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开辟了中华法系的新纪元。人民民主法制与历史上剥削阶级类型的法律制度不同,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巩固革命根据地、维护人民基本权益、向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它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历史经验和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今日海南》2006,(10):39-39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位于定安县南部中瑞农场,1996年建成。母瑞山是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独立师三大机关领导海南人民长期进行革命斗争的有代表性的革命根据地,是海南人民坚持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象征。母瑞山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琼崖革命的战略要地。1928年,  相似文献   

3.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在陕西、甘肃边界地区创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陕甘边革命斗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宗帅 《传承》2013,(14)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以湖北洪湖为中心、包括湘鄂两省西部交界广大地区的一块较为稳固的根据地。在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中,其开展斗争时间早,坚持斗争时间长,影响地域范围广,有力地配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等根据地的斗争,是红二方面军的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宗帅 《传承》2013,(12):32-33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以湖北洪湖为中心、包括湘鄂两省西部交界广大地区的一块较为稳固的根据地。在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中,其开展斗争时间早,坚持斗争时间长,影响地域范围广,有力地配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等根据地的斗争,是红二方面军的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斗争的最大成功经验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结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具体环境,坚持走井冈山道路。习仲勋同志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这段时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系统而有层次地对习仲勋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时期军事思想进行哲学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红安革命家群体以毛泽东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为指导.结合鄂豫皖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实践,针对性地提出了红安革命根据地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科学地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建设的政策措施,不仅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而且为我们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清 《传承》2008,(2):12-14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赣西南崛起的一块工农武装割据区域,是与井冈山根据地同时创建起来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是赣西南"群众斗争最红的地方"和"群众斗争的代表",被陈毅元帅赋诗誉为"东井冈"。东固革命根据地虽然独立存在的时间不长,地域范围也比较小,但它独特的斗争形式却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宝库,是与"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方志敏式"齐名的"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是创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庆阳召开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学术研讨会,集中了全国范围内党史、军史、国防、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进行相关研究的高精尖专家学者,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原因、历史贡献、革命人物、南梁精神、红色文化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在史料挖掘、观点提炼、课题论证上进一步填补了研究空白,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赣西南崛起的一块工农武装割据区域,是与井冈山根据地同时创建起来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是赣西南"群众斗争最红的地方"和"群众斗争的代表",被陈毅元帅赋诗誉为"东井冈".东固革命根据地虽然独立存在的时间不长,地域范围也比较小,但它独特的斗争形式却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宝库.是与"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方志敏式"齐名的"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是创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1.
王甜慧 《长白学刊》2012,(2):142-14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在广大区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革命文化理论指导着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促使我们反思和探究如何使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中国社会全体公民的福祉。  相似文献   

12.
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在广大区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革命文化理论指导着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促使我们反思和探究如何使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中国社会全体公民的福祉。  相似文献   

13.
《广东民政》2010,(11):31-32
云浮市云安县,有着“三罗武装斗争富林第一枪”的光辉革命历史,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革命根据地之一。近年来,云安县遵循“双拥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国防观念与改革开放意识同步增强,优抚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思路,积极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省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4.
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海南坚持对敌斗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西北方向30公里处,绵延着相连的六座山峰。山上林木葱茏,丘壑纵横。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就创立在这里。从1927年到1950年,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创造了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奇迹,被人们誉为海南的井冈山。  相似文献   

15.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粟裕、刘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积极配合中共中央的战略转移,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和进行武装斗争,创建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作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尽管在敌人的残酷"清剿"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一度丢失,但纵观其整个发展历程,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例如,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形成了革命"低潮"时的一个局部"高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培养造就了以粟裕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民军队指战员,留给了我们担当、奋斗、亲民、忠诚等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正一、做好南腰界革命根据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南腰界革命根据地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创建的川黔湘鄂革命根据地,也是重庆市唯一建立省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根据地。在此实现了中央红军二、六军团的胜利会师,确保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确保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犹如一部珍贵的历史教科书,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庾新顺 《传承》2012,(21):52-55
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的光辉实践,铸就了"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伟大精神。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精神,是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英勇斗争实践所凝结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作风的总称,是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一贯强调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杨纯 《传承》2007,(6):4-5,7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无经验可参考,全靠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实践中摸索前进。而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首当其冲的是政权建设。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在不断地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以后的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9.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印刷传播活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敏 《湖湘论坛》2005,18(4):28-29,47
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不仅有过腥风血雨的战斗,而且也有过轰轰烈烈的革命传播活动,特别是印刷传播活动。本文试图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印刷传播活动初步的探讨、分析,以便人们对这块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活动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31-32
<正>1951年8月,根据中央的指示和部署,中央人民政府分别成立了南方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和北方革命根据地访问团,下设多个分团,对老区进行了访问。这次访问活动,是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慰问老区,对老区人民鼓舞很大,对全国的政治影响深远。当时,党的工作重点刚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为何就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慰问老区活动呢?这就要从时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杨秀峰同志说起。《百年潮》第10期刊登杨老秘书赵秀山口述文章(刘一丁、汪文庆整理),介绍这段历史。老区人民怀念"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