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民一词在现行的宪法、法律、法规中使用非常频繁,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专门对人民的涵义进行阐释的文章很少。通过解析人民一词在我国土地改革政策中的适用,进而将人民还原到实践场域之中,力图梳理出人民词义在具体政治语境中的变化源流,最终理解语词与其背后所贯穿的场域间的互通。  相似文献   

2.
<正>"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关键词。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共计出现了203次,与人民有关的"群众"一词共计出现30次(不包含人民群众连用的词),"民生"一词共计出现18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十九大报告贯穿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空洞的理念,在十九大报告中这一理念表现得十分具体和实际。  相似文献   

3.
社区治安建设具有"整体化""混合化"和"模糊化"等特点,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于社区治安多专注于社区或治安之上,存在研究视角不够开阔和对社区治安重要价值认识不足等问题。运用"场域"这一社会学理论工具,可以深入分析社区治安参与和内部亚场域,构建出社区治安权力场域、信息场域和舆论媒介场域。社区治安场域概念的提出为今后的社区治安研究提供了新的社会学研究视角和分析工具,社区治安内部亚场域的构建为当前实践问题提供了相应对策,为实践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面对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各种性别形象的出现,我首先想说的是,今天我们在一个充满竞争的话语场域中,创新话语和对文本的再解读是充满竞争的,其本质是知识的竞争,我们要借助这场知识之争来传播性别平等的思想。"女汉子"一词大约出现在2013年前后,不知是谁首先使用,但这一词的使用还是比较恰当地指代了一类女性——性格开朗、乐观、有责任感、有气场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人民主体性的意识形态",围绕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构成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遵循,使人向"自己的人"即社会的存在复归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旨趣。"人民主体性的意识形态"进一步提出"意识形态的治理转向"的重要命题,这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融入一切工作中去之后的必然趋势。这一转向要求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从人民生存场域的延展、人民交往形式的拓展、人民精神需要的发展中揭示意识形态领域正在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空间控制路径、实践引领机制和话语解释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宗教旅游开发中,对于宗教文化中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旅游资源开发,往往各相关利益主体间存有分歧和冲突.建立宗教旅游"场域"间的主体自觉参与和协调机制,对于调适主体间冲突,实现"场域"的共建共赢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关于中国文艺学学科的反思性研究正不断深入,其"问题群"的核心指向新时期文艺学学科的知识生产问题。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一种凸显实践性的社会学考察分析范式,为文艺学学科的反思性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解析和应用场域理论,可以启示我们从文艺学场域的社会-历史分析、内部结构功能分析等入手,从反思社会学的学理逻辑上梳理、分析文艺学学科知识生产状况和"场域化"过程,为重审本学科的合法性、确立今后的发展走向等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基诺族和布朗族在教育场域中性别平等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天云 《思想战线》2004,30(4):69-73
教育场域是社会福利场域中的一个亚域 ,教育场域中的性别平等观念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惯习之一。基诺族和布朗族是经济发展程度基本相近的两个民族 ,但基诺族和布朗族在教育场域中的性别平等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民族差异 ,其原因是基诺族的性别平等观念强于布朗族。可见 ,教育场域中的性别平等观念具有“地方性知识”的特点 ,因此 ,教育政策的执行也应考虑“性别平等观”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相似文献   

9.
场域-惯习理论:青少年犯罪成因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围绕场域、惯习、资本三者的互构关系形成理论建构,青少年犯罪也是青少年所处场域、惯习型塑、资本积累三者共变中行动者偏差策略选择的结果,因此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与青少年犯罪存有深刻的逻辑契合。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着眼于青少年所处的多重关系构型,通过对"云南大学马加爵案""湖南邵东少年杀师事件""黑龙江肇东少女弑母案件""药家鑫案"的逻辑分析,深刻阐释青少年所处的学校场域、家庭场域、社区场域及这些场域联动下的青少年犯罪成因机制,最终发现场域与资本的互动构成了场域的竞争机制和场域参与者的权力大小、位置高低等差别。这种场域中层级化的区分必定会给场域之中的青少年以竞争压力,位置低的青少年受到倾轧,位置高的则会面对自己权威被侵犯的境况,两者造成的压力在长期的积累和得不到疏解的情况下,场域与惯习的互构会引导着青少年主动选择极端手段进行发泄,青少年犯罪便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0.
思政仪式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落地生根,实现情感认同的重要教育工具。依托移动互联网及智能终端的网络游戏是网络拟态环境的重要媒介之一,通过实践研究发现,运用H5等新技术手段在手游场景中嵌入思政仪式能够产生良好的隐性教育效果。文章通过分析线上、线下思政仪式建构的异同,对手游场域中的思政仪式应用的矛盾与分歧进行了探讨,提出有效平衡手游场域思政仪式激励中的商业性异化,突破传统仪式营造"共情"仪式感,注重游戏性交互体验是发挥手游场域中思政仪式作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场域"是布尔迪厄社会学中一个关键的空间隐喻。对反恐政府机构和军事力量而言,应当突破视媒体为"工具"和"武器"的惯性思维,首先将大众传媒理解为一个彼此争夺的"权力场域",面对恐怖主义的媒介化生存和反恐战场的拟态化存在,交手和占领媒体场域;而后认同大众传媒作为一支理性智慧的"反恐力量"所发挥的作用,从媒体权力构成,即依附性权力、生产性权力和资源性权力中发现、鼓励和倚借传媒施力,最终让大众传媒在防恐大业和反恐行动中发挥积极正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20,(3)
正"一个我是个小女生/千百个我组成白色长城/武汉归来,我还她一场完胜……"2月8日,很多网络平台上线了一首名为《白色长城》的歌,在两岸网友间流转传唱。据悉,这是海峡两岸音乐人为奔赴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加油联合创作的歌曲。这首歌由大陆的卢洪亚与台湾人民报社社长巫月桦作词,张振作曲。  相似文献   

13.
姜皓 《新东方》2022,(6):54-59
通过回溯文化资本如何在民间社会场域中发挥作用以及把握社会资本的行动者如何利用其所在场域中的位置以实现纠纷解决的生成逻辑,有助于科学研判多元化社会纠纷解决机制未来走向以及丰富纠纷解决机制内涵。传统民间纠纷私力救济惯习产生于民间文化场域中,以此为基础设立的人民调解制度仍是当下重要的诉前纠纷解决方式,为缓解司法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布迪厄场域理论探讨,认为可通过增加文化资本总量、提升调解主体在场域中的地位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传统纠纷解决机制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场"的研究涉及物理学、社会学和传媒学。公共舆论具有强烈的可操控性,作为舆论制造的工具,媒体往往服务于政治的需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理论视野的狭窄,我国的舆论场域呈现出舆论一律的畸形现象。然而,随着社会整体结构、心理结构、治理结构和媒介结构的变迁,舆论场域开始分裂、瓦解并陷入集体迷失的困境。网络舆论场域由此得以构建并呈现出反噬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调解制度,因其具有简易迅捷的解纷方式,能够吸纳国民个别合意的规范集合以及一个具有反思性和柔韧性的社会控制结构,被认为可以较好地适应转型、变动期的社会需要。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主要组织载体和最重要的实践样式,考察其生产与流变的逻辑,探明其成长预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人民调解委员会发展分期为基本的论述结构,分别阐明各阶段人民调解这一制度在行政场域、社会场域、司法场域、进而在政治场域中的位置及变动;而正是不同场域的话语系统、知识体系以及权威类别,表明了人民调解组织生产及变迁的动力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在《色,戒》中建构了一个"家国场域"。在此场域中,女性的身体被视为"性的身体",不仅被"敌人"所控制,同时被"同志"所践踏。另外,女性对物质的深刻迷恋也是她们悲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赵晓峰 《长白学刊》2014,(2):106-113
基于已有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维权范式和治权范式都注意到在官民互动博弈的过程中上访农民的"正当性言说"非常复杂,基层政治正在迈向"博弈性政治"的发展阶段。借用场域理论,综合两大范式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出农民上访诉求的三层分析法:农民的初始性上访逻辑主要体现为求援型政治;官民互动中的农民上访逻辑正在从"抗争性政治"向"博弈性政治"转变;而进京农民的上访逻辑则基本上又体现为求援型政治。因此,农民上访问题的研究,应该区分出研究对象所处的实践场域,场域不同,农民上访诉求的逻辑不同,折射出来的政治运作机制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大历史观立足唯物史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具体时空场域,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全球背景场域,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为奋斗目标场域.大历史观突出了"整体性"的意涵,从历史视野、科学方法、价值指向三个层面内蕴了立体框架下的"大逻辑".立时代之基,答时代之问,新时代唯有树立大历史观,才能直面和解答...  相似文献   

19.
被害情感是被害人在经历犯罪行为后各种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的主观体验,是一种具有情景性、稳定性和深刻性的高层次精神现象,最常见的被害情感有愤恨、抚慰和宽恕三类。刑事政策场域中的被害情感在非理性和情绪化标签之外,本质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它在个体层面决定被害人的行为和策略,更在一定社会层面上奠定刑事政策的合法性基础。借助被害人教义学的辅助性和自我答责原则,可从事实和法律两个层面限制被害情感非理性的成分,实现刑事政策场域中被害情感的规范化"出场"。  相似文献   

20.
场域现象中的求助场域集成了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国人信任物质的力量而不信任求助的动机之特征。我们倡导在求助场域中应该开展"学雷锋",但目前更亟须从理论上探讨该场域信任危机发生的机理。求助场域信任模型为探索那些尚不十分明了的机理提供了分析工具。借助于求助双方即时势能落差的概念,求助场域信任危机发生的过程有了一个较为理性和合理的揭示。虽然随之给出的求助场域信任危机克服的方案还有待实践检验,但自然领域的某些物理常理与求助场域信任的比附性和相通性,无疑构成了对该方案科学性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