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括时代一般理论和新时代特征与本质在内的列宁时代观,对斯大林时代观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要高度重视列宁关于时代问题重要性的论述,正确分析国际形势,从而正确决策;要坚持列宁大时代和小时代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列宁关于过渡时代的论断,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期限。  相似文献   

2.
列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和政治建设理论集中反映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及相关文献中。列宁总结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和政治建设的任务和特征——由小农经济向社会化大生产过渡;同时,赋予劳动群众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权利。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和政治建设的理论依然富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析列宁"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思想,可以发现人的解放是其价值旨趣。从价值时空及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关系层面看,列宁"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思想呈现的价值样态是过渡的。而在如何开展"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一问题上,列宁坚持了辩证的价值实践原则。列宁的这些思想启示我们,新时代的改革实践要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努力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和理解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时,我们必须把握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根源于其实践性;坚持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解决好执政党建设这一课题,是坚持与时俱进原则的实践要求;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是实践与时俱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其"政治遗嘱"即晚年留下的三封书信和五篇文章中,集中论述了文化建设在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所占据的"重心"地位问题。他从完成社会主义经济过渡、提高国家机关运行效率、克服官僚主义作风的客观需要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重心"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同时,还从社会主义国家应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文化遗产以及应建立怎样的国民文化教育制度两个方面,阐述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途径。尽管列宁所处的时代条件迥异于当下中国的历史境遇,但其有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重要性和可行途径的许多论述,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仍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跃红 《求索》2012,(4):118-120
身处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梁启超,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民主共和制度以后的宪政前途,他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认识;在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代言上表现出软弱性;在关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和实践上表现出缓进、妥协、务实的特性;在民族利益上也表现出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总之,在"过渡时代",其思想和行为上都表现出多变性特征,这与此一"过渡时代"的社会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思想。列宁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领袖的权威;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严格执行党中央的决策;维护党中央权威要坚决反对党内派别活动;维护党中央权威,最重要的是遵守"铁一般的纪律"。重温列宁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列宁坚持党对国家生活领导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是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明确提出布尔什维克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针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一切机会主义者反对党对国家生活领导的谬论,列宁论述了坚持和正确实现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列宁认为,在党执政的条件下,要把从事国家经济建设的政治作为党领导国家生活首要的根本的政治任务;党领导国家生活的任务是实行总的领导,要处理好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与发挥党组织、苏维埃国家机关各自职能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蒋晓俊 《传承》2012,(18):70-72
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在越南革命和建设的三个不同时期探索理论与实践的三个"结合",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越南化作出了巨大贡献:1919-1930年,早期的胡志明将列宁关于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与越南殖民地沉重历史相"结合",寻求救国真理;1930-1945年,中期的胡志明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探索革命新道路;1945-1969年,晚期的胡志明将列宁"两个过渡"思想与越南过渡国情相"结合",探索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相似文献   

10.
时代问题就理论体系来讲 ,属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范围 ,研究现代资本主义也涉及到这个问题 ,然而 ,两者的研究都离不开哲学 ,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 ,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一、关于时代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现在有三种基本观点 :一是大时代根本转变论。这种观点认为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 ,当今已经转变为所谓的和平发展与友好合作的新时代。这个时代是告别战争、告别革命的时代 ,是摆脱苦难、走向彼岸的时代。似乎在这个时代里就可以消灭贫困、消灭不平等、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 ;似乎在这个时代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同发展与相互溶合 ,从而走向世界大同 ;似乎在这个时代里当今世界的根本矛盾和一切矛盾之火都会自动熄灭了。这种时代观所唱的靡靡之音 ,是一付烈性麻醉剂 ,企图让全世界劳动人民驯服地、永远地处于世界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这种时代观 ,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共势力施展各种阴谋诡计的帮手。二是坚持大时代论。这种观点坚持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与列宁提出的时代观 ,指明当今时代的根本矛盾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趋势 ,坚决反对上述第一种建立在矛盾熄灭论与溶合论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术界关于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关于列宁哲学党性原则源流的研究,关于其基本理论的研究,关于如何全面而正确地理解它的研究,关于如何坚持和正确运用它的研究,以及关于它的实际运用的研究五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在纪念《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重要哲学著作发表110周年的同时,以期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苏维埃俄国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提出"均势"思想,准确判断了苏维埃共和国的"均势"状态并制定了"均势"政策。只要人类社会还处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列宁"均势"思想就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同时对新中国外交、社会主义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的长期共存和中国的"一国两制"构想都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创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立党 《前沿》2006,(4):23-25
在极其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列宁创立了新经济政策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理论。从“直接过渡”到“迂回过渡”的转变,列宁找到了适合俄国实际情况的新型过渡时期道路并创立了过渡时期理论;从“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列宁找到了适合俄国国情和特点的正确政策措施,创立了崭新的较为完整的新经济政策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经过从“直接过渡”到“迂回过渡”和从“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两个转变过程,列宁找到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办法:灵活而务实的改革与改良,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的经济建设和管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列宁的经典著作为依据,对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的使用和历史演变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地梳理和阐述.列宁在使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概念时,有时对它们未加以明确区分;有时对它们加以严格区分和界定,不能混淆;有时随着场合和情境的变化而侧重和突出某一或某些方面;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列宁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充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作为列宁论述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策略问题的经典著作,创造性地回答了正确策略是为“党的政治活动”提供正确指引、是“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是能“发展、援助和激起世界各国的革命”的策略。并指出制定正确策略要深入把握以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考虑各个时代不同的基本特征”为前提、以“估计到历次革命运动的经验”为重点、以“估计到本国的一切阶级力量”为核心的方法论,形成了系统的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策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挖掘和总结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策略思想,对我们党在制定和运用正确策略时,夯实正确策略的思想基础,确保正确策略的时代性、灵活性和群众性,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曾慧清 《福建通讯》2000,(12):40-41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闻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职责和使命:江泽民总书记在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指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江总书记又强调:“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高度。新闻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膊,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继承和坚持了马列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特别是坚持贯彻了列宁关于文化革命的理论和纲领,进一步发挥和丰富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列宁曾经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经历政治、经济方面的变革,还必须实现文化变革、文化革命。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时才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斯大林跟列宁的思想和主张是一致的,他明确地指出:  相似文献   

18.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要有坚强的政治保障。"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  相似文献   

19.
在说明什么是物质时,列宁的"物质定义"难以区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是对具体科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是依据科学事实扬弃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产物。恩格斯关于"有形体"的"物质定义"至今并未过时,无形的场应当属于空间范畴。如果坚持把列宁的"物质定义"作为物质定义使用,必须增添"有形"的内容,才能得出与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相区别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许多重要理论观点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意义。其中,最著名的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理论和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这两个反差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