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战争初期的中国政治舞台,在刚刚取得二战胜利的反法西斯战线内部,出现了以国、共为主,美苏参与其间的激烈斗争.由此引出的国、共双方政治、军事殊死搏斗,历时四载。其时各种因素、矛盾与冲突相互交错、诡庸风云、千变万化,为举世瞩目。因美苏介入而产生的影响,亦相当程度决定了这场斗争的历史走向与结局。认真深入分析苏联对华政策及其与国、共关系演变的轨迹,对总结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的本质规律具有特殊意义。一、苏联对外政策与对华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苏美英作为对德回法西斯作战的主要大国,于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  相似文献   

2.
194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并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迅速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立即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京召开。当时亦称新政协,以别于1946年共产党和国民党以及其他党派在重庆联合召开过的旧政协会议。后又改为人民政协。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当时,政协全体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有6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布自己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诞生之…  相似文献   

3.
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演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协商会议”最早缘起于1944年9月中共提出的召开“国事会议”主张,后经“党派会议”、“政治会议”、“政治咨询会议”的历史演变,到国共重庆谈判时方才商定为“政治协商会议”。我国最早的政治协商会议是由国民党于1946年1月在重庆主持召开的,但其成果很快被国民党所破坏。后来,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中共于1948年4月再次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并随即对新政协进行了紧张的筹备。为区别于此前的旧政协,新政协被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完成了建国使命。1954年9月,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结束了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历史,从此完全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秦立海 《湘潮》2006,(11):48-49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在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就当时全国人民所普遍关心的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宪法草案、军事及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大会议题同国民党达成了全面协议,在政协决议中承认了联合政府,并准备参加按照政协决议改组的联合政府,为战后中国  相似文献   

5.
刘明钢 《党史纵览》2009,(11):44-44
2009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及《共同纲领》制定60周年。最近,笔者看了一些相关的论著,发现许多作者都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为“新政协”或“新政治协商会议”。比如,杨亲华的文章《新政协诞生纪实》(《党史天地》1994年第8期)、吕虹的文章《论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鲁振祥的文章《毛泽东与新政治协商会议》(《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3期)等。  相似文献   

6.
(四)政治协商会议 根据《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国共两党均同意召开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1945年10月20日、21日两天,双方代表在重庆就政治协商会议进行商谈,并议定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美苏先后对中国进行核威胁。美国希望通过核打击来遏制中国核力量的研发进程,保持美国对中国的绝对核优势;苏联则企图通过核袭击来打击中国的国防力量,以满足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地位的需要。面对美苏的核威胁,中国积极应对,在强烈谴责美苏核威胁的同时,加快了核武器的研制步伐,进行了充分的战备,并及时转变外交战略,迫使美苏最终放弃了对中国的核打击企图,打破了美苏的核威胁。  相似文献   

8.
建立新中国准备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正式向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发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由此揭开了筹备新政协的序幕。8月1日,毛泽东致电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就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时机、地点、召集人、参加者的范围、会议应讨论的问题等,征询他们的意见。在这以后,周恩来一面协助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一面开始了筹备新政协的紧张而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源于战前美苏英三国召开的雅尔塔会议。这一政策从内容上看 ,对中共是不利的。但是 ,由于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逐步加剧 ,苏蒋之间矛盾的加深 ,苏联不断调整对华政策尤其是在东北的政策并对中共在东北的军事行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援助 ,为中共夺取东北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共审时度势 ,利用美苏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制定了夺取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并迅速展开 ,建立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40周年。回顾40年来自治区走过的辉煌历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新疆繁荣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开辟了新疆各族人民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按照忡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糊规定,从五95o年开始·新疆各级人民政权先后召开了有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参加的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953年9月·全疆进行了首次普选,选出了各级人民代表,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从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到开国大典,公安中央纵队与北平纠察总队一起担负了保卫任务。驻中南海的两个警卫营,在大会警务处的直接领导下,担负会场周围的保卫和整个中南海内部的警戒。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两个警卫营除原有警戒外,又在重要的和复杂的地段增设了33个同定哨和3个游动哨。为了确保会议安全,还展开了普遍巡逻,每个战士下岗后都自动在防区内巡逻、  相似文献   

12.
赵家治 《新长征》2009,(12):18-19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为人民政协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力促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都成为人民政协思想产生和人民政协组织诞生的先导。从1948年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号召到人民政协成立,  相似文献   

13.
《新湘评论》2012,(19):58-59
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共产党邀请民主人士参加新政协的由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后期,就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中国拥护建立联合政府的各党派各阶层的代表人士纷纷集会,抨击国民党一党专政,拥护中共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经过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即旧政协)在重庆开幕。会议通过了五项协议不久,国民党政府就公然违背协议,发动内战。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2,(19):58-59
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相似文献   

16.
平凡 《党史博采》2011,(10):25-30
10.在返回香山的途中。司机发现路当中有一颗手榴弹/毛泽东搬进中南海/和叶子龙在同楼办公的。还有代总参谋长聂荣臻 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后,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组建新的人民政权成为头等重要的大事,一些民主党派领袖和无党派知名人士被邀请到北京。他们都住在城里,同这些人会面交换意见,是毛泽东当时的一项重要工作。他通常在下午进城,半夜以后方回双清别墅就寝。周恩来等人则整个白天都在城里办公。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斯大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铁腕领导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两位伟人在1949年后的三次会晤,对当时的中国与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1949年10月1日,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当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相似文献   

18.
正环境优雅的切齐琳庄园。当我走进柏林西南哈韦尔河畔的波茨坦市,在召开过改变世界格局、加速法西斯无条件投降、签署了《波茨坦公告》的掩映在树荫里的西席林霍夫宫时,一种触摸历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希特勒在二战时的疯狂扩张,促使英法美苏等国结成强大反战联盟,通过雅加达会议商讨如何联手共同对付德国法西斯;通过德黑兰会议,商定  相似文献   

19.
<正>开国领袖毛泽东,不但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友,为新中国成立后形成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了解毛泽东严格要求自己和亲友的事迹,仍有重要意义。现撷取若干片段,以飨读者。开好会,少花钱1949年4月,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毛泽东从他所住的香山双清别墅乘车到中南海,与筹备会的领导同志商议有关召开新政协的重要问题。工作间隙,  相似文献   

20.
1946年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是民盟真正意义上政治参与的初步尝试。重庆谈判后,民盟政治参与颇为积极,力促政协会议早日召开。会前,民盟准备充分,以实现其民主政治理念。会议中,民盟在国共之间左右逢源,促使会议通过了五大决议。然而,因政协会议的法律地位遭受质疑,政协决议缺乏实施保障与约束机制,民盟政治参与遭受挫折。但民盟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参与的热情,为此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