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是《南风窗》的读者,生活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兰州。幸运之神慷慨又大方,我中奖了,从黄土高原南下五羊城,参加了第二届《南风窗》“开眼界”活动。在7天的活动中,我看到了南风窗杂志社全体人员卓有成效的工作,目睹了广州市十年改革的巨变,游览了名胜古迹、旖旎山水……百闻不如一见,虽说是走马观花,眼界也开阔了许多! 据说有的读者对“开眼界”活动有怀疑,我以幸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1987,(10)
《南风窗》杂志致力于宣传开放、改革,广东是全国开放、改革先走一步的地区。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了解广东,《南风窗》特举办到广东开眼界活动。凡全年订阅《南风窗》的热心读者,均有可能获得免费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开眼界的机会。具体办法如下; 一、在1988年1月号至12月号《南风窗》的12期杂志里,不定期地设《南风窗》读者意见表,凡每次均能认真填写《南风窗》读者意见表及寄回本社的,有机会参加此项活动,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1994,(5)
第四届“开眼界”活动圆满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年复一年,“开眼界”为我们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读者。虽然,他们仅是《南风窗》千千万万个读者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然而,通过他们,我们感觉到一份份关怀一份份支持,我们也感受到万千读者的一份期待。 南国的春季,乍暖还寒。刚刚离别的朋友却为我们寄来了火般的热情。一封鸿雁,一片情谊,一封家书,无限心意。 石家庄市尹凤奎读者在信中  相似文献   

4.
本刊推出1994年“南国开眼界”和“澳门幸运游”活动之后,全国各地读者反响强烈。不少读者来信询问“幸运游”活动筹备得如何了。这里我们可以告诉大家,筹备工作一切顺利。“幸运游”活动是由澳门基金会、广州市青联、《南风窗》、《广州青年报》四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开眼界、看未来”系列活动的一个组成那份。10月14日至19日,本刊社长曹淳亮、副总编辑谭启泰带领三名编辑,应澳门基金会之邀,先期赴澳门进行了6天采访和考察活动。他们搜集了大量有关澳门的知识资料,并将采访内容精炼为一篇篇千字短文。这些资料和短文将从1994年1月号开始,在《南风窗》杂志上陆续刊登,以  相似文献   

5.
是幸运之神悄然降临?还是……不管怎样,我的的确确当上了南风窗杂志社第四届“开眼界”活动的幸运读者,实实在在地免费游了一回南国,开了一回不同寻常的“眼界”。 1993年12月10日上午10时许,我怀着兴奋不已的心情,来到杂志社所在地时,见吉林的姜振海、辽宁的魏文祥、湖南的徐运宜、安徽的曹继生已经先我而来,相互介绍完毕,尚未坐下,杂志  相似文献   

6.
在越秀宾馆,我们敲开了三一六号房间。听说我们是《南风窗》的记者,于老很高兴地笑了起来。我们这才发现,他手上正拿着几本《南风窗》杂志。‘《南风窗》办得好!发行量很大。就是这个刊名嫌小气了一点,“窗”嘛,进进出出总是不太方便的,若成了“南大门”就好了,来来往往多方便呀!’于老一开口便妙趣横生。于老是专程到广州参加‘文化发展战略’研讨活动的。他说,刚才正在思考着怎样为一周岁的《南风窗》杂志题辞呢。  相似文献   

7.
春节后连续不断的阴冷天气,使广州城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雨雾之中。2月25日这一天,依旧是寒气逼人,依旧是阴雨绵绵,但在本刊简陋的会议室,却是一片沸沸扬扬。 本刊同仁戏称,这里正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准确地说,应该是“假市长办公会议”——如果你是《南风窗》的老朋友,对于“假市长”一说一定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不是吗?10年前,与本刊同时问世的“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活动,曾经在全国甚至海外引起轰动,数千升斗市民投书本刊,为广州城的建设出谋划策。这些热心人士,我们称之为“假市长”。这一活动已经被载入中国民主化建设的史册。 10年,弹指一挥间。 如今,迈进国际大都市的行列,是广州人的梦想。为了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假市长”们愿再出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玻璃屋     
《1992:南风窗的“精品年”》(见本刊1991年10月号)与读者谋面后,热心读者的来信纷至沓来,阿蓝在感受到热心读者的挚诚之情外,更感到肩头的压力好沉好沉。精品年,我们要超越自己。广西北海市农业银行的黄国桂读者来信指出杂志中出现的一些错字、病句、校对错误,来信最后说:“说实话,过去发现《南风窗》有错字、病句,总觉得‘在所难免’、‘情有可原’。读过《1992:南风窗的“精品年”》后,为推动《南风窗》向精、尖、高发展,跃上新台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5)
说起我与《南风窗》的相识,真是一段有“缘”的故事。去年底,我在厂内订了11份杂志,当时并没有订阅《南风窗》,而是另一份青年刊物,却因写错了邮政代号而成了《南风窗》。拿到《南风窗》,我感觉从来没有一本杂志能像《南风窗》那样令我看后心动。我是用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细细地品读,深深沉醉在刊物之中。没想到这一“错”竟“错”出了这么一本了不起的杂志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1987,(10)
你心目中的《南风窗》是怎么样的?你、我、他,自有不同高见吧。广州宣传学院“社会传播与公共关系”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传播反馈原理时,走出课堂,访问了300多位《南风窗》的订户。同学们说,访问之前,他们有点忐忑不安,担心会成为“不速之客”,谁料接触读者之后,对方的热情竟使他们大感“受宠若惊”,都是热心人呵! 同学们在顺利完成了300多份问卷的填写工作后,还各自写了一篇调查心得。现选登其中部分,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南风窗》。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一九八七年十月号的《南风窗》上发表了《从「刘海英」到「贝娜丽」》一文,介绍了曾经在五六十年代轰动全国的《军队的女儿》「刘海英」的原型王孟筠同志瘫聋后三十年的生活,此文被全国几家文摘报转载,在全国引起反响,我们陆陆续续收到不少要请「贝娜丽」治病的来信。最近,王孟筠同志来到《南风窗》杂志社,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现借《南风窗》一角,简答读者。  相似文献   

12.
转眼便是1995年。《南风窗》创刊已10年。 10年来,我们肩负重托、手执沉笔,走遍五羊城的大街小巷。在我们的视野中,羊城一日比一日美丽起来、成长起来。昔日矮小的木屋,今日变成耸入云间的大厦;昨天的羊肠小路,今天换上四通八达的高架公路。 这里面,有你的一分心血、他的一份努力。 然而,10年来,我们也忧虑地看到,高楼大厦背后的阴影里,垃圾成灾,污水横流。美丽如花的羊城角落,一些罪恶在悄悄地蔓延、滋生。 我们心焦,我们沉重。于是便有了1995年的这个新栏目《羊城暗哨》。 希望我们的每一个作者和读者,都能成为羊城的一所“暗哨”,监察我们的城市,督促我们的市民,揭开羊城的阴暗面,清扫我们都市中的毒瘤。 《南风窗》将为你留一块阵地,我们等待着您的来信来稿或来电。 羊城,将在你我他的精心维护之下,变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11)
我的希望《南风窗》是众多杂志中少见的高品位的杂志,但我还是有几点希望,主要如下: 1、希望加大发行区域,如番禺、东莞、花都等地可适当加大发行量,让这些小地方的读者更方便买到《南风窗》,不要让那些“不知所谓”的乱七八糟的杂志拉低了读者的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4.
深圳海关,一条“专用通道”从踏入深圳海关联检大楼的那一刻起,我就强烈地意识到,作为《南风窗》的特派记者,这里是我采访的第一站。自去年11月2日台湾宣布允许民众返大陆探亲后,深圳海关,我国这个繁忙的出入境口岸便成了新闻媒介倍加关注的聚焦点。宽阔的海关联检大楼的确与以往不同.除了固有的红、绿两色通道外,在大厅的右边,增设了一条新的通道,门楣上醒目地冠以“台湾同胞专用通道”的字样。位海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1997,(10)
《南风窗》杂志在今年8月号发表了总编辑秦朔致读者的一封信,信中希望读者能帮他当一回“总编辑”,为《南风窗》“找题目”,出谋划策。姚先生是四川成都人,目前在深圳承包着四川一间企业。看到8月号的这封信,他第一时间把电话挂到了本刊编辑部。姚先生说,特区的业余生活虽然丰富,但他却什么爱好都没有,他不打麻将,不唱卡拉0K,更不好保龄球什么的,做生意之余,他唯一爱好的,就是买书和看书,目前,他的个人藏书超过10万册。姚先生说《南风窗》是他每月必读的一本杂志,他最喜欢我们的“独家策划”,建议我们可以做一些有国际影响的题目,比如柬埔寨最新局势等等。他还向我们推荐了一套影响世界未来的书籍,并热心地告诉我们这些书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得到。另外他还希望我们继续做一做中国的贫富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普遍被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姚先生说,如今的生意人,已经越来越多地加入进”读书一族”的行列,他希望能与本刊多些交流和沟通,互相聊一聊读书心得,互相受益。于是,在放下电话之前,我们约定。以后每月至少通一次电话。还有许多读者和姚先生一样,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益的信息和建议。“城市故事热线”代表《南风窗》所有的工作人员,谢谢大家。金秋十月,又到了征订季节。今年,“城市故事”将继续为我们的热心读者赠送带有《南风窗》特色的纪念品。同时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我们还将在我们的热心读者当中开展“读书”活动,为大家介绍一些好书。只要您将1998年订阅《南风窗》的订单复印件寄来我社“城市故事”,写明回邮地址、姓名和邮编,我们便会将您的名字编入我们电脑里的读者名单中,并在节日为您寄去我们的祝福。如果您无法在当地邮局订到明年的《南风窗》,亦可将订费寄来杂志社直接订购。至今为止,“城市故事”已经拥有过千名热心读者。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互相交流,互相鼓励,获益良多。而在未来的岁月里,希望有更多的热心读者,与我们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读者,在《南风窗》创刊两周年之际,您知道本刊读者的基本情况吗?您想知道这些“上帝”的意见、看法吗? 不久前,我们对二千名广州人进行了有关《南风窗》的问卷调查。根据随机抽样原则,我们在广州市内的十九个邮局中,抽出八个,然后再按订户的比例发放二千份问卷。一个月之后,28.9%(578户)的订户依期把问卷寄回给我们。据行家认为,在同样情况下,此回收率稍高于国外的。经计算机统计表明,《南风窗》的读者中,干部约占51.9%,29.58%是工人,8.48%的是学生.0.52%是军、警,2.25%是离退休人员,0.35%是个体户,  相似文献   

17.
进入9月后,这已是第二次没想到。先是没想到会荣幸地被抽中到广州参加南风窗杂志社举办的第二届“开眼界”活动。此后又没想到会在广州度过一个迄今为止最有意义、最精彩的生日。肇庆秀丽的风光,迷人的山水;音乐喷泉艳丽的色彩,起舞的水柱;同伴们轻捷的舞步,婀娜的身姿……这一切都为我的生日增添了特别的风味。最有意义的是,南风窗杂志社的小张、小陈送来了有12个省区朋友签名的生日卡。他(她)们都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1997,(9)
我们为今年订阅《南风窗》的“城市故事”的读者又寄去了一批礼品。去年10月,我们在“城市故事热线”中告诉读者朋友,如果你订阅了1997年的《南风窗》,并将订单复印件寄给“城市故事”,我们将为你寄上一份小小的礼品,以纪念我们的相识相知。也有没有订单的读者,他们来信问能不能加入到“城市故事”的读者队伍中来,我们当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1997年上半年,我们的读者名单里增加了500多位新朋友。我们通信,通电话,共同为把这个小小的栏目办得更好而努力。远在他乡的雷刚读者希望我们为他在中山大学读书的朋友在20岁生日的时候送上一束玫瑰花,而在海南工作的李学山读者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们,希望每一个《南风窗》的工作人员都能为他签上名。这一切一切,虽说繁杂而琐碎,但我们还是尽力去做。当我将读者的心意告诉我的同事的时候,从社长总编到每一个编辑到广告员和发行员,全都放下手头的工作,找一支好笔,认认真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社长吴迅还特地在自己的柜子里找出一张《南风窗》的祝福卡,叮嘱编辑一并为读者朋友寄去。有不少过去陌生的读者已成了《南风窗》的老朋友,他们不但认识了这本杂志,还认识了杂志社的工作人员,有的读者知道了杂志社的生日,在4月到来的时候,“城市故事热线”收到了来自全国的许许多多的生日卡。得到的回报令我们感动不已。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心,相隔得并不遥远。相识,已是一种缘;相知,更是难能可贵。下个月,又到明年刊物的征订季节了,“城市故事”将一如既往,为每一个读者奉献她的真诚和祝福,真诚地欢迎您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相似文献   

19.
答刘进读者     
最近两期《南风窗》出版后,阿蓝听到和看到了一些热心读者的意见,说《南风窗》很多版面采用了文字加衬底灰网的设计,“白雪公主”成了“灰姑娘”,年纪大的人读起来很费力。阿蓝就此问题特意请教了我们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1995,(12)
当这一期杂志与大家见面的时候,我们已经准备向1995年说“再见”了。带着对过去一年的不舍,也带着对新的一年的憧憬,我们和广大读者一起辞旧迎新。回首过去的一年,在纸张大幅提价、报刊竞争愈烈的状况下,《南风窗》的全体同仁们,没有退缩也没有抱怨,一个个改版计划的推出,一篇篇好稿的争取,而在背后无声地支持着我们这一份信心和力量的,始终是你们——读者朋友。新的一年里,竞争还在,艰难更多,而我们也还会一如既往地,为你们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只要,你们的支持仍在,我们就会永远与你们携手,共创明天。而我们的“城市故事”版块,除将继续在“热线”中保持与读者的沟通之外,还将向广大读者征集形形色色的“城市故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大都市的曲折离奇,您将您所知道和所经历的,告诉我,我也将我所知道所经历的,告诉您,好吗? 来信来稿请寄:广州东风东路512号《南风窗》城市故事邮编:510050热线电话:38004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