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思表示的解释,是法律适用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其本质上是法官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介入和干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意思表示的解释多有论述,主要是解释规则方面的研究.本文在考察德国和英美民法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主要从意思表示解释与法律行为、适用中的民法基本原则及重大误解(错误)法律行为救济等关系阐述了意思表示解释在民法中的优越地位,并提出一些完善我国意思表示解释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如若要廓清当代中国法律解释之问题,对古代中国法律解释的研究不可或缺。探究中国古代刑法解释之四维,从解释主体看,其具有官方性与非职业性;从解释对象看,中国古代刑法渊源多样;从解释功能看,其"一准乎礼"采实用主义;从解释场景看,其系属事前解释与具体解释。  相似文献   

3.
基于承认法律解释主体应具有普遍性这一点,我国应当对法律解释权进行重新分配.一方面,应取消现存体制中的立法解释和行政解释;另一方面,应重新界定司法解释,将其整合为由各级法院进行的、具有"个案针对性"的"裁判解释".此外,在重构法律解释主体的过程中,对"学理解释"亦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法律解释是法律活动的基干。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解释是一种服从解释,这种服从要求一切解释活动立足于法律文本含义的确定性与客观性,同时要求实现"价值"解释向"技术"解释的转轨。法治要求法律解释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解释者应当秉持一种谨慎的司法克制主义的解释立场,反对过度、恣意解释法律。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的权力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划分.最高人民法院对刑法所作的涉及具体犯罪定罪标准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的解释属于越权解释,故此,应该立足于上述"两高"机关的解释能力以及法治国家的要求对法律解释权的宪法规定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大陆法系抑或英美法系背景下,合同解释都是合同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合同法研究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横向角度而言,合同解释兼具事实与法律双重属性,交织着实体法与证据法问题;从纵向发展观察,合同解释理论学说及司法实务的观点呈现主观性与客观性相互演进规律,合同解释对象的范围从合同文本逐渐向外部证据扩展,合同解释规则有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传统大陆民法解释学对于我国合同解释理论有重要影响。就目前掌握的资料而言,我国合同解释的研究存在偏颇的现象。对合同解释基本属性和发展规律进行宏观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合同解释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下,香港特区拥有了自己的"母法"——《基本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平稳回归,并进入了和平繁荣发展的新时期。然而由于《基本法》自身的"多重属性"以及大陆和香港地区在法律传统上存在的差异,无论是在法律理论层面,还是在《基本法》的实际运行中,围绕《基本法》都产生了许多的争议和分歧,并最集中体现在"居港权"系列案件中。本文以"菲佣居港权"案件为背景,从终审法院判决出发,探讨香港终审法院法律解释规则之运用,以及人大释法机制之运转。当下我们不应简单放大内陆与香港地区在法律解释领域的分歧,而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谋求法律技术的融合,促进思想上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沈明敏 《岭南学刊》2020,(3):109-114
当前对法律解释功能的研究呈现出一种标准不一的列举倾向,此种研究路径往往缺乏逻辑上的周延性。借鉴哲学上知识的获得需经历"发现"与"证立"两个阶段,我们可以把法律解释的功能在逻辑上划分为法律发现与法律证立。作为法律发现的法律解释主要解决的是事实与规范的获得,而作为法律证立的法律解释则主要是论证事实与规范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可能难以清晰地区分二者,但这并不构成对其所具有两种功能的证否。  相似文献   

9.
狭义的法律解释宜限制为司法解释 ,广义的法律解释包括文义解释及论理解释 ;法律解释学在我国已确立其相对独立的哲学地位。我国法官的释法权虽然未被立法明确 ,但其作为连接法律规范与社会生活的桥梁 ,客观存在 ,应予明确  相似文献   

10.
李浩 《公安学刊》2008,(4):36-38
备受社会关注的“许霆取款案”的重审判决已经做出,法院仍然认定许霆构成盗窃罪,判处其五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案在刑法上所具有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判决本身。本文针对近来舆论媒体及专家学者对于本案的报道及评说,从刑法与民法的界限、法律解释以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三个角度进行梳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立法解释与法律相伴而生,并在法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立法解释颇具研究价值。其主要特征可从主体、多样性、特殊功能性和客体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由此可展示中国古代立法解释的初步轮廓。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精神是轻轻重重、以轻为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能够直接用于法律裁判,必须通过危害性概念这一内容"连结点"和实质解释论这一方法"连结点"才能够被引入法律论证。关于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罪名说"与"罪刑说"的不同解释反映了刑事政策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司法过程的重要环节,司法解释一向被人们视为法律解释中最经常和最重要的法律解释方法,历来是理解法律意图、弥补立法不足、统  相似文献   

14.
书摘     
苏哲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1):17+58+82+106
美国宪法解释方法论范进学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10月版本书对美国法学界和法律司法界关于宪法解释方法论的基本流派和基本观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总结与评述,包括:"麦迪逊两难"之消解,宪法解释方法论之辨思,罗伯特.博克的原意主义方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12)
<正>台湾"司法院""大法官"会议日前作出"释字第七四八号"解释,宣告所谓"民法"中的"亲属"编的"婚姻"章,因未保障同性婚,抵触所谓"宪法"所定的"平等权""自由权",所以是"违宪",并要求有关机关在两年内修正或制定相关法律。这样的解释,把所谓"民法"整个章节,而不是特定法条,认定是"违宪",这是史无前例的。一方面在实体上,关于社  相似文献   

16.
在法官解释法律的过程中,服从法律文本是法官的天职;同时,需要丰富智慧的创造性解释,对于法律的发展和进化意义重大。于是,司法过程中,便产生了两难:法官是该严格地服从法律,抑或创造性地解释法律。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避免冲撞。现实的出路是:服从应该被摆放在第一位,而必要时候的创造应当在法治的轨道之上。这个过程中,法官要科学地运用各种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付其运 《青年论坛》2011,(4):101-104
在司法实践中,我国一直坚持规则主义的法律解释观,这对于推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和维护法制的权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视实践中的判文解释,坚持规则主义的法律解释观也越来越暴露出其固有的一些缺陷,如过于注重法律的确定性和形式理性,而忽视实质理性和现实人权的保障等。而实践建构主义法律解释观更符合现实需要。建构主义解释不仅探寻法律价值所为何来以及人们在何种方式上达成共识,而且也将日常生活中混合了其他因素且不同向度的情感倾向容纳其中。  相似文献   

18.
万其刚 《人大研究》2003,(10):28-29
建国以来 ,我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就法律解释问题作了规定。 194 9年 9月颁布实施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七条规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有权制定并解释国家的法律。 195 4年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法律 ,1975年宪法沿袭了这一规定 ,1978年宪法和 1982年宪法则进一步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另外 ,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分别于 195 5年 6月和 1981年 6月就法律解释问题作出专门决议。近年来 ,法学界和法律界对我国的立法解释、法律解释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讨论。其中 ,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和批评。针对我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深入,法律解释制度日益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我国的法律解释制度也逐步体系化、正规化。法律解释连接着立法和用法,对于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我国法律解释制度实践的现状和不足,找寻问题产生的根源,突破理论局限,寻求解决的方法,促进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的日益完善,从而更好地利用法律解释制度,为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文本中同时存在着“公共财产”“公共财物”这一对相似的概念,导致人们对这两个概念难以形成清晰和统一的认知,进而影响刑事司法实践中对贪污罪条文“公共财物”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和适用。单从概念上进行分析,“公共财物”和“公共财产”的内涵都具有公共性,唯一不同在于外延是否包括财产性利益。但从法律方法视角进行分析,对于“公共财物”这一概念应当作出扩大解释,包括货币、物品和财产性利益在内。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司法工作人员通过宪法解释、法律解释、指导案例、裁判说理等法律方法分析路径,可以有效消解这一对相似概念所导致的司法适用困境,更准确地处理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落实反腐败工作,实现司法公正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