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不仅涉及劳动者与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伴随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关系状况在不同历史阶段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亟待创新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速度型发展呈现波浪式增长、起伏式增长与台阶式增长态势,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从速度型发展转向科学型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实现了“三个转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阶段成功解决第四个转变即发展方式转变,其历史性意义将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3.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生存发展环境,发展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在我国外交战略中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里,我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本文并非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全面论述,而仅仅是一些思考的片断。 一、建国初期的中国周边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年轻的共和国需要广交朋友,走入国际社会,希望与世界各国普遍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展友好交往。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尽快与我们的周边国家建立友好睦邻关系,以便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能有一个和平、安宁  相似文献   

4.
张燕 《工会博览》2009,(6):40-40
从1922年长辛店成立第一个工人俱乐部起,工人文化宫在我国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工人文化宫是领导工人阶级进行革命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翻身做主人,国家在每个城市最繁华的地段建了工人文化宫。对一些稍微年长的人来说,工人文化宫曾经是他们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他们成长岁月中许多美好的记忆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劳动关系变革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六条: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确保劳动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发展的道路,把劳动关系的变革和经济体制的变革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坚持依法治国,大力推进劳动关系的法制化;坚持把工会作为关键,与时俱进抓好工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党三代领导集体与拉丁美洲政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与拉丁美洲政党交往,实际上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的,至今我党与该地区90多个政党保持着友好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与拉美各国国家关系的发展。在这里,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将流芳百世。 打破封锁,在拉美先做各国共产 党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后,帝国主义在发动侵朝战争,从军事上威胁新中国的安全的同时,对我们进行严格  相似文献   

7.
论中非科技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国际展望》2011,(2):113-126
中非科技合作关系从古至今一以贯之。从传统到现代的科技交往历程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新中国成立后,中非科技关系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的建构,体现出平等相待、无私援助的特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非科技关系从援助逐渐转为合作,讲求实效、互利共赢,中非科技关系日益发展。2000年以后,中非科技关系从原则向政策、从政策向机制过渡,完成了两次大的提升过程,不断深化。2009年“中非科技伙伴计划”的提出,确立了中非科技关系的机制。中非科技关系进入一个新时期,并日益成为未来中非关系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致经历了稳步推行、曲折发展、全面倒退、恢复完善四个时期。这一过程呈现出"两头好,中间差"的总体趋势。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七十年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首都工会七十年的历史亦是一部波涛汹涌的进取史。如今,北京市总工会成立70周年了,我们回望过去,从历史发展中梳理经验,展望未来。一、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的北京市工会工作(1949-1967年)20世纪50年代,在毛泽东、刘少奇等人的领导下,中国工会逐渐确定了其中心任务,那就是"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方针、政  相似文献   

10.
一、建国后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文本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们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与以往的社会制度有很大不同。由于是新生的制度,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摸索,导致我们走过了一个非常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其间,法律的变动,特别是宪法的变动是非常频繁的。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也是如此,出现了不少的曲折和反复,但最终走上了正轨。(一)《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立了联合政府,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规定了对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的保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对于一个新生的国家、对于一个经历了苦难的民族来说却是了不起的70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让世人重新看到,一个年轻、奋进、拼搏的新中国。我们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弱小成长为强大、从解决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经验,即在与时俱进、整体维护、排除干扰、破立结合、总结历史和文化交融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对日工作总方针及战后日本的新情况,我国确定以"区分开来"原则处理与日本的关系。在"区分开来"原则指导下,中日双边关系以"民间外交"为突破,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邦交正常化,并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迅速发展。冷战结束后,中日双边关系从本质上讲是战略竞争关系,尽管如此,我们在处理与日本关系时仍应坚持"区分开来"原则。  相似文献   

14.
论文共分五部分:中国外交战略的运作历程、中国新外交战略的背景与依据、中国 新外交战略的内容和原则、中国新外交战略的基本特色、韩中建交与韩中关系的发展。 第一部分,从回答什么是外交战略开始,论述中国外交战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对国际社会所处时代和基本矛盾发展规律的认识。(2)对国际格局演变规律的判断。(3)对  相似文献   

15.
一、6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简要回顾 早在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以后,中国人就开始了对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最初零星介绍和接触.1949年10月1日,社会主义新中国宣告成立,我国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回顾历史要用多元化的视角。新中国成立至今60年国防事业,除作战问题外,还包括国防指导理论、自卫反击战、武器装备的发展、国防工业体系、后备力量建设等几个方面。从解放初至今,国防与安全的关系始终是困扰我国的一个大难题。现在国防问题上仍存在两大矛盾:即我国迅速扩展的利益与防卫手段不足的矛盾,增强防御的迫切性与外部制约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两个矛盾,才能使富国与强军获得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经历了60年风雨历程,前40年处在冷战时期,后20年进入冷战后时期。冷战时期的中美两国,既有战场上兵戎相见的痛苦回忆,又有共抗苏联扩张危险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记忆。两极格局瓦解后,中美关系却进入一个动荡不定时期,尽管不断发展,但是既合作又竞争的特点始终未变,实际是一种全球化背景下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务实的成熟大国关系。要建立持续稳定的双边关系,缺乏足够的战略互信基础,就不可避免会遭遇波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很多研究中国外交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外交政策和行为不合理,不符合西方国际规则,并难以预测。那么中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社会中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行为呢。什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与行为的主要因素和形态?1982年以前冷战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从古至今,区域发展都是政治发展的重要主题.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三个不同的发展战略,这些都是政治稳定、政治发展的必要之举.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演进中,我们既可以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看到一些教训.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8日,是新中国的第六个记者节。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9月1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新中国成立后,记者们没有再过此节。直到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把11月8日中国记协的成立日确定为“记者节”, 与护士节、教师节并列为我国三大行业节日之一。然而与其他行业不乏法律的规范与保护不同,虽然 1979年新闻法就开始酝酿,1987年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把拟定工作交给了新闻出版署,并在同年11月正武成立新闻法起草小组,但时至今日,新闻法仍未出台。与学界屡有剖析的部门立法、行业立法行为相比, 新闻业的立法进程显然缺乏权力部门及经济实体的助推。新闻法的不易出台当然也与新闻法的立法目的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