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企业家与公益创业、社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在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现象也开始凸显。社会企业是社会性和企业性的完美集合,它将社会创新和商业企业精神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更为主动的社会福利供给机制。社会企业鼓励从业人员更多地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主动地学习未来发展的相关技能,从而打破福利的僵局。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是改革开放后产生的新兴事物,大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商业大潮中的青年公益、创业趋势中的青年公益、国际视野中的青年公益、青年的公益创业与发展。青年公益创业成为公益服务与创业发展有机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帮助社会人群,而且对于促进社会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可倡导友爱互助、推动公平正义、激发公民活力、繁荣社会企业和创新社会体制,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4,(10):32-32
谭建光在《青年探索》2014年第3期撰文认为,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是改革开放后产生的新兴事物,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商业大潮中的青年公益、创业趋势中的青年公益、国际视野中的青年公益、青年的公益创业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益创业强调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创业主体在公益创业中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公共的社会需求是公益创业发展的源泉;政府提供的正式支持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了保障;有责任的社会企业是公益创业成功的推动力量;高校提供的创业教育和技能知识是开展公益创业的智力支持;鼓励创业的社会文化为公益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全民创业已经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大举措在我国普遍开展。要正确理解全民创业的内涵,充分认识企业家精神对全民创业的作用,在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中找准着力点,注重培育企业家精神,促进全面创业活动持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6.
扶持青年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路径,但长期以来,各国政府和公益组织扶持青年创业的成功率均较低。而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扶持青年成功创业的公益模式。该模式的实践经验表明,公益组织作为社会问题的解决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面对层出不穷和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从理念、方法、治理、资源、制度和工具上进行社会创新。只有这样,公益组织才能更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建奇 《湖湘论坛》2011,24(3):95-98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三个方面。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敬业精神、信托精神、竞合精神,在客观上实现了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社会财富的增长,协调与优化了社会生产关系,使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践行了社会责任。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外部要创造适合于企业家精神培育的良好氛围,包括:高等教育改革、政府职能改善、法律制度安排、社会文化约束与激励;二是企业家本身要强调其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公益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公益创业作为新生事物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并面临着六大困境:缺乏统筹人才,缺乏项目创新,缺乏持续资金,缺乏专业支持,缺乏诚信保障,缺乏法律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给青年公益创业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公益创业者开风气之先,勇于探索和尝试,在项目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就整体而言,还需要在突破组织目标、治理、资源和政策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才能增强自身活力,实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公益行为与公益创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的新趋势、新热潮。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单纯商业竞争、经济创业到拓展社会创业、公益创业的过程。青年是社会中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力量,对于新事物、新潮流都敢于大胆探索、不断推进。青年公益行为就是在关注自己生活改善的同时,乐意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为共建共享和谐家园作出奉献。青年公益创业就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关注的时尚,将服  相似文献   

10.
邱蓓 《就业与保障》2022,(10):127-129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创业高素质不仅是企业家、发明人等社会精英的特质,而且还是创造性劳动、高质量就业的普遍需求。然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忽视了创新创业观的培育,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内在需求与精神动力,不利于普及创新创业高素质。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凝聚育人合力,彰显创新创业观培育主旨,贯通价值塑造主线,增强创新创业观培育力度与效度。基于此,有关教研团队应遵循生成规律,抓准、抓牢主要着力点,分阶段精准培育创新创业观,引领学生塑造正确的、规避错误的创新创业观。  相似文献   

11.
公益创业是近年兴起的大学生创业形式,其中蕴含的公益性思想和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的品质和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益创业的精神恰好契合了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卢先明 《湖湘论坛》2009,22(6):37-39
对弱势群体实行公益救助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按照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的生活,这构成了对弱势群体实行公益救助的基本理据。就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而言,对弱势群体实行公益救助,帮助弱势群体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的生活,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罗高峰 《理论月刊》2005,(6):182-184
企业家机会是普遍存在的,而大机会是周期性、区域性出现的.潜在企业家依靠其积累的社会资本通过获取特质信息和知识来认知、评价机会,识别出更值得开发的机会,并能利用社会资本获取开发机会所必须的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政府政策等资源,实现对机会的开发,获得创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公益慈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与"仁爱"及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理想生存状态。在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培育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公益慈善意识,发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及其利益诉求,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益创业借鉴商业企业经营模式,创造社会价值并实现经济回报。公益创业作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型组织,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来公益创业在国内的发展比较迅速,成为推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尤其是中国青年对公益创业的热情高涨,中国青年通过公益创业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同时解决社会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青年公益创业者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2016年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指出,我国青年公益创业面临着筹资困境,资金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公益创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针对青年公益创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目前公益创业者筹资现状,主要有:创业启动资金规模较小、资金来源渠道较少、过度依赖政府等;找出影响公益创业组织筹资困难的原因,主要为:公益创业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组织缺乏绩效评估体系、自身经营能力不足等;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规范公益创业组织法律形式、鼓励发展公益创投等中介支持机构、注重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等,促进我国青年公益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如果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那么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象一切社会活动一样,其行为主体应该是企业家。那么,企业家为什么要从事技术创新呢?我们认为,企业家的技术创新行为受两方面动力的驱使。其中主要由外部动力所形成的驱力包括: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拉力;市场竞争的压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多种资源短缺的压力;科学技术进  相似文献   

17.
今年我省审计工作将围绕省委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这一总战略,扎实开展以加快和深化审计转型为核心内容的“审计创新创业年”活动,以创新精神推进审计转型。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任何领域的创新和进步,都离不开企业家精神。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面临经济转型和新技术推动的社会变革,若干市场制度必然存在较大的完善和改善空间。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领导者和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企业家肩负着推动制度发展和完善的责任。当代中国应该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产生一批不懈奋斗、追求创新、走向世界的企业,助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社会网络、创业学习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而自主创业是大学生重要的就业途径,但与社会创业者相比,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更低,大学生创业能力亟待提高。其中,社会网络、创业学习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同时处于家族社会网络和学校社会网络之中,拥有相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合理地利用社会网络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创业能力,但不同个体能力提升的效果存在差异,学习方式影响着创业者从社会网络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广东八所高校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强关系网络对创业能力影响要大于弱关系网络;创业学习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经验学习对创业能力影响要大于认知学习;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对社会网络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关系都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09,(10):91-91
钟明华、卓高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作为社会现代性生成的精神积淀和重要内容,公益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的社会——他人(含人化自然)——自我之三维存在中有着重要的生成背景。其中,民间社会自我保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精神缘起的现实动因;利他的价值取向构成公益精神崛起的内在动力;对组织的更高拥有度以及在此基础上自我价值的多元赋予与实现为公益精神提供了意义世界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