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俏凡 《学理论》2010,(23):186-187
对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的阐释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刘勰《风骨》篇中“风”就是指表现得纯正明晰畅达,能够感染人的主观情志;“骨”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坚实挺拔、刚健遒劲之骨架及文辞。“风骨”就是指既有挺拔遒劲刚健的文章结构,又有纯正精炼畅达的语言,从而使主观情志表达得鲜明、生动、爽朗,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风骨”明显是以“气”和“力”为主要特征的。  相似文献   

2.
陈健 《理论导刊》2001,(6):33-34
邓小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构想通过“一国两制”的形式提了出来,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事物。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不是美国提出来的,不是日本提出来的,不是欧洲提出来的,也不是苏联提出来的,而是中国提出来的,这就叫中国特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只有社会主义的中国才能提出来并成功地运用,除了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外,还有深厚的文化意识基础,而这种文化意识基础主要通过邓小…  相似文献   

3.
我党从建党以来就强调‘’讲学习”,直至今天。我们今天强调“讲学习”,并不是从一般“劝学”意义上来讲学习。古人对学习的重要性、如何学习有很多精辟的训戒。如果我们仅从这一意义上来理解‘’讲学习”恐怕是不够的,而要从政治上来理解“讲学习”的重大意义。这里所讲的“学习”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个政治行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这“三讲”是密切相关的统一的整体。“三讲”也不是简单的并列的关系。“三讲”中最重要的,或核心的问题是讲政治,D也就是一定要从政治上来理解学习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只有“讲学习”,只有学习…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政治体制陈道华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不是美国提出来的,不是日本提出来的,不是欧洲提出来的,也不是苏联...  相似文献   

5.
"人"的词义     
樊升海 《各界》2011,(5):96-96
“人”这个词所指的对象,对当代任何人都是清晰无误的,不会被应用于其它有生命的对象。尽管“人”的定义或者作为概念的内涵,并不容易回答。然而,这种说法已经是……“人”的……历史发展结果。“人”字的内涵也就是人字的词义,比“人”字作为视觉符号在人类历史上使用的时间要早许多。在当初,并不象今天这样,人指的不是每一个芸芸众生,而是针对少数的特殊人群的称谓。  相似文献   

6.
关于团结     
安替 《党政论坛》2013,(6):12-12
李瑞环一次访问香港,一位记者问:“您刚才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李瑞环答:“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听到这一回答,许多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  相似文献   

7.
罗维 《理论导刊》2006,(2):24-27
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亨廷顿的主旨是要给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创立一个“文明”的范式,然而在阐述“文明的冲突”范式的同时,他通过对“一个世界”范式的批判,又智虑地提出了“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的命题。这一命题对非西方国家走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彦铮 《学理论》2012,(6):86-88
《文心雕龙.通变》篇阐述文学发展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就古、今关系,论文学的历史发展;就雅、俗关系,论文学风格的演变;就情、辞关系,论文学创作的准则。形成了以文体规则为基准,以宗经思想为主导的文学发展论。刘勰阐述了"通变"的原则,同时提出了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的方法,这对于指导作家的创作实践和当时的文学理论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送旧迎新之际,又该忙总结了。多年来,总结也形成了一个框框:一成绩,二问题,三措施。谈成绩,几个“最”,几个“突出”;讲问题,几点“不足”,几个“不够”;订措施,几个“加强”,几个“严格”……有的秘书图省事,把旧总结拿出来,改几个数字,换几个时髦观点,便可交差。这是在做官样文章。 总结,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目的是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高驾驭客观规律的能力。这是用框框“套”不到的。惟有静下心来,用唯物辩证法对一年来的实践来一番科学整理,方可使认识“飞”起来。南京军区 某团总结一年工作时,不是眉…  相似文献   

10.
范泓 《各界》2011,(5):71-74
1960年9月4日,台湾国民党当局以“知匪不报”、“为匪宣传”等莫须有罪名将《自由中国》半月刊发行人雷震逮捕入狱,成为台湾战后历史上的黑暗一页。迫于社会各界压力及雷震家人的多次陈情和呼吁,42年后,这件政治冤案终获平反。2002年9月4日雷震被捕纪念日这一天,台湾“国史馆”正式出版《雷震案史料汇编》两册,当年所谓“雷震等人涉嫌叛乱案”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1.
王晓飞 《学理论》2009,(24):9-10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不仅与儒家的“仁爱”相区别,更重要的是与“别相恶”的对立,此外,墨子还将“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在一起。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接纳,但是,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世界”,推进全球化、现代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广军  李蓉 《学理论》2012,(17):196-197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是研究文学鉴赏的理论专篇.在《知音》篇中,刘勰从“知实难逢”和“音实难知”两方面论述了“知音”之难,提出了文学鉴赏者应具备博观、六观、入情的素质,其文学鉴赏理论对当代文学批评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有二:一是鉴赏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且富有创作经验;二是批评家要学会用自已的声音说话.  相似文献   

13.
孙慕天 《学理论》2008,(19):88-89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说过:“谦卑的强权,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这令人想起老子的名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如何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的核心战略。  相似文献   

14.
“无为”这一哲学思想,对于儒、道、佛三教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三教对“无为”各有不同的阐释。几千年来,有关“无为”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影响很大,直至今天还在起作用。本文试从道、佛、儒三教有关“无为”的本源和发展谈些看法。一道教奉老子为始祖,等其为太上老君。实际道家是寿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并不是后来所说的具有宗教性质的道教。到了东汉,张道陵在四川创立的五斗术教,是道教的最初形态。虽然说作为宗教的道教与作为学派的道家不是一回事,但在历史渊源上又有一定的关系。其中…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精于语言文字运用的文章学家。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和著作。在这些文章和著作里,处处洋溢着清新的马克思主义的优良文风, 文风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时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和时尚。汉代著名的文论家刘勰曾说:“结合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这是见诸文字最早的“文风”出处。但文风  相似文献   

16.
陈仓 《各界》2011,(2):30-30
有一种说法,说“文革”期间的干部很清廉,没有寓败,并由此产生怀念计划经济,诅咒市场经济等糊涂认识。权力好比钢铁,无论多硬,都避免不了被氧化。寓败是权力的寄生虫,只要有权力空间,就有寄生虫滋生。“文革”期间是60年来干部群众最贫穷的时期,但是特权腐败依然存在,与其他时期相比,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7.
李乔 《各界》2011,(2):82-84
去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剧《洪湖赤卫队》,片中涉及当年湘鄂西苏区“左”倾“肃反”的历史,引起了观众的注意。湘鄂西“肃反”的核心人物是夏曦,他所制造的“大肃反”给湘鄂西苏区和红军带来了极其惨痛的灾难性后果,可谓时人闻之色变,后人念之断肠。在中共党史上,夏曦是个著名人物,但这个“著名”主要是恶名昭著,原因就是他曾干过“大肃反”这件大坏事。  相似文献   

18.
“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这是各级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特别是当财务干部对那些超标现象或行为亮出“红灯”时,对方常常会来上这么一句,以暗示财务管理人员不要太认真,以此来达到自己既“闯红灯”而又能过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9,(52)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前所长陈乐民认为,文化问题涵盖面太广,真是天地间无处不是文化。若敞开来谈,势必漫羡而无所归心,说不出所以然来。所以必须加以限定。这里说的“文化”,系指关乎人类社会发展层面上的“文化”,可称之为“大文化”。至若文学、艺术乃至“饮食文化”、“旅游文化”、民风民俗之类的“俗文化”,均不在论列之内。某种世界性的“大文化”正在向我们迎面走来了。当然这是一个持续的长过程,不是可以预设哪个日子可以“完成”的。马克思、恩格斯论及各民族在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正在代替各民族闭关自守时指出:…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上海正面临着按照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抓大放小”的要求,让大批市属小企业以各种方式下放到区(县)的新形势,这形势再次引发市、区关系的新调整。认真分析和研究这种调整会带来那些效应;在“抓大放小”之后,区(县)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做好经济“增量”的文章,从而使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是我们写这篇文章的主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在“放小”中面临的难点与热点当前市属小企业按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需要。上海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将部分市属工业小企业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