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第二产业相关数据的研究分析,得出我国行政性垄断行业一方面内部效率低、吸纳社会就业能力不强;另一方面,行政性行业垄断限制民间资本进入等,严重影响着社会就业。要改变官员执政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国企改革,是破除行政性行业垄断之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出租车管理造成的企业逐渐对出租车经营权控制的垄断现状,引起分配不公、消费者权益受损等后果。与中国许多行业的垄断成因一样,出租车行业的垄断性不是靠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形成的,而是依靠行政性支持的结果。但从该行业本质属性分析,它既不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也非合法的国家垄断,是一种不合理的政府管制,取消不合法的抽象行政行为才是恢复行业公平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论垄断对我国职业群体收入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垄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垄断又呈现出其特殊形态,即行政性垄断。行政性垄断行业存在职工工资及其他收入的不合理性现象,又会造成职业群体收入差距过大。行政性垄断已对职业群体利益均衡产生了消极影响,破坏了社会分配秩序。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竞争机制等措施限制行政性垄断,调整职业群体收入的差距,从而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行政性垄断是国家行政权力与市场控制能力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垄断 ,行政性垄断与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相冲突 ,它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官本位功利化的产物 ,我国一元化的政治权力结构进一步促进了权力经济化的演变 ,是行政垄断产生的政治根源。行政垄断的行为表现有建立市场壁垒、繁琐的行政许可和审批 ,从而造成市场准入困难 ;设立行政性公司使政府与企业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限制市场公平竞争。行政垄断的结构表现主要是部门垄断和地区垄断 ,而且彼此交错 ,形成条块分割的局面。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 ,行政垄断都有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反垄断立法过程中,行政性垄断的《反垄断法》规制条款一方面有"真正的经济宪法"之誉,另一方面又备受争议,引起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关注。目前该法已颁布施行一年有余,如何有效全面地规制行政性垄断,其中对于法律责任的明确与承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性垄断成因剖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性垄断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消除行政性垄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行政性垄断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原因: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相互制约;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完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超越或滥用行政职权等。据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行政性垄断的消除对策: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竞争法律体系;设立一个科学的反垄断主管机构并对垄断行为予以有效的法律制裁;规范政府行为,做到依法行政;培育反垄断的民间力量等。  相似文献   

7.
行业收入差距中垄断因素及其规范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燕飞  顾佳丽 《求索》2007,(3):37-39
行业垄断是影响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影响垄断的制度因素包括: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政府监管职能与权力寻租,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科技创新支持体制,反垄断法缺失等。消除行政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对垄断行业的监管;推动国有控股企业公司制改造,规范垄断的经营和收入分配行为:将政府对垄断的监管和反垄断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8.
行政性垄断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表现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经法律法规授权而具有行政管理权的企事业单位滥用行政权力不当地干预市场活动的行为,分为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行政性垄断危害极大,我国应从法律和制度上对其危害性加以防范,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9.
李茂华 《湖湘论坛》2003,16(6):80-81
在我国市场经济生活中 ,旧垄断正在被打破 ,但新的行政性垄断又不断出现 ,而且有对竞争秩序危害日甚之势。探析行政性垄断的成因是解决此问题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所在。制止和解决行政性垄断应该是行政、立法和改革多管齐下 ,表里兼治 ,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海南1993-2011年行业工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行业工资的演变及不同行业工资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海南省行业工资差距的扩大呈先缓后急的态势,高工资行业基本为金融、交仓邮、信计软这三类。而批零、住宿餐饮以及农林牧渔业基本上一直居于末尾,尤其是后者;而无论是高收入或低收入行业,垄断程度均是行业工资的显著影响因素,且多数行业垄断程度均是根本性的影响因素。在农业、采矿、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等劳动技能要求较高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是其工资的显著影响因素;而人力资本水平对行业工资的影响因行业而异,对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工资的影响是显著的,甚至是关键的。  相似文献   

11.
黄健柏  ;严志辉 《求索》2008,(2):13-15
本文利用2000—2002年经营者报酬数据对我国管制行业和竞争行业的报酬差异和激励效率进行统计和回归分析。发现:我国规制行业企业经营者报酬高于竞争行业经营者报酬,这与国外的研究结论相悖,然后解释其产生制度性根源。最后,论文检验了报酬差异和激励效率与绩效、企业增长机会与企业风险定性关系,并根据这些定性关系提出了管制行业报酬和激励机制设计与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行政垄断在我国主要表现为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 ,不仅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 ,也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相适应。为了有效抑制行政垄断 ,立法时应考虑对行政权进行有效规制 ,充分运用行政指导的作用 ,设立具有独立地位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建立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3.
社区就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社区服务需求,适应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国企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需要。社区服务的需求量、社区服务的供给量、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影响社区就业吸纳能力的三大因素。社区居民传统的消费观念、陈旧的择业观念、较低的社区服务供给能力、政府优惠政策执行中的纰漏,制约了社区就业吸纳能力的提升。为此,应该倡导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消费观念;宣传新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增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建立和完善社区就业的综合管理机制;扩大优惠政策的覆盖面,简化申贷手续,采用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社区服务场地受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石油行业垄断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铁力 《求索》2010,(1):143-145
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却迟迟不见大降。中国石油市场与国际油价频繁的、大幅的波动形成强烈反差,究其原因,与其行业自身的垄断性质有密切联系。与此同时,我国的《反垄断法》实施一年多来,并未对石油行业垄断进行有效的控制,原因在于其对于石油行业的垄断行为的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必须完善成品油的价格机制、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加快制定《石油天然气法》等举措。  相似文献   

15.
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与性别歧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引入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概念来分析女性劳动力的行业分布相对于工资来说有没有倾向性,并以此判断女性的行业分布是否有歧视的成分。我国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系数较高,而且有逐步提高的趋势,说明我国女性劳动者在行业分布上受到歧视的可能性比较小。  相似文献   

16.
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我们的研究认为,技术进步总是倾向于使边际就业弹性下降.从而减少经济增长对就业的需求。我们已经对美国1948—1998年50年间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美国的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即,技术进步降低了边际就业弹性,减少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需求。本文试图对中国的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进行分析。由于中国的就业统计仅有按人数统计的数据,没有按时问统计的数据,而且中国正处于改革过程之中,就业人数统计数据不如美国准确,  相似文献   

17.
韦宇红 《桂海论丛》2007,23(6):36-39
20世纪80年代,广西经济增长表现出较强的就业带动效应,但进入90年代,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就业增长却呈现出下降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带动作用的减弱导致广西失业问题突出。文章对广西经济增长就业效应减弱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兴起,互联网平台开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部分平台在各自的市场领域中获得了主导地位,形成了寡头垄断。从根源上看,这些垄断除了互联网平台的成本次可加性之外,更是因为网络效应、多边市场效应、特定行为模式等。这些寡头垄断具体体现为数据垄断、流量垄断和算法垄断,从而给市场带来排斥竞争、数字扭曲、垄断自我强化等影响,因此,需要从行为动态监管、机构与法律整合、杠杆效应消除、平台中立试点等方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9.
《协商论坛》2007,(3):21-2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极其重要的论断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  相似文献   

20.
王渊 《就业与保障》2023,(12):175-177
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的严峻就业形势,文章通过分析指出了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对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为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系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沟通及增加校企合作实践机会,能够有效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