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月《十月》是俄罗斯联邦作协的月刊。一些流亡学者和西方学者曾经预言格罗斯曼的中篇《生活与命运》根本不可能在苏联出版(格罗斯曼是犹太人,他的母亲死于特列勃林卡集中营,他在中篇中声称,纳粹政权和苏维埃政权是一丘之貉),《十月》不仅在1988年第1—4期加以连载,而且请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主任鲍恰洛夫撰写后记,把这部中篇政治上最微妙的地方一  相似文献   

2.
1983年25期《经济报》刊文介绍了“苏联国际中心”。“苏联国际中心”是棣属于苏联工商总局的全苏联合企业。它的宗旨是促进苏方与外商的业务联系。工作地点设在莫斯科国际贸易与对外科技联络中心(简称“国际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3.
齐建华 《法国研究》2007,(4):98-102
在法国,当人们9月休假后重返工作之际,便迎来了法国一年一度文学作品集中上市的盛事,即"小说节"开幕之时。每年的这个时候,作品云集,好书纷呈,读者可以尽情  相似文献   

4.
1990年是苏联国内重心由“政治改革”转向“经济改革”的关键一年,是随之而来政治结构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同时,也是围绕如何改革经济,也即围绕“走向市场经济”问题展开前所未有大争论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周顺 《美国研究》2022,(5):67-85+6-7
“9·11”事件构筑起美国“千禧一代”与“Z世代”青年共通的政治认同与独特的社会体验。美国青年世代的政治认同变迁体现在进步主义意识愈加明显、身份认同取代“经济—阶层”认同、心理感知取代言论自由权与妥协/磋商机制三方面;呈现出政治认同主体两极化、议题巴尔干化、渠道多元化、表达暴力化四个基本特征。“美国式恐惧”未能使民众释放政治认同与团结的积极力量,反而激发出其惧外排外情绪,进而为国内极端势力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激化了内部对抗。政治生态的变化深刻影响着美国青年的政治认同,使其政治认同主体进一步分裂,政治认同表达方式更为激进。青年世代的政治认同与价值观问题不仅是加剧美国国内政治撕裂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苏联人来说“中派主义”既是新名词,又是新现象,是一种特殊的舶来品。91年8月前的戈尔巴乔夫总统在走中派路线时的感觉不比走刀刃更轻松。即使戈氏大权在握,苏联的中派主义也未形成一种运动。原因何在?是否苏联的社会和思想土壤无法适应这棵从西方移植来的苗?该问题自90年起开始激发苏国内知识界的兴趣和争论欲。本文旨在通过对叶·契尔诺夫发表在91年12期《对话》上名为《中派主义:是开向未来的窗还是缝?》一文的介绍,使人们了解这一发生在苏联政治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动向。原文从四个方面对苏联的中派主义现象和失败原因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苏联,掀起讨论知识分子问题迄今已有二十多年。其实,探讨知识分子问题并非始于当代苏联。“知识分子”一词源于拉丁字 intellegens,意思是指有理解能力的人,有思想的人。一百多年前,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会社阶层在俄国初具雏形的时候,达利在《活大俄罗斯语言详解辞典》中,对“知识分子”这一定义作了这样的解释:“有智能的、受过教育的、脑力发达的一部分居民。”这一说法符合该词词源含义,但与马列主义把知识分子当作一个特殊阶层的概念相去甚远。脑力发达的人不一定是在职业上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特别是现在,  相似文献   

8.
分析区别石油、石油天然气、凝析气和天然气产地,总结出一条规则,如果某地是石油产区,那这里就一定有天然气。因为天然气的某些部分常常变成了石油,石油和天然气是不能分离的两个旅伴,它们的产生特点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在越南战争期间,苏联向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人员和军事物资的援助,为北越的胜利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然而,由于冷战的特殊背景和国家利益的考虑,苏联政府长期对于这段历史秘而不宣。20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政府揭开了这段秘辛并公布了相关档案文献。本文探讨苏联军事专家在越南战争中的活动和作用,并关注他们身上所反映和塑造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形象——"苏联形象"。  相似文献   

10.
1987年5月,苏联《个体劳动法》正式开始实施,只短短半年时间,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从事个体劳动的人已达200—300万,约占全苏人口1%,时隔不到三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于今年3月通过了被称为旨在进行根本经济改革的中心汰律——《所有制法》。现将该法中“苏联公民所有制”对《苏联个体劳动法》的发展简介如下。首先,制定、颁发两项法律的历史条件有很大的不同。1986年2月,苏共召开了二十七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之一的匈牙利被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此后至1947年秋,与多数东欧国家相类似,匈牙利经历了对"人民民主"的短暂尝试。把人民民主制度作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国家形态,在当时是符合包括匈牙利在内的东欧各国历史与现实的一种正确选择。然而,随着冷战在欧洲大陆拉开帷幕,匈牙利的"人民民主"道路被迫中断,转而向以苏联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模式全速迈进。伴随着以高度集权、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苏联模式在匈牙利的全面植入,匈牙利原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一切为其后匈牙利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埋下了深重的伏笔。  相似文献   

12.
MMM公司金融丑闻在俄罗斯相对平静的政坛和社会生活里又刮起一阵风暴,掀起层层波涛。一桩经济案件何以会惊动政权上层,骚扰千百万平民?究其原因这一风波已涉及政治与权力和社会的安定。 高利率引发的一场斗争 今年初,俄罗斯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反复播映和刊登MMM公司的广告,主要内容是:1.该公司股票经常不断的升值;2.红利每年不少于2000~3000%。3.可在任何一天到该公司销售点自由兑换。手头有几张6月份该公司在报纸上刊登的整版广告,广告以事实说明从2  相似文献   

13.
在老挝的农业领域里,社会主义还仅仅是很局部的,国家控制的部分不超过20%。老挝现有2,400个合作社,“其中有700个是模范合作社”。这是计划委员会一位副主席透露的。但他们的生产活动仍很有限,农民向政府交税,土地肥沃的每公顷交纳100公斤稻谷,产量低的稻田每公顷只交纳80公斤稻谷。  相似文献   

14.
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所包含的很多沿线国家属于"后苏联空间"范围。而"后苏联空间"受到地区主导国俄罗斯的实力和战略意图变化及外部大国的影响,日益具备明显的弹性特征。当"后苏联空间"受到挤压或向外扩张时,经常会遭遇相应的反作用力。因此,这一战略地域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地缘政治形势不稳、内在结构不断变化、特别容易受到国际关系和地区局势的影响。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持续即为明证。当前,与"后苏联"空间相关的重大外在因素主要包括中国向西开放的机遇和挑战、后苏联空间内的外部大国的介入及与地区大国的合作与竞争,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如何对接等。借助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视角,经由部分重大问题的实证研究,设置一个合理的分析框架,可深化对"后苏联空间"发展现状与演进方向的理解,进而将有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共建。  相似文献   

15.
人口与经济是社会经济体制中两个相互制约的环节,生活资料和劳动工具以及人本身这两个方面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经济体制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经济”这个体系的内容和性质,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研究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两者的相互联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最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以生产方式本身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进化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出发,认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对居民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同时也不否认人口发  相似文献   

16.
劳、企、政委员会10月23日就尽快实行“每周5日工作制(40个小时)”达成协议。劳、企、政委员会10月23日召开了全体会议。会议决定在充分考虑行业与企业规模的情况下,尽快将目前实行的每周44个小时法定工作时间缩短为每周40个小时,并通过了《关于缩短劳动时间的协议书》。政府决策以劳、企、政委员会此次达成的协议和今后追加进行的讨论为基础,在年底前制定出《劳动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越美两国关系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通过对两国关系发展的背景、动因、表现、制约因素、合作领域、发展阶段以及发展动向等方面的梳理,作者发现,学界对21世纪以来越南对美"伙伴关系"政策这一影响双边关系的关键变量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文章通过对该政策的内涵、起源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认为,该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实现了越美两国关系的全方位互动的深入,推进双方全面伙伴关系进入实质深化阶段;二是通过与越南加强经济联系,美国始终对越南开展和平演变,客观上成为美国干预越南国内政治,力促其国内进行西方式改革的抓手;三是越美在南海问题上相互利用,联手制衡中国的趋势得以强化,给南海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消极影响;四是对越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越中关系将可能演变成长期的"经热政冷"格局。  相似文献   

18.
施越 《俄罗斯研究》2019,(3):95-122
当今中亚的政治版图,主要由20世纪20至30年代苏联的民族划界工作所奠定。关于该事件性质及其历史影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民族划界首先具有满足中亚各民族自决诉求、巩固新社会制度的意义;其次,俄共(布)中央同时有着对中亚边疆居民分而治之的考虑,即以塑造民族共和国的方式强化民族间差异,消解宗教传统和"双泛"思潮的历史影响。本文在综合各国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档案研究成果,提出苏联在中亚的民族划界进程可以分为1924-1925年的初次划界和1929年、1936年两次调整。初次划界进程主要由中亚本地各族党员干部提议,并通过反复争论,达成中亚南部划界方案。俄共(布)中央在这一阶段并未对划界进程进行积极干预,所谓"分而治之"的意图在初次划界过程中并无显著表现。但1926年以后,苏联对塔吉克、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三个民族自治单位行政隶属和行政级别的变更,则更多体现了自上而下的政治意志。2016年末以来,苏联初期民族划界遗留的费尔干纳盆地飞地问题,在乌、吉、塔三国外交关系升温的背景下出现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越南对美"伙伴关系"政策的提出及实施推动越美关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给越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稳定带来了消极影响,并造成越美在南海问题上携手制衡中国的趋势加强,导致当前南海周边地区局势愈加复杂化。未来的越美关系将在两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框架下尝试进行带有结盟性质的合作,受此影响,未来越中关系有可能演变成为长期的"经热政冷"格局。  相似文献   

20.
杜特尔特从参选总统到开始施政,对他的争议就一直持续不断。本文从杜特尔特作为一个政治家的人格特质入手,通过梳理杜特尔特处理国内事务的风格,包括在达沃市担任市长期间的治理模式、竞选过程中发动民众和执政后采取强硬手段整治社会秩序等,分析杜特尔特作为一个强人政治的代表,给菲律宾政治和社会所带来的变化。具体说来,杜特尔特以达沃市的执政经验为模板,以建立社会安全秩序为核心,以强化民众和军警支持为基础,通过积极手段开展禁毒和反恐活动,在菲律宾的历届总统中树立了重视社会安全与秩序的形象,并对菲律宾政治生态中传统的裙带关系形成了深刻的冲击。笔者认为,尽管菲律宾的政治体制对民主制度设置了广泛的保护措施,而裙带关系也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但实质上无法抵抗政治强人的冲击。杜特尔特以政治强人的特质和引导民粹主义思潮的手段打破了传统裙带政治基因所具备的社会机能,影响了菲律宾的政治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