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加强党的理论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答学员思想上的疙瘩,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空对空、两张皮"。特别提出了"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等十三个普遍关注的问题,要求从历史和现  相似文献   

2.
党忠 《桂海论丛》2002,18(4):5-7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研究新情况,努力解决新问题,大胆创新,善于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放之四海而皆准,除了她本身的科学性,先进性之外,是因为后人认真研究其精神实质,并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就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三个代表"的历史根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极其曲折的,中国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要与时进俱进,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要与研究资本主义结合起来,要与研究人们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而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根据新时期的历史特点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对有关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杨宏伟 《求索》2011,(12):112-113,14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中的必然,但对于如何理解和界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如何实现时代化,还存在许多理论误区,这些误区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丰富和发展。因此,必须在厘清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认识的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警惕和排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的误区,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是<共产党宣言>"活的灵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七篇序言表明必须要实事求是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实事求是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实事求是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七篇序言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最大的实事求是主义,认识这一点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肖明华 《前沿》2010,(17):181-184
无论从阐释学的视域,还是从现实存在的层面看,马克思主义都是一份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的当下存在,是一个关乎马克思主义发展与革新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应该学术化的存在,则是对这一问题的一个回答。所谓作为学术化的存在,就是说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编码工作,将马克思主义置于学术场域之中,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进程之中。这一回答,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卫珍 《前沿》2004,(5):9-11
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因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 ;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及时地捕捉和回答时代性问题 ,对理论进行自我批判和辨证否定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观是对"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看法,前者是理解问题,后者是态度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反思历史经验,针对当时实际,一再尖锐提出这一问题并作出回答,在此过程中阐发了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其中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核心;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和另一个名词。这些是最能体现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独创性、最具邓小平个性特色的东西,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指导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0.
王现东  唐胜兵 《前沿》2011,(22):62-64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和光辉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追溯这一历史文化渊源,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中国化才能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注重内容,还要注重形式;"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的理论态度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1.
问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如何准确理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刻内涵和时代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怎么坚持实事求是等问题作出深刻论述。他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结论性的重大论断,既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定性,又为新时代新征程始终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方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毛泽东76年前的兴国调查中,可以透视党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毛泽东确立的思想路线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特点:一是把思想方法提到思想路线的高度,把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条思想路线提了出来;二是它包含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相互关联的两方面内容;三是把调查研究作为实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中间环节和桥梁。实事求是即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也就是要从中国社会实际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调查研究则是达到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毛泽东不仅把调查研究看作是党必须遵循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把调查研究提到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的哲学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断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探索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紧密联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历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表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内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运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活力.始终坚持和不断丰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刘赋  邹茜 《理论月刊》2010,(10):24-2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完备的无产阶级党报如何利用报刊阵地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思想理论体系。具体包括:舆论监督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开展舆论监督必须做到实事求是;舆论监督要坚持走法制化建设之路。——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真知灼见,对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搞好党的新闻事业,如何正确开展舆论监督,以利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无疑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宗教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高校宗教工作的指导,高校宗教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不同时期和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方法与措施,科学有效地开展高校宗教工作,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  相似文献   

16.
王常德 《湖湘论坛》2003,16(2):25-25,32
精神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列 ,作为一个命题提出来 ,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内涵的新拓展。   三、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在新民主主义时期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表述为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伊始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党的思想路线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新时期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它的内容拓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是我党在思想路线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顺乎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 ,反映时代精神的结果 ,它本身就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的拓展 ,是不同时期时代特征的反映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在理论上的折射 ,是中国共产党人锐意创新的结果。几十年来 ,我们党一个常讲常新的大课题就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时期 ,中国共产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真正传播到全中国而不是仅仅少数先进分子心中。时代的主要要求体现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这一命题的提出本身在当时就经历了痛苦的曲折。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7.
王秀玲 《传承》2010,(24):34-35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指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精髓和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作的深入而独特的阐释。其主要是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敢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这些观点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划时代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孙国华 《人民论坛》2010,(5):290-291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科学,是研究如何认识矛盾、缓和化解社会矛盾、伸张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法学要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正确解决马克思主义法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法学、旧法学的关系;正确处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关系;重视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19.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亟需回答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问题。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科学内涵,要着重回答"化"的前提、"化"的态度、"化"的工具、"化"的阶段、"化"的诉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科学内涵是融合五"化"的整合体: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逻辑前提,树立解放思想的求真务实态度,立足于实践的根本性工具,经过内化与外化互动的双重阶段,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坚持群众路线 ,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反对教条主义 ,防止经验主义 ,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 ,要从实际出发 ,不断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推动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