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相漫像     
<正>"热情"邀请同事吃饭、唱歌,又买通小姐,用微型摄像机偷拍同事与小姐唱歌的亲密镜头,然后再向有关部门举报……这不是电影里的故事情节,而是南京市浦口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副部长董中璐的"杰作"。近日,董中璐因涉嫌诬告陷害罪被纪检监察机关审查。(罗琪/图)  相似文献   

2.
罗某系某市民族贸易公司副经理,中共党员。2000年6月,罗某前往某县轻纺公司催要货款。当晚,县轻纺公司经理叶某在某饭店为罗某“接风”后请罗某到歌舞厅唱歌。期间,叶某提出给罗某找一个小姐玩。罗某问:“有漂亮的吗?”叶某说:“没问题”。随后,叶某将歌厅一小姐杨某带到罗某的包厢即离去。罗某问杨某:“你有没有性病?”杨说:“没有。”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代初,沈雁冰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一个时期内,有一位“钟英小姐”的信件经常由沈雁冰牧转,而信件数量又格外多。一天,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里又来了几封写着“沈雁冰先生转钟英小姐”的信件,雁冰的同事、好友郑振铎再也忍不住了,他好奇地偷偷打开其中一  相似文献   

4.
罗西 《当代党员》2012,(6):74-74
那天下班,她和同事唱歌时发现有位男同事不见了——他被老板批评了,心情不好。  相似文献   

5.
“康家二小姐出走了” “太太,太太,二小姐不在了。”一声女人的惊叫划破了重庆领事巷康公馆静谧的夏夜。  相似文献   

6.
丹赤 《奋斗》2001,(9):55-56
“小姐”这一称谓,对于国人来说既陌生又熟知。“小姐”、“太太”、“老爷”……这些本是流行于旧社会的称谓。解放后的好多年来,“小姐”作为资产阶级的一分子,我们只能见诸于书刊及影视中。在“文革”前,叫人家一声“小姐”,准得挨骂。“文革”中叫人家一声“小姐”,准得挨批。  相似文献   

7.
何方 《党员文摘》2009,(11):7-8
一集合就唱歌延安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也许就是《延安颂》上说的“到处传遍了抗敌的歌声”。只要一集合,就要唱歌。唱歌,最热闹的还是集合开会的时候。无论会议规模大小,歌声总是此起彼伏,拉拉队也是喊个不停。连队开会,各班相互拉;全校开会.各队相互拉:几个单位或全延安的大会.就“一致对外”地拉.例如“鲁艺来一个!”或“抗大来一个!”  相似文献   

8.
我是河北省唐山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八小时之外”是业余时间,组织不能始终盯着,领导、同事不能始终跟着,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行为加强监督,必须依靠广大群众。一个人品行如何,操守怎样,群众最清楚。就是“八小时之外”的行为,群众也最知情、最了解。我们经常听到群众议论,某官经常出入哪家宾馆、酒店,和哪个小姐如何要好;某长和哪位大款如何亲密,又帮他搞定了什么项目;某人有几套住房,装修标准如何之高;谁谁靠什么关系升了官,凭什么起家,发了多大财,等等。但这些问题大多只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真正向…  相似文献   

9.
“荒唐荒唐真荒唐。三陪小姐当部长;稀奇稀奇真稀奇,小姐爱上焦书记”。这是最近在湖北省荆门市颇为流行的几句打油诗。  相似文献   

10.
下跪·耳光·腰杆齐殿斌日前某报有一篇文章《小姐你为什么下跪?》,叙述作者陪一位日籍华人到一家“颇有名气的钢琴酒吧小坐”,进门后但见设备现代,旁边直刷刷地站着五位面含微笑的时髦小姐,客人为有这样的环境而感惬意。谁知,当他们准备离店时,“五位小姐,齐崭崭...  相似文献   

11.
魔窟二年     
以灰色身份作掩护我在1943年与党在上海的情报部门的同志有了接触。在党的政治影响下,怀着青年时代的革命热情,于1944年参加了党中央社会部在上海的直属情报部门工作,这个工作的领导人是吴成方,直接和我联系的是陈来生。那时我才21岁。根据组织的安排,我的公开身份是个“国民党的三青分子”。我的掩护职业、社会身份是小学教员。我不参加任何进步的群众运动,并不议论国家大事,日子久了,学校里的同事,就称呼我为“三小姐”,是个落后的人。但在暗里我每天收译新华社电文,还做一些调查研究工作。1947年夏,组织上派遣我打入国民党上…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7):71-71
好消息,坏消息 医生:布朗太太,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布朗:好消息?那太好了!但是您应该说“布朗小姐”,不是“布朗太太”。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2):80-80
抢劫这是他第一次抢劫,略显紧张的他不断重复着:“小姐,打劫。”突然他看到路口站着一个女人,鼓足勇气走上前:“小姐……”话还没说完女人扇了他一耳光:“你妈才是小姐”。他吓得哆哆嗦嗦的说:“时,对不起,打,打劫。”女人又扇了他一耳光:“你妈才是大姐。”  相似文献   

14.
“你们爱看哪本刊物,有何理由?”一次闲谈,我和几位同事扯到这个话题。“论熟悉程度,当属《当代党员》!”对第一个问题,同事们异口同声。可是,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却各持己见。“以往在学校教书时,我经常看到校长办公桌上摆放着《当代党员》。一次,我随手翻看了一会,感觉这份刊物很有深度,文章也很生动,一来二去竟上瘾了。”一位美女同事道出她的理由——“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5.
邹进 《党课》2006,(6):56-56
一位同事最近因工作出色获得了职位提升,单位领导找他谈话:“这次你能提升,固然与你的工作出色有关,但我也为你出了不少力……”同事听出了弦外之音,当晚便前往领导家“拜访”,感谢领导的“关怀”。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18):119-120
脍炙人口的歌曲《木鱼石的传说》,在重庆市巫山县有了现实版:该县官渡镇境内,一个直径2米左右的洞穴里,有一块形似大鼓的大石头,每到春夏季节,石头就会发出有节奏的清脆响声,宛如在演奏乐器。当地人将此洞称为“唱歌洞”。传说是仙女在唱戏,进入洞内的人只要听到石头“唱歌”,就会有好运。  相似文献   

17.
艾迪 《党课》2013,(19):103-104
小的时候听见小鸟叫就以为每只小鸟都会唱歌,长大了才知道,这个世界上也有不唱歌的鸟。曾经以为“大灰狼”们只会凶险地藏在连环画里、罪恶地躲在卡通片中,可是,有一天当你的身心顿感被撕扯之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党风党纪月刊》2001,(4):16-17
1998年8月8日凌晨1时许,原中江县凯江镇杰兴办事处副主任隆正国到中江县工人俱乐部假日娱乐城唱歌,后与坐台小姐樊某在OK间将门抵住,正准备发生性关系,被中江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四中队查获,隆正国因嫖娼受到罚款1500元,治安拘留15天的处罚,隆嫖娼暴露后,反将中江县公安局告上法庭。通过法院庭审,查实隆正国嫖娼属实。中江县委、县政府决定将隆正国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相似文献   

19.
王卫东 《世纪桥》2012,(22):41-44
“爱唱歌的青年徐紫英”、“双枪女将军高俊凤”、“青松泪雨伴忠魂祁勇全”三位抗联战士是我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工作时,从尘封了的历史资料中,一点一滴挖掘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王建柱 《党课》2014,(23):66-69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一名好医生,必须兼具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二者相辅相成。贾立群用朴实的行动,树立了医德与医术两座高峰,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敬仰。在北京儿童医院B超室做检查,贾立群B超的结果十分精确,同事称他是“神探”,很多外科医生在遇到疑难杂症时,就会在B超单子上注明“贾立群B超”,这样,他就变成了外科同事口中的“阑尾炎确诊标准”、内科同事口中的“B超神探”、患儿家长口中的“贾立群牌B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