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生态文明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对世界整体的认识,世界是对人生存范围的描述,一般是全部时间与空间的总称,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我们可以对世界有不同描述,但从根本上说,世界是意义的世界。世界是意义的世界,意义是世界向人的敞开和人向世界的生成。人在感性的肉体的存在下领悟无限,和人与他人共在,这两者相互交织构成人生在世的基本结构。在这种基本结构下人通过物质的、精神的、人与人关系的以及人自身的生产,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和社会的意义整体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3.
生存文明表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程度,是合乎人的本性的发展。马克思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将建立新的价值系统,人类将从对物的依赖关系中,被物所奴役的异化状态中彻底地解放出来,实现人的本质的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该是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美学层面,也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人类社会的生存文明应该是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享其成、安定有序、诚信友爱、互为目的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原 《前沿》2009,(9):117-119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离不开经济体系的建立和扩张更与地球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密切联系,二者的发展相互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代哲学,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关注人的生存方式。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实践研究存在两个视角:一是全面生产实践的视角,按照人的生存领域和活动层次的不同,实践分为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二是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的视角,按照实践内部结构要素的性质是否发生本质变化,实践分为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两个视角在现实生活世界中融合在一起,不仅普遍地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始终,而且普遍地相互联系。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们的地位存在差异。人类历史的基本图景是:在人的依赖关系社会,交往实践和常规实践处于统治地位;在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社会,物质生产实践突显出来,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分庭抗礼;在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精神生产实践和创新实践成为普照的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提出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预言,这一预言是我思考哲学思维与区域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资本主义世界在地球上的出现,带来了人类精神信念和价值抉择上的义利颠倒。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信仰物质世界和追求物质利益的世界,由物质决定意识所形成的哲学思维是寻求平面抽象的同心化思维,同心化思维造成同质化的人,同质化的人追求区域文化的商品性价值,商品化的区域文化是无人居住其中的无根性文化。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7)
正人工智能会不会威胁人类生存?一场职业棋手同工程师、科学家、甚至是自己之间的对决,令我们再次感慨人类对自身了解的匮乏,但可以肯定的是,使用工具的人比工具更可怕一夜之间,Alpha Go成了世界瞩目的明星。即便是不懂围棋的人,也都知道一台名叫Alpha Go的机器,4:1大胜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Alpha Go是人工智能的代表,围棋是人类最复杂智力游戏的代表,李世石是世界最顶尖职业棋手的代表。这"三方代  相似文献   

8.
消费生态化,是探讨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顺应消费拉动生产的趋势,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注重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互补、强调责任消费、崇尚亲近和享受自然、推崇休闲生活丰富多彩,是消费生态化的重要特征.按照消费生态化要求协调人类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协调人类的物质生产力同自然界的物质生产力的关系,必须把调节人类生产需要、生产人口、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精神产品的四种生产能力作为基本手段,使人类的生产与消费的统一建立在生态生产力的提高即人类的物质生产力与自然界的物质生产力的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林坚 《探索与争鸣》2008,1(3):20-24
马克思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主要有:文化不仅表示精神生活、知识、意识形态,也具有社会生活方式、文明形态的意义;唯物史观是研究文化问题的方法论基础;文化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人类文化产生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把自然史与人类史划分为两类文化;各民族社会有不同的文化、历史形态,随着普遍交往,正在形成一种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0.
思想是人的属性,而"人总是他思想的奴隶"。思想作为生命的精神现象,使人在生存于物质世界的同时,有了一个精神世界,有了"自我"的思想谱系,有了"认识你自己"、解释世界进而改变世界的能力。一部人类思想史昭示我们:思想的力量在于求真,思想的理性贵在质疑,思想的生命重在信仰,信仰与自由同在。自由、尊严和幸福是历史哲学的根本价值和现代人的终极关怀,但富裕的"幸福危机",使人不知所措。这就是"人本困境",它使人产生思想焦虑。当下的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失范的社会风气呼唤精神救赎,呼唤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文化自觉,也呼唤思想的理性话语和学术守护。  相似文献   

11.
价值,指事物对人的用途或积极作用,即物对人的有用性。价值可以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物质价值指对能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物质客体的肯定或否定关系;精神价值指客体(自然、社会、精神产品)同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关系;人的价值则是指人(个人、集团。人类)对于别人和整个社会的关系,即作为客体的人对作为主体人的关系。人的价值体现于创价。对价值的判断构成价值评价;价值评价的标准乃是价值观。价值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教育价值指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教育对人的有用性或积极作用。对教育进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发展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支配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以"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为立脚点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是关于人和人类世界的哲学,它是从广义人类学维度和哲学高度对于人和人类世界的把握,因而可以称之为人类学—哲学。这是一种关于每个人与一切人如何合理生存与健全发展的新哲学。它的从自然界出发的人与自然界的生态一体性原理;以"社会人"为本理解人和人类世界的一切问题以及人的自由解放原理;以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合理的物质变换"作为人类世界的最高生态价值的原理;以"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为根基的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共人本主义价值立场等等,都是如何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的合理关系的哲学原理,它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派生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精神不过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人的大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本观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前提。在认识论领域内,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为或者说具体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反映过程是建立在实践过程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中,人们通过自已的感官同外界事物相接触,客观对象才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经过头脑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5.
信仰伦理     
人类最根本的问题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而集中解决它的,就是宗教信仰。本文认为,信仰是人对未来的无限美好事物或境界的确信、向往和追求,是价值体系和人类生活的核心,是人的天性和存在的本质。信仰分为社会信仰和个人信仰,而历史的趋势是走出社会信仰,建立每个人自己的个人信仰,使个人真正独立自由、承担自己。  相似文献   

16.
自从人类历史开始以来,物质世界开始有了主体和客体的对立,主体的需要使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成为价值关系。人的区别于自然界一切生灵而独有的意识使人具有主体性。而这种人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使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成为第一个可宝贵...  相似文献   

17.
张光成 《岭南学刊》2009,(4):111-115
由于心(精神、意识)别于物的性质,虽然精神世界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但在反映过程中客观的物质世界则反映为一个主观的心世界。精神世界具有能够照临物质世界而又能够不拘泥于物质世界的反映性、灵动性和能动性,精神世界是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评价、意志、目的和理想为基本内容。这一精神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化,这一主观化使世界成为一个为我化的精神世界。如果说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唯物主义的客观形态,那么,这一主观化的为我的精神世界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观形态。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人机融合的过程中,人类的价值观和机器的事实处理是相互作用的。人类的价值观是基于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因素,而机器的事实处理则是基于数据和算法。当人类与机器融合时,人类的价值观可以指导机器的决策和行动,同时机器的事实处理也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在肯定“物质决定精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的前提下,充分肯定了精神对物质、意识对存在、主观对客观能动的反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实际、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和客观过程;另一方面是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认识和依赖客观实际、客观规律为前提,客观规律和客观世界只有通过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被认识,被利用和被改造。  相似文献   

20.
甲、劳动创造人类世界,劳动最高尚最光荣(一)劳动生产是最高尚、最光荣的事情,因为劳动创造了人类世界。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人类的根本特点就是会制造工具,并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来进行劳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劳动,肃清旧社会残留下来的轻视劳动的坏思想。人类的历史逐步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的发展,而首先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意思就是说:人类因为能制造工具,改良工具,并善于使用工具,所以能使生产力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进步,就是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