还的福利金。为此引起双方争议。近日,张振美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和法院途径,维护了自己的权盆——  相似文献   

8.
律师信箱     
NO.1怎样进行劳动仲裁?老师:您好!现在我们和公司就一些工资和待遇问题有矛盾,希望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听说可以进行劳动仲裁,但在这方面我们并没有经验,希望您给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谢谢!读者:李鹏月李鹏月:你好!你们与公司之间的纠纷应属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处理一般是由法律、法规授权的专门机构,对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依法进行解决。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形式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人民法院的审理判决及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其中的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9.
正从近几年的劳动争议处理的实践来看,现行体制尤其是仲裁前置原则的适用对发挥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的作用,减轻人民法院的压力,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通过仲裁程序得到了解决,没有进入诉讼程序。"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在处理劳动争议时一方面要分清是非,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强调是非,关键是引导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仲裁比诉讼更合适。"[1]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体制在运行中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从建立三方机构以来,积极发挥三方机制作用,成效斐然。促进《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及时调处劳动争议、化解矛盾,依法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截至2008年12月底止,全省各级三方会议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调处劳动争议(纠纷)16786起,及时化解矛盾,依法保障了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朱育莹 《淮海论坛》2011,(3):44-44,48
劳动保障监察是指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对于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监控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以及推动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防止和避免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劳动保障世界》2005,(5):26-28
一、劳动合同的签订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尚未与劳动者(包括用人单位在临时性工作岗位上招用的全日制劳动者、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尽快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减少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00年8月,张某进入上海某制品公司(以下简称“制品公司”)工作。双方签有书面劳动合同(双方对劳动合同期限是1年还是2年有争议。但不影响双方存在劳动关系)。2002年4月24日,张某在下班途中骑车被一辆大众出租车撞伤。当即被送往医院。  相似文献   

14.
案例:游某是位花农,在某酒业公司养护花木,月咨询服务费650元,不接受酒业公司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时间自行安排,不打考勤卡或签到。由于服务费偏低,游某不干离开酒业公司,要求酒业公司为其办理补缴社会保险费。酒业公司不依从,双方发生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审理,认为游某与酒业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裁决驳回游某申诉请求事项。  相似文献   

15.
[案例]:杨某与某房地产公司发生劳动争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008年7月25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之规定作出仲裁裁决。杨某不服该裁决,于2008年7月31日向某基层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解除原、被告双方的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提成工资等共计3万多元。2008年8月12日,某房地产公司向某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仲裁裁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劳动争议之"一裁终局"制度是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重要改革,但其缺陷明显,亟待修正。集体劳动争议不能适用"一裁终局",而应当以调解为主。个体劳动争议宜适用"一裁终局",但必须予以改良:一是厘清"一裁终局"之小额争议认定标准;二是均衡劳动仲裁双方当事人权益;三是扩大"一裁终局"的适用范围;四是实行仲裁和诉讼双收费制;五是修正仲裁裁决的生效时间。  相似文献   

17.
论工会组织在劳资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建芝 《湖湘论坛》2009,22(6):44-46
研究和解决劳资冲突问题,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在加强劳动立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作用,建立相应的维权机制,平衡劳动关系,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非常重要而紧迫。要认真分析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剖析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强化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能够维护稳定的劳动关系,并且能够较为迅速且高效的解决劳动争议,是调解劳动争议的重要方式。但是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在制度构建方面存在一些弊端,导致调解制度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应当对现行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加以完善,重点关注制度设计和运行程序,以期取得更好的调解效果。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相关规定,去年12月份,青浦某公司要求单方面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而依据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日前,员工要求恢复劳动关系,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仲裁不成,走进青浦区法院。近日,法院受理了这起因《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和《劳动合同法》实施临界点引发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本市首起劳动合同争议案。  相似文献   

20.
《劳动保障世界》2010,(3):42-43
特别提示:哪些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