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 1955年第四季度起,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一股层层抬高数量指标和忽视综合平衡的冒进势头,给经济建设带来很大被动。为了坚持正确的经济建设路线,纠正冒进倾向,保证经济建设稳定、健康发展, 1956年初-- 1957年初,周恩来等人领导了一次反冒进运动。在反冒进实践中,周恩来既重视从实际出发,又着眼于长远目标,形成了较系统的反冒进的思想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指导了反冒进斗争的正确进行。虽然后来反冒进一度被视为错误,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但是,周恩来的反冒进思想和实践轨迹并没有失去它的光彩,在今天看来,它仍有重要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2.
1955年底到1957年初,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党的领导人就经济建设的速度问题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主要表现为冒进与反冒进。本文就周恩来在1956年领导的经济建  相似文献   

3.
彭建华 《世纪桥》2005,(11):12-19
1955年底开始出现的反冒进,是围 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和1957年 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发生在中共中央高 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 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在探索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经济建设速 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  相似文献   

4.
正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是一段凯歌高奏的岁月:奇迹般地制止了危害人民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迅速地恢复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顺利实施……这个时候,中共中央高层在如何确定经济建设方针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同意见。毛泽东号召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周恩来主张反对急躁冒进。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从1956年到1958年,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中央高层发生了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的激烈争论。其是非曲直早已被历史验证,但经验教训值得人们长远深思。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胜利地开展了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并从1953年开始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正当全国经济建设高歌猛进的时候,毛泽东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同在中央一线主持经济工作的周恩来、陈云等人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发生了分歧,并引发了一场影响共和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争论。这就是1956初至1958年上半年,围绕着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和“二五”计划草案的制定而发生的反冒进和反“反冒进”的争论。作为主管全国…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发动对反冒进的批判不仅是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跃进”,而且包含着政治上的考虑。他认为 195 6年反冒进导致了 195 7年右派分子对我党的“猖狂进攻”,组织上搞“分散主义”,并且客观上动摇了他在党内外的个人威信 ,是一股从苏共二十大刮来的歪风。因此 ,他认为反冒进表面上是经济工作的“错误”,实质是政治性错误。本文主要从政治这个角度切入 ,考察毛泽东批判反冒进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胜利地开展了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并从1953年开始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正当全国经济建设高歌猛进的时候,毛泽东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同在中央一线主持经济工作的周恩来、陈云等人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发生了分歧,并引发了一场影响共和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争论.这就是1956初至1958年上半年,围绕着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和"二五"计划草案的制定而发生的反冒进和反"反冒进"的争论.作为主管全国经济工作的主要领导人,陈云自然而然地卷入了这场争论的漩涡之中,并一度失去经济工作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8.
《党史天地》2009,(6):20-22
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和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周恩来以及李先念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  相似文献   

9.
张肇俊  张驰 《世纪桥》2012,(14):28-32
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而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周恩来、陈云以及李先念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就国民经济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  相似文献   

10.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曾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众所周知,“大跃进”运动是在批评1956年的反冒进和酝酿、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过程中发动起来的。那么,1956年的冒进与反冒进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1.
中共最初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在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这场争论最终以毛泽东批判反冒进而导致全国范围内“左”倾恩想占据上风,并为大跃进的发动做好了恩想上的准备。分析毛泽东批判反冒进的原因,对今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有历史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肇俊 《湘潮》2006,(9):4-9
“我们还是靠这些人办事”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和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与周恩来、李先念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19  相似文献   

13.
中共最初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在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这场争论最终以毛泽东批判反冒进而导致全国范围内"左"倾思想占据上风,并为大跃进的发动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分析毛泽东批判反冒进的原因,对今后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有历史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敬青 《党史纵览》2003,(11):20-26
建国后,毛泽东开始考虑选择接班人问题。1957年,毛泽东访苏时,曾向赫鲁晓夫谈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都有条件接替他的工作。以后,毛泽东又讲过,我的接班人第一是刘少奇,第二是邓小平。1961年,他在同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谈话时也提到,刘少奇是他法定的接班人。刘少奇接班人的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是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能够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接受的。但从1962年七千人大会开始,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刘少奇与毛泽东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毛泽东对刘少奇的不满和怀疑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重温1956年到1957年初反冒进的历程,总结历史留下的经验,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一1956年初,由于三大改造进展得出人意料的迅速和顺利,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于是,各部门纷纷修改1955年夏天国务院在北戴河会议上所确定的、接近实际的各项经济指标,争相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中央各部召开的专业会议,把远景规划中八至十二年实现的任务,纷纷提前到三至五年内,甚至一两年内完成.唯恐本部门、本单位犯右倾保守的错误.当时,主持日常经济工作的周恩来、陈云、李先念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提出要防止冒进,在一些会议上慎重要求干部不可盲目冒进.周总理强调:“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也就是“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不要搞那些不  相似文献   

16.
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交织着冒进与反冒进的矛盾斗争。陈云在反冒进中参与、主持了许多重要决策,并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论断。反冒进既对此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同时也对陈云的个人政治生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平 《党史博采》2006,5(8):5-6
中共最初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在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这场争进的发动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分析毛泽东批判反冒进的原因,对今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有历史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53年春,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中曾出现了急燥冒进倾向。为了纠正这种倾向,当时刚组建并由邓子恢任部长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在中央的统一布署下,开展了一次反冒进的工作(后被称为第一次反冒进)。经过努力整顿,急燥冒进倾向得到有效的纠正。这一工作于1953年9月基本结束,而同年10月却遭到毛泽东的批评。他认为:  相似文献   

19.
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了党中央在1956年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的积极的指导作用。那么,这个方针是怎样提出来的呢?本文就此作一简要介绍。从1955年底到1956年初,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胜利,预示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即将到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工作三年来进展顺利,工农业生产的形势喜人,尤其是1955年农业获得了出人意料的大丰收。同时,一  相似文献   

20.
批"反冒进"与党内反"右派" 1958年的"大跃进",是以反"反冒进"开路的.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是"多快好省",还是"少慢差费",是两条路线.前者是马克思主义路线,后者是非马克思主义路线.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按照斯大林的逻辑,党内斗争是党外阶级斗争的反映.毛泽东得出结论说,反"冒进",是政治问题,离资产阶级右派只有50米远了.如果说周恩来、陈云等领导人只是受到了毛泽东的严厉批评,那么省一级领导人被打成"右派"的,却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