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川村移民、除队兵移民和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移民,是早期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的三次农业移民尝试。由于移民政策的失误和经营不善等诸多原因,日本的早期农业试点移民基本上以失败告终。但移民失败的经验教训,却对之后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侵略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伟  张春波 《长白学刊》2016,(6):102-109
近代东北社会秩序的考察实际是东北人口史和移民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东北人口和移民是东北亚关联国家实力消长的产物。关内移民、俄国移民、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是东北主要移民体。根据移民的持续性、规模、影响及国际政治、军事等因素,东北人口和移民存在"主流移民"和"非主流移民",据此大体可分为三阶段。1897-1930年俄国移民略有优势,1931-1945年日本移民则异军突起,但其规模、时间及影响都是阶段性的。关内移民由于特有的规模、时间等优势,虽时有反复,但主导了东北农业、县市及社会秩序的构建,深刻影响了东北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代东北社会秩序的考察实际是东北人口史和移民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东北人口和移民是东北亚关联国家实力消长的产物。关内移民、俄国移民、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是东北主要移民体。根据移民的持续性、规模、影响及国际政治、军事等因素,东北人口和移民存在"主流移民"和"非主流移民",据此大体可分为三阶段。1897-1930年俄国移民略有优势,1931-1945年日本移民则异军突起,但其规模、时间及影响都是阶段性的。关内移民由于特有的规模、时间等优势,虽时有反复,但主导了东北农业、县市及社会秩序的构建,深刻影响了东北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实行欺骗性移民政策,把向中国东北移民作为侵略中国的重要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共派遣"开拓团"860多个、33万多人。侵略:"开拓团"成侵略手段早在中国东北沦丧之前,日本就产生移民东北的"满洲经营论"。1912年春天,  相似文献   

5.
石艳春 《人民论坛》2010,(6):262-263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政府就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行移民侵略政策。为了达到稳固人心,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日本在向中国东北推行大规模移民侵略之际,并没有忘记对移民进行思想统治和对东北民众进行同化,移民的宗教信仰就是其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6.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政府就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行移民侵略政策。为了达到稳固人心,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日本在向中国东北推行大规模移民侵略之际,并没有忘记对移民进行思想统治和对东北民众进行同化,移民的宗教信仰就是其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洁  孟月明 《人民论坛》2011,(10):226-227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政府通过诱惑性宣传与全方位组织和培训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东北推行了"大陆新娘"政策,其目的在于稳定移民情绪,增加农业生产,确保大和民族优越血统等。日本女性在报效国家的愿望及政府政策驱使下踏上了战争列车。她们在给中国人民带来间接伤害的同时,也成为日本战争行为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8.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政府通过诱惑性宣传与全方位组织和培训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东北推行了大陆新娘政策,其目的在于稳定移民情绪,增加农业生产,确保大和民族优越血统等。日本女性在报效国家的愿望及政府政策驱使下踏上了战争列车。她们在给中国人民带来间接伤害的同时,也成为日本战争行为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东北大批移民,这便是所谓的“日本开拓团”。 ●“开拓团”男子被蒙骗征战,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灰”。而滞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开拓团的妇女和儿童,被他们的国家遗弃了。  相似文献   

10.
荆蕙兰 《求索》2012,(12):57-59,110
以赵尔巽、徐世昌和锡良为代表的东北地方当局所领导的清末东北农业新政,是东北农业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改革。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但这场新政推动了东北农业经济体系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促使东北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与种植结构的改变,也促使东北农业向近代化转变。同时,东北地方当局因清王朝本身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这就必然决定了近代化进程受到制约,不可能真正把东北农业引向正常的近代化发展轨道。但是,清末东北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对东北农业的早期近代化起到了不可否认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伟 《长白学刊》2013,(1):117-12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武装占领中国的东北为契机,打着"开发"、"建设"的幌子,圈占了大量土地,推行其移民侵略计划。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户命运悲惨。故土难离者被迫与日本移民确立了租庸关系,供其役使。被迫出村者成为所谓的"内国开拓民",实质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粮食生产的工具。从实施的过程看,"内国开拓民"类似"集团部落",是日伪后期控制民众的一种组织形式。日本试图以移民侵略为基础,重新确立伪满洲国的土地占有关系,并最终影响东北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走势。  相似文献   

12.
山东人闯关东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悲壮的一笔,从清初至民国。在近300年的历史中,约有2500余万山东人背井离乡"闯"到东北谋生。闯关东的历史背景山东人移民东北由来已久,因山东与东北隔海相望,早在秦汉就有山东人移居东北。早期移居东北的山东人  相似文献   

13.
安晓峰 《传承》2009,(20):102-103
日本在中国进行侵略战争,以中国作为其发动战争的原料来源基地和商品倾销地。随着日本战争的进行,其对我国物资的掠夺不断加剧,尤其是对东北的掠夺。日本对东北的大豆掠夺充分说明了日本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和建立伪满洲国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朝鲜移民我国东北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是朝鲜移民迁入我国东北地区的高峰时期.大批朝鲜移民的涌入曾在当时引起许多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政府对朝鲜移民收容力的增强;朝鲜国内危机的催化;日本移民政策的驱使等三个方面探究朝鲜移民东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实施的奴化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教育侵略的一部分,与其政治统治、军事镇压、经济掠夺构成一个统一体。日本殖民者在"伪满洲国"建立完善的殖民奴化教育体制,大力推行殖民地奴化教育政策,极力摧残中国民族文化,给中国东北民众、青少年和儿童造成了深重灾难,使东北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遭到极大的破坏与摧残,也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中国进行侵略战争,以中国作为其发动战争的原料来源基地和商品倾销地.随着日本战争的进行,其对我国物资的掠夺不断加剧,尤其是对东北的掠夺.日本对东北的大豆掠夺充分说明了日本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和建立伪满洲国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将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侵略扩张理论的海外基地,日本依照其"总体战"理论对伪满政权实施了全面的军国主义化改造。日本当局的政治控制政策,经历了关东军控制下的极权体制,再到实践《基本国策大纲》等一系列"国防"政策,以及最后在"国防国家"总动员体制下疯狂压榨我国东北人民直至覆亡的过程,其实施过程体现了中国东北实际情况与日本侵略者意志之间的动态交互。"总体战"体制下日本在伪满洲国所实施的政治控制措施,既是其反人类罪行的又一铁证,也是日本无视客观经济规律与道义准则的军国主义体制覆亡过程的缩影与见证。  相似文献   

18.
为将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侵略扩张理论的海外基地,日本依照其"总体战"理论对伪满政权实施了全面的军国主义化改造。日本当局的政治控制政策,经历了关东军控制下的极权体制,再到实践《基本国策大纲》等一系列"国防"政策,以及最后在"国防国家"总动员体制下疯狂压榨我国东北人民直至覆亡的过程,其实施过程体现了中国东北实际情况与日本侵略者意志之间的动态交互。"总体战"体制下日本在伪满洲国所实施的政治控制措施,既是其反人类罪行的又一铁证,也是日本无视客观经济规律与道义准则的军国主义体制覆亡过程的缩影与见证。  相似文献   

19.
简析日本军国主义在东北推行的奴化、同化政策肖安鹿日本侵略者在1931年9月18日占领东北全境之后,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便击溃和瓦解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使其大规模、有组织的抵抗活动归于失败。但这并不意味着击垮了东北人民的抗日之心,日本占领者对此亦了然于胸,...  相似文献   

20.
正1931年9月18日夜,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将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事变发生后,东北地方当局和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次日便占领沈阳城。学界联席会召开高中请愿团成立"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及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社会各界纷纷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