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梅芝 《行政与法》2006,(10):41-4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公职人员素质,建立优化、精干、稳定、高效的公职人员队伍的重要措施,是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政务活动家和行政管理人才的必要保证。本文着重探讨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对如何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羁縻制度是我国古代用以统治和管理少数民族的政策,它的形成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大一统思想、夷夏观和"仁德"思想的影响,推进了羁縻制度的形成。羁縻制度与现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作为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政治制度,既有重大的区别,也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混合法的制度设计:"法律"与"法官"的折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今人的分析方式对中国古代法律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法律兼有大陆法系的"制定法"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特征,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体系中,律的稳定性与权威性不容置疑,但律文的简明扼要又为法官在司法实践中的"造法"留有充分的空间.这种"制定"与"判例"并重的混合特征,使中国古代法律样式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法官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也举足轻重.法律与法官的折中正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社会混合法体系所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论宗族制度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定  马建兴 《法学家》2002,(2):19-30
宗族制度是中国古代以家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殊社会体制.梁启超先生曾谓:"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家族本位的政治."①这种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数千年的宗族制度,本身寄身于传统的农业经济体系之中、依托于农耕生产方式而存在,同时又构成了传统社会正统价值体系、政治制度的基础.中国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几方面要素,包括儒家学说、伦理观念等思想因素,以及外在的专制体制、社会等级制度,无不与宗族观念、宗族制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社会是"人治"社会而非法治社会,这是学界共识。皇帝金口玉言、言出法随,使得封建时代的立法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这就使一部分人误认为,中国封建时代只有人治而没有法治,也没有法律制度或法律制度相当的零散、随意、不成体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赔钱减刑"的做法引发诸多争议,其产生可追溯于古代中国的赎刑。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古代赎刑制度的发展及其价值,说明了将"赔钱减刑"尽快纳入法律规范并非封建等级思想的复辟,而是司法和谐潮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法律制度设置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历代思想家莫衷一是。虽然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法律制度构建的出发点,但“民”的内容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中国来讲,法律制度构建的出发点经历了从古代的“民本”思想到现代的人民利益至上原则的发展过程。一 民本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它产生于我国古代农业社会中一种把民为立国之本的政治法律思想,它是与君本主义相比较而言的。就其实质来讲,它要求握有国家权利的君主重视民众在安邦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及其思想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古代施行的死刑复核制度,其思想基础是慎刑思想。这一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以后不断被继承和发展,成为确立死刑复核制度的思想依据。这一制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使其完备,明、清时还发展为会审制度。中国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与它的思想基础对中国近代的立法,乃至当时的一些东亚国家的立法都产生过很大影响。与古代东方国家的法制相比较,中国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与它的思想基础很具特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法乃至中华法系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礼法合一的体系,是中国古代法制最大的特点,也是中国所独有的法律文化。而中国古代礼法合治的体系,反映在婚姻家庭关系方面最为明显。在礼法结合的发展过程中,唐律的"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正是以前礼法结合思想自然演进的结果。这一点在唐代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并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观念与制度两方面对中国古代司法进行了探讨。中国古代司法的观念包括严格执法、经义决狱、屈法伸情、良吏司法等方面;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涉及审判机构、审判官吏、审判管辖、证据制度、普通审判程序、复审与死刑复核制度、判决的执行等。中国古代司法的观念和制度具有伦理指导、皇帝专权、实体优先、多元依据、"无讼"以求的特点,表现出在法与情、常与权、名与实等方面统一、协调的努力。中国古代社会的司法、审判的观念和制度的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和吸纳。  相似文献   

11.
古代儒家法律思想中的合理内核是:宽民惠民的重要思想,重视教化的教育预防作用,礼法互补,息诉等强调通过自我完善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主张"德主刑辅"。这些儒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儒家德治思想与监狱行刑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监狱在强调重刑治狱、严刑峻罚的同时,又主张“以德治狱”,以恤刑悯囚为策略,鼓励宽仁治狱,其思想基础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儒家德治思想对中国古代监狱制度的影响,探索其中的合理成分,为当前的监狱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立法历程进行梳理,儒家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思想和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贯穿中国古代环境立法始终,并为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国是放大了的家,家是国的微观表现。这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生态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对家国观念的认识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权力派生权利"问题的关键;在对社会秩序的运行进行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约的存在以及其运作,其根本思想就是家国观念。  相似文献   

15.
"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追溯了我国"亲亲相隐"制度的演变,分析了它的特征及社会价值,列举了它在世界其他国家法律中的适用,阐述了我国重新确立与重构该制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常认为"男尊女卑"是一种伦理道德规范。但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它不仅仅是伦理道德规范,而且也是法律规范,而且正是通过将之上升为法律规范后产生的强制作用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这一伦理规范的社会影响,以致这种理念根深蒂固,不仅影响了古代人,甚至在某些当代人的意识中仍留有较深印记。文章就中国古代"男尊女卑"观念的思想基础及在身份、婚姻、继承、刑事等方面的法律表现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7.
浅议我国诚信行政的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行政"是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是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价值判断,是政府行政行为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心理反应;政府"诚信行政"实践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从奠定思想基础、搭建体制框架、搞好制度安排、构筑信息平台、创新评价体系、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法家思想的思想主张及对我国法制建设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法家学派堪称中国古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瑰宝奇葩,其"任法尊君"、"明法审令"、"以法为本"、"尚法明刑"等政治主张对我国历史发展和政治思想的改革,以及有春秋战国到秦汉的转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欲从发家的思想形成历史背景、法家主要思想代表的主张、基本精神、以及由盛及衰的原因作探讨和分析。并从分析中获得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价值的法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无讼文化与中国古代的社会思想特别是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讼"文化产生有其包括经济、政治和法制在内的历史根源。一方面,"无讼"文化造成人们权利意识淡薄、法律地位低下,另一方面,"无讼"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契合点。  相似文献   

20.
在说到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时,行会是一个不可不谈论的话题。行会在中国古代商业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这么说,中国古代商业社会的整体秩序,正是由行会来帮助建立并维持的。因此,本文笔者就是从明清时期行会制度的两个方面,即行会对内部的管理以及行会与政府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