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这一结构性的就业矛盾引起了广泛关注。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升级可使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问题迎刃而解,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目前的矛盾必须从人性特点着手,采用适当的教育和平衡管理策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进行理性思考,献计献策,积极应对,对缓解和促进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受民盟中央委托,省民盟组织了课题组,选择了武汉地区的高校和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这里编发他们的调查报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就业心态不好,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等。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逐步解决这些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可能解决好。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难与就业指导现状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成功地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使高校毕业生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种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大军逐年增加。在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被提上日程。因女大学生就业难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问题更加不容忽视。本文结合问卷调查,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鹤龄 《传承》2012,(10):74-75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断凸显。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他们既承载着家长的高期望值,也承载着社会的希望。因此,研究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个人、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思考和探讨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对策,以促使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从人口学的视角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把"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归纳为"三大矛盾",即大学生就业的地区预期和当地的就业吸纳能力的矛盾、新增劳动力的"三重就业挤压"与就业弹性系数下降的矛盾以及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低和大学生就业需求的矛盾。并从提升大学生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维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等方面探讨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薄茹 《北京观察》2010,(4):24-26
<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将就业看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且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2010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果多因的综合性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四关:一是就业期望值偏高与择业倾向偏差关;二是政府的就业机制及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关;三是高校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关;四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不足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林 《青年探索》2008,(4):88-92
从大学毕业生调查分析入手,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现象,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的形成,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为引导,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1.
关于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华 《世纪行》2010,(2):27-27
<正>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女大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加,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1、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低于  相似文献   

12.
6月份,又一批大学毕业生告别了校园,踏上了社会。2009年,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金融危机爆发伊始,各大公司就开始裁减人员;而今,更有不少大公司全面冻结了2009年的招聘计划。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与高校毕业生"三股洪流"汇聚,更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同时就业难也催生了新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2001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为115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达到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8万,2009年为610万。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为34万人,2005年增至79万人,2007年与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如果2007年与2008年的未就业学生与2009年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起竞争工作,这个数字将高达860万。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难需从源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固然重要,但我们还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等多种措施,让就业与招工"两难"同在现象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有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教育、高校专业设置、教育成本、社会晋升机制、价值体系、创业环境等六项阻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人才总量缺乏,为什么大学生就业还这么难?这就是说,就业市场还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剖析,从而提出对策。一、就业市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就业信息不畅且成本高。国家已经明确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整体就业规划,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门路。我国大学生实际数量并不算多,但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局限性,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二)人才高消费误导就业市场。“人才高消费”是人才资…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仍是一个不争的现实,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本文在充分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就南充市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化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其解决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异常突出,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大学生供求结构矛盾突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门槛高、缺乏人才储备意识;教育资源短缺、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不合理造成毕业生综合素质整体下降;大学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的特殊商品自身存在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大学生人力资本产权未得到充分保障等。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本人四个维度进行路径选择,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吴明 《公民导刊》2008,(9):55-55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分析思考这个问题,原因不外乎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由大学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主观上,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就业期望值高,以及其他自身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从性别意识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笑燕 《前沿》2007,(1):207-209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大,每年将会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我国城市里大量的失业人员也期待着再次上岗;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的毕业生达338万,其中女大学生占44%。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本文作者从性别意识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在认真分析目前女大学生就业难内在和外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变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