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哲学概念。借助历史和现实的多项成果,从多个视角出发,对哲学概念的动态性进行了再次思考,认为哲学的概念、内涵应该被界定为:它是人类在研究世界本原、存在的根源问题,以及后人不断的追诉而发展变化的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人类探寻处于现实存在中的最大普遍性的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侗族文化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侗族的文化哲学是侗族社会特定生产方式的产物,是该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哲学。 一、文化哲学与侗族文化 1.文化哲学的概念 对文化哲学概念的界定,牵涉到文化这个概念。而文化,这是一个意蕴十分丰富,外延十分广泛的概念。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皆是广义的文化。可以说指的是主体的全部社会和历史的活力的综合,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文化)文化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3.
“概念”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对“概念”作出最系统最深刻研究的是黑格尔。在黑格尔体系中,概念不仅是个认识论范畴,而且也是本体论范畴,是整个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内在本质。因此,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概念”。毛泽东也很重视概念。在他看来,“哲学就是认识论”,而“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哲学中的灵魂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松 《思想战线》2001,27(1):1-7
在古希腊哲学中,从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到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再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灵魂问题进行了阐释,分别赋予灵魂概念以物质、精神、运动、认识论和主体性的意义,并以灵魂问题为切入点,在人类认识史上开启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从而使灵魂问题成为古希腊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晓雪  何吉成 《前进》2013,(4):52-54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探寻人类科技、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是助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源。如何用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追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创新、协同创新和文化传承创新,提升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效率,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开放是一种对于人类自身规定性思维模式的解构。开放性作为一个组织的概念,同时又是一个本体的生命存在的概念。这一多维的概念本身就是环境的产物。开放性的生态哲学将提供一种崭新的观念,也即一个开放性的复杂宇宙。它没有中心;它是开放化与封闭化的双向运动,无法找到一个确定的坐标轴描写它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7.
对"国家消亡"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新 《前沿》2007,(12):33-35
国家概念是政治学和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家将会分阶段的消亡,资本主义国家的消亡需要无产阶级的革命来完成,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消亡是一个自行消失的过程。但从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说,国家消亡的条件不可能实现。本文就国家不会消亡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异化并不仅仅是经济学、社会学概念,它更是概括人与世界的现代性关系,表达现代人类生存论的哲学概念。异化是现代生存论哲学发展中的一个主题性话语,只有把异化提升到现代生存论哲学基本范畴的高度来研究,才能深入理解异化思想所包含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人类生存矛盾视角看,人的“存在”和“意义”的矛盾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陈丽 《前沿》2013,(10):70-72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历史过程中始终伴随的一个重要认知问题,也是古今中外众多哲人热衷探求的一大哲学命题。随着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资源的日益枯竭,人类必须重新认识和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文明理念在对生态整体论、生态价值论和生态道德论的哲学反思和超越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升华,开启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天赋的还是体验的?这是语言研究中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以Lakoff&Johnson①为代表的第二代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即是体验哲学.体验哲学的基本观点是,时间、空间、范畴等概念和意义都是基于体验的,而体验是基于人类特有的身体结构.人类通过对身体部位、空间关系等的感知以及隐喻、范畴化等认知手段建构出基本概念,这些词汇化的概念就是语言,因此语言具有体验性.语言的体验观不仅与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一致,同时也为语言来源干实践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具体分析了现代性、现代化、现代化建设三个名词的思想内涵,指明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认为,现代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代表着一种思想文化价值,而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代表着一种社会过程,现代化建设则是一个政治学概念,代表着一种政策取向。三个概念即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看到它们逻辑递进关系而避免肤浅。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系.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就是以其文化特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我理解文化有大文化与小文化的概念之分。小文化的概念应与知识同义,概念再放大一些是指精神文化的内容,包括科学理论、教育、文艺、道德、宗教等人类总体精神生活领域。大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应该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等。从这个意义理解,就等于与人类有关的一切都可以划人文化的范畴。人类从野蛮进入文明的过程中,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贯穿始终,所有问题都可以归为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从价值概念的由来、扩展看其哲学本质王孝哲近几年来,哲学界格外关注价值问题,研究愈来愈深入,然而也有不少歧见。其中,关于价值概念的哲学本质究竟是什么?见解就有多种。笔者认为,要想科学地说明价值概念的哲学本质到底是什么,恐怕只有通过对价值概念的由来及其扩...  相似文献   

14.
非理性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有理性也就有非理性。虽然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但非理性在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也多有关注。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问题,非理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非理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差异;二是非理性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青年大学生可因疾病、性格、刺激、逆反、定势等产生非理性因素类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成效有可能产生影响。我们的教育中,要有一个关注非理性的视角,并用这样的视角来考察分析大学生的一些现象,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社会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揭示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 于一切旧哲学的物质概念,通过对人的本质的不同于旧哲学的理解,通过对辩证法、逻辑与历史统一 的方法的运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一、哲学把握的逻辑发展人对世界的哲学把握不是静止的,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因而必须放在历史发展中加以考察。在这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其一是可知论观点,即人类理性对世界的哲学把握基本上能认知、能反映对象世界的本质规定性;其二是决定论观点,即人类理性对世界的哲学把握并非完全是随心所欲、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古典哲学使用的异化概念异化这个概念究竟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学术上看法不一致,较多的人认为是十七、十八世纪。用得较多的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早期所讲的异化,是受了黑格尔特别是费尔巴哈的影响。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由精神派生出来的,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出现前就有所谓“绝对观念”,自然界是由绝对观念异化出来的。这个异化是说,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一个和自己相对立的异己的东西。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人类,有了人类的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的重新解读在繁荣的背后,也显现出了论争的混乱。我们应该在论争之前反思一个更为前提性的问题,即我们的观点是否被我们无歧义地向对方说出,这就是语言哲学中的"语义上行"思维方式。我们能够看到,诸种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都有一个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着某一个核心概念的演绎,而不同的核心概念及其演绎恰恰是造成各个解读之间无法通融的症结所在。这里面隐含了一种黑格尔式的全景式运演思维方式,而它是未经过反思和批判的。这是对马克思哲学解读进行"语义上行"式反思的重要切入点。必须克服批判与重建过程中的"单线程思维"和"全景式演绎"。我们的任务只是弱化原解读范式的一元权威,因此,必须克服批判与重建过程中以某一逻辑演绎去取代另一种逻辑演绎的极端化方式,而有意识地在不同概念框架、话语系统中呈现多样态的马克思哲学,才能更好地推动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赋予实践概念以全新的内涵与品格。实践概念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理论基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贯穿于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枢纽。在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从价值创造的实践主体出发,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的秘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是直接地论述了工人阶级这一实践主体在人类解放实践过程中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中的财富问题俞吾金撰文指出,马克思哲学作为实践唯物主义,把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视为自己的基本问题。因为这双重关系正好统一在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中,而从经济哲学的视角看,人的生存实践就是生产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财富不但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边缘性的概念,反而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马克思反对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说法,认为在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