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6月在科隆签署的<东南欧稳定公约>为东南欧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制定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它试图通过区域一体化把东南欧吸纳到欧盟的框架之内,在统一的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内解决东南欧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地区安全问题.从理论和基本思路看,该公约源于新区域主义,而新区域主义则是在欧盟发展的实践中逐渐丰富的一个理论思想,它也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特别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南海行为准则》是规范南海地区秩序、管控南海危机的重要文件,但是其法律定位及其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关系仍未明确,这不仅不利于《准则》后续磋商的顺利进行,而且埋下了未来《准则》被滥用或具体作用被削减的隐患。根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执行情况以及目前的南海局势判断,《准则》的法律定位应该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国际条约。《准则》和《公约》之间关系密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准则》和《公约》存在着条约冲突风险,《准则》若违反了《公约》所体现的强行法,整个将归于无效;《准则》若违反了《公约》所体现的强行法以外的其他义务,其缔约方将承担相应的国家责任;《准则》未违反《公约》义务而做出与《公约》不同的安排,其优先于《公约》适用。  相似文献   

3.
欧盟的东南欧战略与东南欧的“欧洲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东南欧成为了欧洲最不稳定的地区 ,“巴尔干化”的幽灵再次在欧洲徘徊。科索沃战争后 ,欧洲对于东南欧的战略日渐明晰。巴尔干欧洲化的可能性已经开启 ,欧洲已将巴尔干的欧洲化作为其长期战略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冷战后欧盟与东南欧国家关系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于欧盟对东南欧战略的背景及其内容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在东南欧与欧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制度鸿沟 ,制度趋同看来是弥合制度鸿沟的惟一出路 ,而要实现制度趋同 ,必须借助于欧洲化的力量。只是因为欧盟提出了稳定与联系进程 ,才使巴尔干国家在黑暗隧道中看到了欧洲化的一线光明。文章最后从欧盟的角度和东南欧的角度对于“欧洲化”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12月 9日 ,来自全世界 10 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出席了联合国在墨西哥南部城市梅里达举行的国际反腐败高级别会议 ,并签署了对国际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个用于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 ,从而为世界各国政府执行对腐败行为的定罪、惩处、责任追究、预防、国际法律合作、资产追回以及履约监督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除强调预防等思想外 ,《公约》所强调的“坚持各国依法独立开展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等思想也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巨大影响。①首先 ,《公…  相似文献   

5.
西方非政府人权组织近年来在国际人权保护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它们的倡议下,一些世界人权公约的实施与监督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工作也因它们的参与而得到加强。西方非政府人权组织的人权思想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社会市民人权道德价值观的反映,同时,它们在人权标准上与西方大国政府的人权政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通过发布人权信息、游说等活动,“羞辱”那些被它们认为有侵犯人权现象的国家,在实施国际人权保护的同时,也违背了《联合国宪章》中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可以说,西方非政府人权组织已成为西方人权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一、西方非政府人权组织概况  相似文献   

6.
中东欧国家政治经济继续稳步发展,但中欧与东南欧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中欧已基本实现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而东南欧的政治、经济发展都比较缓慢.整个形势呈现出有利于中左翼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适与转变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对非洲政策日趋成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非洲政策受到新时期战略决策的影响,已逐步完成意识形态从强调到弱化、交流领域从单一到多元,以及合作性质从注重经济援助到强调互利双赢的三重转变。中国对非洲政策面临四大矛盾:中国国家利益与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利益的矛盾、中国企业与非洲企业的矛盾、中国在非洲的利益与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利益的矛盾、中国在非洲的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中国只有妥善解决这些矛盾,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南非涉及中国企业或个人的案件频繁出现日益凸显了解南非国际民事司法协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南非在 1 995年 4月 30日加入了《关于取消外国公文认证要求的公约》后 ,只要外国相关文件符合该公约有关“公文”的规定 ,且文件签发国的相关文件已在该文件上附加了证明书 ,则该文件无需在经南非使馆认证 ,即可在南非境内使用。南非《民事送达程序互惠法》规定了来自指定国家的文书在南非的送达和在南非做成的文书在该指定国家内的送达。外国有关机构或人员要在南非直接取证 ,必须获得南非高等法院法官签发的命令后才能对证人进行询问。亦可通过外交途径在南非进行间接取证。《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的海牙公约》自 1 997年 9月 6日对南非生效。此外 ,本文还介绍了南非法院对外国判决的承认和执行以及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北冰洋主权之争的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8月俄罗斯科考队在北冰洋洋底插上一面俄国旗,此举意味着俄有意将北极点以南的广阔水域及其大陆架纳入俄版图,因而引起北冰洋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应。未来能否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决北冰洋及其大陆架的主权竞争问题,有关国家能否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制定一部《北冰洋公约》或类似法律文件,将成为有关北极和北冰洋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982年12月10日,一百一十九个国家和组织的代表在牙买加蒙特哥湾市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部新公约的诞生,是几十年来拉丁美洲国家带头兴起的捍卫二百海里海洋权、反对超级大国海洋霸权主义斗争的重要成果;也是九年来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坚持团结合作,同超级大国和某些发达国家之间,经过艰苦谈判、长期斗争,既坚持原  相似文献   

11.
1997年4月29日,在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发生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了。《公约》将无限期有效。《公约》的保存人是联合国秘书长。《公约》机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设在荷兰海牙。《公约》是在日内瓦多边裁军谈判机构历经24年的谈判,于1992年9月3日由39个成员国协商~致达成协议的。同年11月12日,联大第一委员会决定向大会推荐,并由114个国家提出联合倡议,大会于11月30日本经表决通过联合倡议。1993年1月间~15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  相似文献   

12.
樊文光 《亚非纵横》2016,(4):57-68,123,124
中国如何在南海主张不受《海洋法公约》调整的历史性权利,同时又受《公约》尊重,这是一大难题。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是中国南海权利主张本身存在两个缺陷:第一,试图以单一的历史性权利规则主张涵盖整个南海海域的权利,未能解决与《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款的冲突。第二,以《海洋法公约》之外的法源主张区别于《公约》的历史性权利,但海洋权利内容又是《公约》框架内的事项,由此又落入《公约》的调整范围。对历史性权利的法源、性质和内容的阐明是中国南海权利主张的症结所在,只有对此作出有别于《公约》权利的主张,才能落入《公约》序言"未予以规定的事项,应继续以一般国际法的规则和原则为准据"的条款中,以此排除《公约》的适用。本文试图对历史性权利做全面解读,以此证实历史性权利是区别于《公约》权利的体系,不受《公约》调整;其次,试图处理历史性权利与《公约》权利的并存关系,以此证实历史性权利受《公约》尊重。  相似文献   

13.
西方减贫战略对非洲国家的政治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重债穷国”计划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一个减债计划 ,涉及众多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非洲国家 ,其实施效果备受关注。《减贫战略文件》是组织实施“重债穷国”计划对相关国家进行援助和减免债务的基础。一方面 ,《减贫战略文件》是对受援国进行援助与减债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指标 ,对实施“重债穷国”计划起着重要作用 ,成为受援国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进行谈判的核心政策文件 ;另一方面 ,作为一种连接南北关系的新纽带 ,减贫战略既带有传统南北关系的深深烙印 ,又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南北关系的新动向 ,特别是在减贫与援助问题上 ,发达国家调整对非洲政策 ,减贫战略在非洲的实施正以一种新的方式侵蚀着非洲国家的传统主权  相似文献   

14.
美国以其所谓"过度海洋主张"理论为支撑,30多年来持续开展"航行自由行动",针对它所认为的其他国家提出的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的海洋主张予以挑战。"过度海洋主张"理论缺乏《公约》基础,存在单方面解读《公约》、曲解《公约》条款、罔顾习惯国际法规则及"持续反对者"因素等瑕疵。而作为"过度海洋主张"理论具体实践的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实质是打着维护《公约》的旗号,行违反《公约》精神之实。"航行自由行动"将正常的"航行自由"嬗变为军舰的"横行自由",以美国自创的"国际水域"等概念对他国进行"长臂管辖",不仅不可能解决《公约》中存在的模糊争议,还会加剧海上争端。  相似文献   

15.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设立了过境通行制度,而马六甲海峡是领海海峡,海峡沿岸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通过声明和协议建立了自己的通行制度,从而引发了马六甲海峡适用哪种通行制度之争.  相似文献   

16.
中非关系源远流长的新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象 《西亚非洲》2006,3(6):53-58
从历史发展角度研读《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会有许多新的感受。这一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中非关系新时期的开始,中非全方位合作是最大特点。西方媒体渲染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纯属无稽之谈。从历史源头讲,中国与西方国家对非洲的外交理念始终不同,文件的发表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外交理念的传承。中非传统友谊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应充分弘扬,同时,也要汲取历史教训,以促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一并成为全球环境治理与合作的重要制度性框架文件。目前,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合作程度、社会认知深度、治理行动速度等都明显逊色。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迫切程度不亚于其他的全球性环境议题,但其议题安全化的分散性却不利于建构整体性的安全认知。生物多样性议题安全建构的碎片化体现在生态、治理目标、谈判、国家及其他行为体四个层面。生态层面是指生物多样性的安全认知;治理目标层面是指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爱知目标"与安全的联系;谈判层面包括资金机制、资源动员、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保护区以及主流化等议题;各缔约方及其他行为体层面不仅在各项议题上表达各自关切,同时也将生物多样性问题建构为粮食安全、水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经济安全等多元安全关注。生物多样性议题安全建构的碎片化导致了该问题虽然在话语上进入了安全领域,但是缺乏共同的安全认知,难以提供简明和清晰的治理目标和路径,不利于推动全球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的俄罗斯丧失了帝国但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国家定位。关于俄罗斯国家定位,从内部看是如何处理帝国后遗症与走向正常的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从外部看是关于走向西方与面向欧亚之间的矛盾。在经历国内政治、经济的艰难转型以及对外的外交博弈,帝国之后的俄罗斯其国家定位必然是建设在面向欧亚基础上的正常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人权公约与人权保护——国内司法实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人权公约设定了国家对个人的义务。在国内层面上 ,缔约国应采取立法、司法等措施履行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义务。缔约国国内层面的实施是国际人权公约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国际人权公约能否在缔约国国内法院得到直接适用 ,是由各国国内法予以决定的。按照我国法律 ,国际人权公约基本上不能在国内法院得以直接适用。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国家信息安全学说》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俄罗斯安全委员会 6月 2 3日在总统普京主持下讨论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学说》。把信息安全作为一种战略问题来考虑 ,并且开始从理论与实践上加强准备 ,认真探讨进行信息斗争的各种措施 ,在俄罗斯尚属首次。这既是受西方“信息战”理论和实践冲击的结果 ,也是俄罗斯联邦国家建设和军事建设发展的必然。外界一致认为 ,该文件的通过 ,标志着俄罗斯信息安全战略的诞生 ,为俄罗斯进一步制定未来的信息政策奠定了基础。一、俄《国家信息安全学说》的由来与背景  俄罗斯制定的《国家信息安全学说》是典型的信息时代的产物。普京在会上指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