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的孕育阶段。邓小平在党的“八大”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除“文化大革命”期间外均处在谋全局的“副帅”职位上。邓小平一贯实事求是,善于独立思考,提出了许多建设社会主义的意见和办法。邓小平协助毛泽东全面处理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经验。  相似文献   

2.
贾乐芳 《求实》2001,34(4):18-20
邓小平理论有广义、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 ,指邓小平同志投身中国革命以来的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论述 ;从狭义上讲 ,指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狭义的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问题 ,理论界莫衷一是 ,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的见解更具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经受“两大历史关头”考验的重要概括。实际上十五大前后又是一个历史关头。21年里三大历史关头的考验和我们事业的巨大成就,证明了邓小平理论是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紧密相连的,因而已被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掌握了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为发展经济,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它是通过"文革"结束后党的几次重要的会议不断完善而最终形成的.它的形成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充分根据并非常合理的。这既符合逻辑和历史相符的基本方法原则因为逻辑起点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起点,即以改革和开放作为两翼的现代化建设的开始为起点的,也符合逻辑起点范畴的内涵及据此形成的逻辑标准要求的,更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新阶段的历史地位和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为发展经济,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它是通过"文革"结束后党的几次重要的会议不断完善而最终形成的。它的形成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春明 《理论学刊》2001,40(1):14-18
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出了科学定义。它突出强调和一贯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属”性 ;准确、完整地概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定义的“种差”的内容 ,符合定义的一系列规则 ,符合辩证逻辑对定义的全面性、完整性的要求。科学定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有利于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完整准确地把握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体系、正确开展对党的指导思想及其创始人的理论研究。总结经验 ,在指导思想的定义方面 ,要着眼于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属”性 ;着眼于指导思想的完整性 ,准确、全面地概括指导思想定义的种差的内容 ;要着眼于指导思想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正确界定指导思想间的关系 ,定义要留有指导思想的发展空间 ;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性 ,以开放性的思维定义党的指导思想 ,创立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场革命运动,思想是先导。邓小平理论诞生在中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实际的结晶。本文就邓小平理论在哲学认识论、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国情四大方面的理论贡献,说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9.
指导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邓小平理论,不仅凝结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而且还凝聚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贡献。   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轮廓,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历史贡献   1990年 12月 30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不仅制定了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行动纲领,而且总结了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三大以来的新经验:概…  相似文献   

10.
关于邓小平理论起点的几个问题——兼与吕书正博士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茅生荣 《探索》2000,1(1):24-27
事物形成过程的起点有两个特性,一、它是从潜在到显在的变易中取得的;二、它是向前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的起点,是邓小平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以提出或强调毛泽东思想某些规定性的方式来体现的、有邓小平个性特点的思想理论活动,因此,它的出现应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吕书正博士否定“起点”在三中全会之前,而把三中全会看成“起点”的种种理由,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群众观体现在 :关心群众的利益 ,正确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以及正确处理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建构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把高度的民主视为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规定,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建构了明确的价值目标.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经济民主的科学概念,将确立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内容,这不仅拓展了民主建设的视野和思路,而且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内在动力.邓小平在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是我党民主政治理论和治国方略历史性飞跃的重要标志,它对于21世纪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邓小平改革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高建 《新视野》2001,2(1):7-9
邓小平在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原有的社会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次上看,他关于体制改革的思想是以对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他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的分析,把体制改革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手段,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一 应该指出,在20世纪40年代,国际上曾经有过一种观点,即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包括否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否认社会基本矛盾依然是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4.
实行宪政是走向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所谓宪政 ,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简言之 ,宪政即由宪法确认和规范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实施。为全面理解宪政概念 ,还需注意 :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 ,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 ,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 ,实行法治是宪政的基石。邓小平在探索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所作的一系列思考和论述 ,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邓小平宪政理论。在体系上 ,这一理论已构成邓小平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中 ,…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根据时代精神和主题,结合中国改革和建设实际,吸纳了各种发展理论的优长,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实质--发展生产力;指出了能否发展的关键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有效组织和正确领导.  相似文献   

16.
艾世伦 《探索》2001,3(3):13-15
邓小平所有制理论主要包括所有制方法论、运动论和结构论。在邓小平所有制理论指导下,把我国改革前单一、畸型的公有制结构调整为“国有制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社会结构,作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的体系结构是学术界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之一。章就目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归纳,并作节简要评价。本认为,研究邓小平理论的体系结构要避免陷入经院哲学和学究式以及形而上学的误区,学术研究要转变思维方式,围绕“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杨发仁 《实事求是》2001,3(2):8-9,36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所以如此 ,根本问题在于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同当代中国的民族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走出了一条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因而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与时代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把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同当代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邓小平的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它象一根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之中。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涵 ,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  相似文献   

19.
周祖德  陈晓晖 《探索》2001,(5):14-17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初步探讨了邓小平经济理论中的制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