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双语教学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国际法课程的内在逻辑需求及国际关系实践对国际法律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国际法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提高和完善《国际法》双语教学,亟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李鸣 《中外法学》1992,(6):65-68
<正> 国际法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应该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很简单:教国际法嘛。然而什么是国际法呢?由于教师对国际法的认识不尽一致或相差较远,尽管他们都是在教国际法,但他们所教的却可能是不完全相同或很不相同的东西。例如,信奉自然法的教师往往强调正义、公平和良知;主张实在法的教师则坚持寻找共同的同意。赞同社会法学的教师注重法的实际功能;倾向纯粹法学的教师却只谈逻辑上的规范。然而,国际法的教师毕竟是在教国际法,这一点决定了他们的教学至少具有某种相同性。这种相同性,我认为,就是他们都要教法律的原则和规则(尽管在量或质上有所差别),完全不教原则和规则的教师没有。这样,我们讨论国际法教学的内容就有了共同的基础。由此出发,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原则和规则在国际法的教学中应占何种地位?2、原则和规则是不是国际法教学的唯一内容?3、除原则和规则外,教师还应教什么? 传统的国际法教学一直是以法律的原则和规则定向的,原则和规则是教师讲授的基本甚  相似文献   

3.
田玉才 《时代法学》2006,4(4):98-107
自1864年丁韪良翻译《万国公法》后,近代国际法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但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不止翻译一途,学堂教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清末新政期间留日学生对国际法的翻译及其在新式学堂的教学,更使国际法的影响扩展到广大普通知识分子阶层。概括说来,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其内容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其过程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而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国际法的接受则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过程,其接受程度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中外关系状况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4.
王素 《法制与社会》2012,(24):216-217
国际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容易给学生留下晦涩难懂的印象,主要是因为国际法课程似乎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关系,一提到国际法想到的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涉及到的政治性因素比较多,离个人现实生活比较远,理论性也比较强.笔者在最初教授国际法这门课程时也有这样的感觉.但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逐步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国际法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提高国际法的教学效果,总结出一些国际法的教学方法,通过本文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董国旺 《法制与社会》2010,(26):231-232
本文从新时期军队院校初级指挥学员综合素质培养对《国际法》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出发,提出通过教学强化学员的国际法基本理念,是军校《国际法》课程教学的第一要求。这些基本理念包括国家主权理念、国际法治理念、国际人权理念、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国际合作理念以及战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军事学院,是对那些被定为美国未来的领导者和政策制订者的军事和文职官员进行高级阶段军事教育的.在这个军事学院,如何最有效地进行国际法教学的问题,在过去十年中曾定期地得到考虑.作者在美国国立军事学院负责国际法教学工作已有七年,现就国际法教学的重要性、作用和组织作一些评论.军事学院毕业的军事和文职官员在制订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他  相似文献   

7.
李浩培 《中外法学》1980,(4):5,18,40
<正> 本年三月间,外交部国际法工作人员五人,以凌青同志为首,应日本方面的邀请,到日进行友好访问。我们除拜访日本外务省的一些官员以及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横田和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田畑外,还参观了东京大学图书馆,并在东京和京都同日本国际法学者分别举行了座谈会,进行了学术交流。在座谈中,我们和日本国际法学者相互介绍了中日两国关于国际法教学和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陈森 《中外法学》1982,(4):80,37
<正> 随着我国国际往来的增加,国际法愈来愈受到有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以及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在《奥本海国际法》中译本第二次印刷出版之后,人们关切地询问:还有哪些重要的国际法专著翻译出版呢?目前,由商务印书馆组译出版的奥地利著名法学专家阿尔弗勒特·费德罗斯《国际法》已与读者见面。资德罗斯1890年2月生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1913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学博士。起初他担任法官,1918年进入奥地利外交部服务。1921年任维也纳大学国际法讲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其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国际法学体系。仅就80年代以来的教材建设而言,已正式出版的国际法教科书即有10来种。在中国国际法教学与研究的春天里,我们又看到由梁西教授主编的《国际法》问世了!  相似文献   

10.
陶恺元 《中外法学》1998,(5):126-129
<正> 由詹宁斯和瓦茨修订的《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九版于1992年由英国朗曼公司出版。在时隔近40年之后,这部西方国际法的经典著作又出新版,无疑是国际法学界的一件大事。而这一事实本身,也再一次证实了《奥本海国际法》在国际法著作中的权威地位。由于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王铁崖教授等人的辛勤工作与努力,该书第一卷第一分册的中译本得以与中国从事国际法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广大读者见面。通过对《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一分册第九版(中译本)(以下简称第九版)与《奥本海国际法》上卷第一分册第八版(中译本)(以下简称第八版)的比较,不仅可以看出不同修订者在学术观点、写作风格等方面的异同,更可了解国际法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法学本科教学模式在教学目录中列有实践教学课程,但是,来自于司法实务界和社会实践的反馈表明,法学本科重理论说教、轻实践操作运用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法学本科生大多都难以适应国家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国家法治建设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本文认为,高等学校法学院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机制,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的主体参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的一个基本依据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教的目的只有转换成为学的目的才能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目的。主体参与规范是教学社会性的重要体现。教师要精心设计使任何教学形式都服务于学生的主体参与。教的内容只是学的的内容的一个依据,而非全部。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既是对教材伯掌握,又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同时还是发展性教学活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曹佩升  费伟 《政法学刊》2004,21(4):77-79
传统的公安英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会考不会用,会认不会写,会写不会说,不能为日后的警务工作服务。根据教育部2004年对大学本科英语教学的改革原则“突出应用、综合训练”,公安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应采取如下策略:开辟与公安有关的相关话题;创设语言交际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注意语言文化差异,消除表达障碍;适时纠错。  相似文献   

14.
公安院校应正确理解公安教育痕检技术实验课的性质,针对目前各公安高校课程实置和实施的现状,结合公安实践中的需要,改革公安痕检技术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分类设置,实施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人为的存在,教学是生成的而不是预成的。教学存在有其历史、心理和逻辑的发生学依据或起源:教学历史地发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历史地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化之中,历史地承继着自身发展的过去和传统、肩负着未来与使命;教学的个体发生建立在师生确定的心理内容和定向的心理互动与整合之上;教学的现实发生既相关于教、相关于学也相关于教与学的逻辑关系和条件。因此,教学的系统发生是其历史发生、心理发生和逻辑发生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郑重 《知识产权》2020,(3):76-85
为适应慕课这一新型信息化教育生态与学习模式,《日本著作权法》在最新修法中对教学性权利限制制度进行大幅度改革。在保留现有教学性使用情形继续免费前提下,将慕课类教学性公共传输纳入权利限制范畴,引入一站式补偿金支付机制,且允许教育机构采取先用后补的补偿金支付方式使用著作权人身份不明的作品。日本教学性权利限制制度的改革举措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为营造中国慕课发展良好法制环境,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应主动回应慕课等信息化教育对作品使用的新需求,调整教学性权利限制规定,包括在教科书法定许可之外增加慕课等教学性公共传输法定许可、设立一站式补偿金支付机制简化备案付酬流程、允许教育机构等公共团体对著作权人身份不明的作品采取先用后补的补偿金支付方式,在促进作品利用便利化的同时,兼顾保障著作权人合理利益的分配。  相似文献   

17.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传统的刑事诉讼法学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滞后,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存在冲突,教学方法落后,且侧重于考核知识的记忆,直接影响了我校创新型法学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思辨能力,必须构建刑事诉讼法学参与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唐英 《行政与法》2013,(8):70-74
法律方法论作为方法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技术性知识,是有效促进法律技能形成和提高的直接知识来源,法律方法论课程的设置有利于职业型和精英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法律方法论课程应单独开设并与法理学及部门法学课程的关系进行协调。根据我国当下法律方法论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可选取学界基本已达成共识的法律方法类型和体系作为法律方法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讲授法是法律方法论课程的基础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是法律方法论课程的主导教学方法,实践体验法是法律方法论课程的补充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与我国加入WTO对中国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我院刑法学教学的实际,刑法学教师必须准确、客观、系统地讲授刑法知识,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建立教学行为规范,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作到师生同步思维,提高教育效果,从而提高我院刑法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的成人英语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以提高高等教育成人英语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应在把握新编全国成人高校统一教材《英语》主教材及其多媒体教学与辅导光盘特点和意义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深化高等教育成人英语教学改革:重视以文化教育为主的“素质教育”;着重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新编《英语》主教材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努力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