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友邦,祖籍福建。其先辈已定居台湾多年,籍台北县鹭洲乡。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台湾省时,他发起组织返回大陆的台籍同胞参加祖国抗日战争,领导台胞抗日武装——台湾义勇队和台胞抗日联合战线——台湾革命同盟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创下  相似文献   

2.
90年前 ,台湾人民在祖国大陆爆发的辛亥革命影响和推动下 ,掀起了抗日复台起义高潮 ,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 ,激发了广大台湾同胞的爱国热情 ,推动了台湾同胞的民族觉醒和爱国斗争。  相似文献   

3.
1939年初在祖国大陆成立的台湾义勇队,是一支由台湾同胞组成的抗日武装,以“保卫祖国,解放台湾”为宗旨,在闽、浙、皖等地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为夺取中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林伯渠,字邃园,号伯渠,湖南临澧人。早年加入同盟会、中华革命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作为一个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元老,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各阶层、党派的抗日积极性,进一步发展进步势力,争取  相似文献   

5.
郭婷 《红岩春秋》2012,(4):23-26
生于日本占据时代的台湾苗栗人康大川,一直怀着台湾必将回归中国的信念。他自日本早稻田大学商科毕业后,义无返顾地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战争,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第三组组员,协助"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开展反战运动;继而又任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贵州镇远和平村)主任管理员,协助日本战俘开展反战运动。康大川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台湾同胞没有缺席"。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爆发后,台湾虽与祖国大陆几近隔绝,但因两岸血脉相连,命运与共,也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宣传与组织,台湾同胞欣闻大陆爆发辛亥革命,便立即掀起了新一波的抗日武装斗争,使爱国斗争的种子在台湾深深扎下了根.  相似文献   

7.
<正>闽台一水之隔,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闽台人民并肩战斗。福建沿海尤其是厦门、漳州、泉州等地成为支援台湾同胞抗日的据点。许多台湾抗日志士内渡福建,投身抗战,他们有的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有的参加国民党军队,有的在大后方参加各种抗日组织和团体。他们和祖国人民一起,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光复台湾无论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还是在台湾地方史上都是一件引人瞩目的大事。台湾的光复不但凝聚着大陆人民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及为之坚持八年之久的浴血奋斗,而且也凝聚着台湾同胞心向祖国的强烈观念和把求取自身解放与祖国抗战融为一体的斗争精神。台湾胜利回归祖国与台湾同胞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维护中华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的中国情结是密不可分的。重温抗日烽火中台湾同胞强烈的祖国认同感和为回归祖国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对于进一步认清“台独”的本质,对于坚持一个中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有着积极的意义。历史上由…  相似文献   

9.
从1937——1945年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民族革命战争,曾有台湾同胞的积极参加。研究这段历史,对于了解台湾同胞对祖国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加深台湾同胞和祖国人民的血肉关系是很有意义的。岛上抗日斗争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台湾同胞参加祖国抗日战争,是在台湾与大陆两块隔离的地域分头进行的。我们先从台湾岛上的斗争说起。  相似文献   

10.
余科杰 《新视野》2000,(2):53-55
一台湾同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捍卫和维护台湾同胞的利益 ,是作为全体中国人民利益忠实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崇高职责和神圣使命。在台湾光复以前 ,台湾同胞的最大利益和愿望就是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求得自由民主和解放。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关注和支持台湾同胞的正义事业。早在1925年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时就设立了对台工作小组 ,负责接待来大陆投身革命的台湾同胞。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 ,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收复台湾 ,使台湾同胞与…  相似文献   

11.
安然 《求是》2005,(19):17-18
台胞抗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回顾台湾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抵御外侮的悲壮历程,挖掘他们在那场伟大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气壮山河、辉同日月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1895年4月,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宝岛台湾被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占。从那一刻起,台湾同胞就开始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广大台胞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与内地同胞一道打败日本侵略者,台湾才会得到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刘永辉  张湛彬 《先锋队》2011,(23):46-49
赵尔陆:在办公室奋斗到最后一息赵尔陆简历赵尔陆(1905-1967),原平北三泉村人。1926年参加西北革命同志同盟会,次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教导团。不久,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岗山。抗日战争爆发后,跟随聂荣臻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7年10日,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分局二地委书记,并组织  相似文献   

13.
近代民族解放斗争史上,李友邦是参加了祖国反侵略战争的台湾同胞的领袖。李友邦(?——1952年4月),祖籍福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台湾省时,其先辈已定居台湾多年,籍台北县鹭洲乡。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致力于与祖国的革命斗争发生联系,多在大陆从事革命活动,带动台湾同胞向祖国统一的路上走,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方领袖,为祖国革命斗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近代政治舞台上这么一位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量新发现的史实反映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闽南活跃着一群台湾爱国青年,他们组织各种革命团体,开展各种抗日斗争,这一斗争纳入中共中央的视野并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下的中华民族解放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得到祖国大陆同胞的大力支持。表现出了两岸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外来侵略、争取祖国解放与统一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5.
中条山,横亘于三晋大地南部,屹立在波涛滚滚的九曲黄河北岸。它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敌后的重要抗日游击战场之一。这里的抗日游击战经历了高潮、挫折和再高潮三个阶段。本文对中条山抗日游击战的发展情况及其复杂性加以研究。一、第一个高潮抗日战争爆发至1939年“十二月事变”前,是中条山抗日游击战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一阶段中条山的抗日游击战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牺盟会”的名义摘起来的。1936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同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合作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6.
1942年5月,“浙江战役”爆发,台湾义勇队从金华撤退,经过四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10月中旬转入龙岩,设指挥部于龙岩中山东路42号。台湾义勇队是1939年1月,台胞李友邦仿效朝鲜革命同志在中国组织义勇队的形式,在浙江金华组织成立的台胞抗日武装。时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占  相似文献   

17.
《福建党史月刊》2008,(10):I0001-I0002
1939年2月,台湾抗日志士李友邦组织留居福建崇安的台胞成立台湾义勇队,下设台湾少年团,李友邦任义勇队队长和少年团团长,中共党员张一之任队秘书。台湾义勇队是惟一由祖国大陆台胞组成的抗日武装,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台湾重返祖国为宗旨,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主要在浙江、福建、安徽等地从事抗日宣传,利用队员自身懂Et语的长处,到前线对敌进行政治瓦解,为抗日军民提供医疗服务等工作,为抗战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福建党史月刊》2008,(10):49-50
1939年2月,台湾抗日志士李友邦组织留居福建崇安的台胞成立台湾义勇队,下设台湾少年团,李友邦任义勇队队长和少年团团长,中共党员张一之任队秘书。台湾义勇队是惟一由祖国大陆台胞组成的抗日武装,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台湾重返祖国为宗旨,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主要在浙江、福建、安徽等地从事抗日宣传,利用队员自身懂Et语的长处,到前线对敌进行政治瓦解,为抗日军民提供医疗服务等工作,为抗战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台湾义勇队     
1939律2月,台湾抗日志士李友邦组织留居福建崇安的台胞成立台湾义勇队,下设台湾少年团,李友邦任义勇队队长和少年团团长,中共党员张一之任队秘书。台湾义勇队是睢一由祖国大陆台胞组成的抗日武装,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台湾重返祖国为宗旨,积极开展抗曰活动。主要在浙江、福建、安徽等地从事抗日宣传,利用队员自身懂日语的长则,到前线对敌进行政治瓦解,为抗日军民提供医疗服务等工作,为抗战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抗日救亡 冲锋在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太原成成中学师生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先后建立了“抗日反帝同盟会”、“抗日反帝大同盟”等党的外围组织。1935年,北平学生“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的消息传来,成中进步学生又马上成立了“成成中学抗日救国会”,并参加了太原市17所学校联合组织的声援北平学生的游行集会。此后,成中又同太原国民师范、太原师范、太原女师联合组成“太原市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继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