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兵役制度是保证军事行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承担军事任务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兵役制度是汉代军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考汉代军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出土文献资料,对汉代兵役制度展开研究,以期望更充分全面地认识汉代军法及其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张寒 《前沿》2011,(12):75-77
军功爵赏法律制度是汉代军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参考汉代军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出土文献资料,尤其是张家山汉墓竹简等简牍文献,试图突出对汉代军功爵赏法律制度的研究,在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上做出粗浅的尝试,从中可以管窥到汉代军法的特点,以及它对前代军法的继承和对后代军法的铺垫,从而期望能对更充分全面地认识汉代的军法,乃至汉代的法律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兵役制度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适时对兵役制度进行了四次较大的调整改革,使之较好地适应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需要。1955年,由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人民军队在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实行志愿兵役制,人民军队的兵员主要通过政治教育和动员,激发广大群众的热情,自觉自愿地参加人民军队,不计报酬,长期服役。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成为执政  相似文献   

4.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既是强军之魂,也是强国之要。必须注意向包括广大官兵在内的全社会宣讲"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大意义。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宣讲不仅要重视把握"军魂"的本质实质与历史必然性,也要注意在讲清"军魂"的制度规范与制度优越性上下功夫。前提是要讲清"为什么说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国基本军事制度",增强人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军事制度的自信。关键是要讲清"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人们对坚持中国特色重要民主政治制度的自信。最根本的是要讲清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意义,增强人们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自信。  相似文献   

5.
张桂英 《求索》2007,(4):43-45
建立军事行政诉讼制度是“依法治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军队行政管理法治化的重要保障;从法理学角度来讲,建立军事行政诉讼制度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合理性。法治论是建立军事行政诉讼制度的价值基础;平衡论是建立军事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石;权利义务相关性是建立军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兵役法是国家军事制度方面的重要法律,对于规范和加强国家兵役工作,保证公民依法服兵役,保障军队兵员补充和储备,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既是强军之魂,也是强国之要。必须注意向包括广大官兵在内的全社会宣讲"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大意义。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宣讲不仅要重视把握"军魂"的本质实质与历史必然性,也要注意在讲清"军魂"的制度规范与制度优越性上下功夫。前提是要讲清"为什么说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国基本军事制度",增强人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军事制度的自信。关键是要讲清"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人们对坚持中国特色重要民主政治制度的自信。最根本的是要讲清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意义,增强人们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自信。  相似文献   

8.
刘军 《求索》2010,(9):252-254
为保障大规模战争的进行,特别是适应骑兵集团长途奔袭的需要,汉代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后勤补给模式。它立足于农耕世界的物质条件,积极吸纳匈奴等草原民族的保障特点,为汉代军队远征、镇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诸多补给方式中,后方转运、随行携载、自给自足是常规途径,就地取给、因粮于敌、军事采买是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赫章可乐遗址的性质可能是一个军事城堡,汉王朝在这里驻扎军队的意图是控制当地的战略资源和交通要道,这也是汉代中央王朝开发南夷地区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要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为在新时代深化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深化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必须增强"四性",即:增强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的原则性,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坚持正确导向;增强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的系统性,自觉贯彻目标牵引、科学搞好顶层设计、切实抓好统筹兼顾;增强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的预见性,转变思维方式、认清客观规律、讲究方法策略;增强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的创造性,激发创造思维、扩大创造主体、优化创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对军队历史使命和军事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军队作为一支重要的救援力量,在参加抢险救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确保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军队在参加抢险救灾中的作用,是军事法制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借鉴西方国家军队抢险救灾立法的经验,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道路,完善现行法律实施过程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吸收当前抢险救灾实践中的成功做法,有助于构建规范完善、条理清晰、结构合理的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世兵制后期与府兵制形成时期“兵”的地位变化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程 《理论月刊》2001,(7):25-26
世兵制后期"兵"的地位日益哀落,士兵的地位近似奴隶,士兵不断逃亡,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西魏、北周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兵役制度即府兵制,士兵的地位有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也增强了,府兵制与世兵制相比,显示出了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军队人才培养制度,是军队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关于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规程或行动准则体系,军事竞争的焦点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制度。  相似文献   

14.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证明,不仅西方的民主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西方的军事领导制度在中国也行不通。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向无产阶级政党转移相适应,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武装力量,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要求,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军事领导制度发展的必然归宿。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确立,实现了军队由个人掌控向政治组织掌握的历史性飞跃,这是中国军队领导制度的历史性进步,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军的性质和宗旨,保证了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论军事程序法在军队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程序是世界各国法治实践的共同趋势。依法治军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程序法治军,加强军队法制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军事程序法。首先,完善的军事法体系是军队法制建设的前提,军事程序法则是构成这一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军事行政执法是军队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严格遵循军事程序法的各项规定是提高执法水平的关键。再次,军事司法是军队法制建设的重要工作,科学合理的军事程序法是实现军事诉讼过程公平和诉讼结果公正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国防法是国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基本法律。修订国防法,对于巩固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健全中国特色军事法规制度体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防法。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军事法制建设历史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初创期(1949——1956) 建国后的头七年,军事法制建设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军法创制体制。在引进借鉴苏军法规的同时,有重点地创制了一批法规,有中国特色的军法体系已具雏形。这一时期在法的创制方面,正规性加强。军事法律和涉及军事建设的条款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如1955年《兵役法》),法规和一般行政法规由中央军委和国务院联合或单独制定,军事规章由三总部和各大单位制定,军事行政规章则由三总部和各大单位与国务院各部联合或单独制定颁行。这样,就形成了既有纵向的层次分明、又有横向的分工合作的军法创制体  相似文献   

18.
军事刑事诉讼在价值取向、根本目的和司法原则等理论层面和管辖制度、诉讼方法、审判和执行程序等实践层面都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对依法维护国家军事利益和军队安全稳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军事法规体系,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在新一轮修订和完善刑诉法的过程中,应当对军事刑事诉讼的特殊性及战时军事刑事诉讼制度给予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回顾我军80多年的光辉历程,军事软实力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军队政治工作既是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平台,又是军事软实力发挥作用的重要依托。精神力量建设是军队政治工作和军事软实力的共同主题。  相似文献   

20.
军队经费预算工作应以战斗力生成作为根本指向。军队经费预算活动作为国防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经济活动的开端,其法治化程序决定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在国防经济领域的贯彻落实情况。当前,我军军队经费预算的法治化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事资源的科学配置。为进一步提高军队经费预算法治化水平,应当健全军队经费预算法规制度体系,完善军队经费预算法治实施体系,强化军队经费预算法治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