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3年无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毛泽东正式审定和修改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一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一年地方人代会酝酿并组织选举,  相似文献   

2.
对于如何在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主要是提出了"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方面的任务",即"一化"和"三改"."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没有主体当然不行,没有翅膀也不行."①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在历史方式上的突出特点,不仅表现在对劳动者私有制改造上的重大道路创新,也不仅表现在对资本家私有制改造上的成功历史创举,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其"一体"与"两翼"在和谐互动中的全面整体推进.我们的这篇文章,就是要着重从贯穿整个"过渡"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实施方略、总体布局三个方面,来对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一体两翼全面整体推进也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的总体历史方式上所做出的伟大创造,分别地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湘潮》2007,(7)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不研究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决策与实施过程,就不可能理解新中国的政治走向,也不可能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4.
王诚宏 《世纪桥》2003,(6):10-13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渡时期呢?这是一个国家制度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也是一个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家经济比重中逐步增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引着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 一、从突然转变到逐步过渡的思想演变 1.突然转变: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待条件成熟,即向社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与苏联模式的艰难接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法芹  孙占萍 《世纪桥》2007,(5):99-100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也包含有苏联模式的某些“因子”。由于斯大林对中共的不信任,中国共产党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同时由于在意识形态和国际政治力量上坚持认同苏联,又开始向苏联学习,实质就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与苏联模式的接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表明接轨成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模式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另一方面又向苏联学习,实际上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模式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对接。过渡时期总路线要解决的是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它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赵欣 《党史文苑》2015,(6):4-5,1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理论构想。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理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精神实质是与新民主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理论构想.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理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精神实质是与新民主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9.
林蕴晖在《中共党史研究》200旧年第5期发表的《一九五三年的历史定位》一文认为:“当时在苏联经验的影响下,把社会主义简单地看成主要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公有制,建立统一的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实践证明,这与中国的实际是不相符的。历史表明:1953年,是党在不完全清醒的认识下开始领导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我认为,林文的这一基本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历史和当时党的状况的。  相似文献   

10.
艾丹 《北京党史》2007,(1):8-1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向“建设”转变的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照,为新中国描绘出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从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构思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开始,到1952年下半年毛泽东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共产党从战略构想和实践上已经基本实现革命向建设的转变。这次转变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次转变又是不彻底的,导致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由建设机制逐渐向革命机制滑轨,…  相似文献   

11.
谁都知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曾经经历了一个由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向经济制度拓深、推展的过程.完整提出"一化三改"具体道路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质上,就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由部分确立到全面确立的历史任务和历史方式,做出的全面科学规定.实践证明,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所制定和实行的这一条路线,不但就这个历史任务的提出来说,是确实做到了正当其时,不早不晚,而且就完成这一任务的历史方式的确定来说,也同样做到了恰合其宜,不"左"不右.  相似文献   

12.
关于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和过程,学术界已有很深人的研究,但对提出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关节点,如:为什么说毛泽东在1952年9月24日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从现在开始过渡”的新设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轮廓是何时形成的?1953年6月政治局会议讨论的是什么文件?毛泽东的讲话都涉及哪些内容?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商业的政策是何时确定下来的?在从建设新民主主义到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转换中,中央领导人之间有何认识上的差异?这些具体而又重要的问题,仍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对此作出说明和某些史实上的补充、订正,有助于认识的细化和深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考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过程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充分认识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探究,力图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做出一个客观严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使湖南人民免遭一场战争浩劫,给予国民党反动政权以沉重打击,对于大西南的和平解放和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以及新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把来自南下干部、地下党和起义人士等各方面力量团结起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湖南。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湖南党组织和人民努力贯彻国家“一五”计划,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1953年至1956年,湖南省委领导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由主张现在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转向同意从现在起就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实行总路线过程中,刘少奇又由坚持稳步前进的方针,转向跟随毛泽东反对农业合作化的“右倾”。究其原因,一是历史形成把毛泽东当做真理化身;二是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6.
17.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全面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8.
霍烨 《北京党史》2012,(6):55-57
正相当长在汉语中是对时间或空间的一种模糊表达。在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文献中,如《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纲领》、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的讲话以及《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常见相当长的相关表述。本文以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文献为例,分析其中相当长的不同含义,以探寻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学术界对中国 5 0年代前期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机是否成熟 ,甚至是否必要 ,有了争论。有一种观点认为 ,民主革命胜利后 ,党放弃了“七大”上提出的必须有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的观点 ,1 95 3年突然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提前放弃了新民主主义论 ,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脱离了中国的国情。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 ,应该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考察和研究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历史渊源、现实背景 ,将会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改变了毛泽东本人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原来设想在建国 1 5年…  相似文献   

20.
2002年以来.中共党史学界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颇丰.内容涉及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理论依据、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关系以及对总路线的评价等.本文仅就管见所及综述其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