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东方大都市上海。6月底的一天,上海滩那些算盘打得精响的大亨,在陈毅市长主持的工商界人士座谈会上,目瞪口呆地看到了惊人的一幕:昔日那位与国民党CC特务头子陈果夫觥筹交错、打得火热的大老板卢绪章,今日竟穿着一身崭新的解放军军装,八面威风地与陈毅一道出现在主席台上。台下一片哗然,凡是与卢绪章打过交道的大亨都震惊了,在座的地下党同志也大惑不解,感到  相似文献   

2.
1949年5月27日晨,随着杨树浦守敌的投降,上海市区宣告解放。第二天,国民党最后一任上海市代理市长赵祖康和中共上海市长陈毅在市长办公室举行了移交接管仪式,中共执政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挂牌成立。上海不是共产党打下来的吗?怎么还有政府移交接管这一说?而且是国民党移交给共产党?这可是确确实实的历史。解放军渡过长江后,攻下上海如囊中取物。中央任命陈毅为上海市长,陈毅向中央要求推迟攻入上海,这是为了作好接管上海的充分准备,陈毅说,“就让国民党代我们再多管理几天上海吧”陈毅出任上海市市长,最初是由邓小平在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提…  相似文献   

3.
《先锋队》1997,(5)
周恩来论香港香港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是华夏儿女的共同心愿。针对大陆、香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全体中国人民极为关心的大事。对此,周恩来早就有所考虑。1957年4月28日,他在与上海工商界人士的座谈会上作了重...  相似文献   

4.
正陈毅与交通大学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919年从上海出发留法前,陈毅曾暂住于南洋公学小学部并受到了新思想的冲击。1949年5月,陈毅与粟裕率军解放上海,出任新中国首任上海市市长,并就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负责接管上海的任务,签署了接管交通大学的两个"第一号令",此后陈毅一直对交通大学予以关注。20世纪50年代,陈毅还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积极主张交通大学西迁,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代的黄浦江畔,矗立起一座陈毅市长的塑像,今天,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上海来到外滩陈毅的塑像前,都会满怀深情地久久凝视着老市长,仿佛又在聆听敬爱的陈毅市长那怪做有力的话语。陈毅市长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上海人民心中。“一切均从人民利益出发”上海解放不久,陈毅在上海市府工作人员大会上作了一次热情生动的讲话。他说,我们是从全中国人民利益着眼的,以这个原则作为判断是非、分清善恶的最高原则。合于人民利益的我们干,不合于人民利益的不干。他说,有人说“政府统治人民”。不是这样。人民政府不是一党专…  相似文献   

6.
团结工商界人士,是当年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主持这项工作的许涤新,在工作中成长,在工作中奉献,为红岩精神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委决定寻找中共"一大"会址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陈毅出任刚成立的上海市军管会主任职务。5月28日下午3时,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陈毅就任上海市市长。随着上海局势的日趋稳定,在1950年夏末的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1950年春,陈毅的父母从四川老家千里迢迢赴沪看望阔别20多年的儿子,也看看当了上海一把手的儿子是如何管理千头万绪的大上海并带领上海人民谋幸福的。陈毅见到饱经风霜的父母,非常高兴,他问寒嘘暖后便安排父母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平时陈毅和夫人张茜工作都很忙,数天后好不  相似文献   

9.
上海私营工商业的“四反”运动是在“三反”运动中酝酿和引发的,其性质是私营工商界在政府号召下自发地反对内部不法行为的自我改造、自我教育运动,是工商界爱国的表现,也是他们积极融入新社会的具体行动。上海私营工商业的“四反”运动揭发出一些工商业者的不法行为,整肃了工商界队伍,配合了“三反”运动的进行,也为“五反”运动的展开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解放初期 ,陈毅贯彻执行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思想 ,联系上海实际 ,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陈毅认为 ,培养先进工商业者 ,重视“做好核心人物的工作” ,发挥他们在恢复经济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及其改造中的带头作用 ,通过他们 ,去引导整个民族工商业者接受改造 ,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当时 ,陈毅这一思想对于基本完成上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其改造起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在新世纪 ,对于我们正确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重视培养新一代的先进工商业者 ,发挥其在新世纪的作用 ,是极有益的。一上海解放初期 ,党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11.
潘鈜 《党史纵览》2001,(4):11-13
上海外滩上有一座小广场,广场中间伫立着一尊塑像.塑像身材魁梧,面带微笑,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身体微侧,左手叉腰,胳膊上搭着一件大衣,右臂自然下垂……他就是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52年前的5月,他统率大军解放上海,担任军管会主任兼上海市市长.1954年秋奉调国务院担任副总理,仍兼任上海市长,直到1958年2月,陈毅在上海工作、生活了整整五年,和上海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新中国成立52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上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上海全市人均收入已达4180美元,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地区)水平.今天的繁荣离不开建国初期的创业,上海人民不会忘记陈毅领导上海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进行经济恢复和建设的那些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12.
陈毅1929年8月的上海之行,为纠正中共中央"二月来信"的错误认识,制定"九月来信",使革命重新走上正确的轨道,立下了卓越功勋。然而,陈毅的这次上海之行充满了艰难险阻,其付出的辛劳,鲜为人知。巧演"抓小偷"陈毅"被绑"入沪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工商界的统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总路线宣布以前,中共对工商界的统战目的主要是推动工商业者接受《共同纲领》,要求爱国守法、积极经营;总路线宣布以后,中共对工商界统战的主要目的是除了爱国守法、积极经营,还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华南分局对广东省工商界人士成功的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是中共统战政策得以贯彻、社会主义改造得以实现的关键,工商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造成了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危机.自大革命失败之后,一度沉寂仿煌的上海资产阶级也随着民族矛盾的急剧上升.从九一八到八一三这一时期,先后发起了一系列爱国民主运动.这既推动了全国抗战高潮的到来,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拟就这一运动的过程和它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贡献作一概述。从九一八到八一三这一期间的上海资产阶级的爱国民主运动,概括的说,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活动和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形成,是在东北九一八事变2后到上海一二八战争前后.在此之前,上海工商界人士…  相似文献   

15.
关于陈毅与陈丕显的相交之深,从陈毅之子陈丹淮的回忆中略见一斑: “我记得那是1953年,全家从南京迁到上海后。一天,父亲陈毅、母亲张茜带我去西郊公园玩,遇见了也是带着小孩的一家人。父亲就让我叫两个个子不高,但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陈毅诞辰100周年的时候 ,人们很自然地缅怀起上海解放初陈毅那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的风范 ,他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严格纪律上海这个城市 ,在旧社会 ,一方面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 ,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但另一方面 ,上海又是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毛泽东曾把进上海说成是“中国革命过一难关”。陈毅在丹阳南下干部集训和入城以后 ,一直告诫同志们 :“我们一定要把上海‘染红’ ,绝不能被它‘染黑’。”陈毅强调要严格入城纪律 ,认为这是“入城政策的前奏”。在规…  相似文献   

17.
陈毅的家风     
<正>陈毅元帅一生坚守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以党性修养修身正己,以优秀家风齐家教子,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严守家风陈毅十分孝顺双亲,但绝不因此放弃公心。1950年春,陈毅时任上海市政府首任市长,他远在四川老家的父母与儿子阔别20多年后,终于在组织的邀请下来到了上海与陈毅团聚。陈毅感恩在心、喜出望外,对父母照顾有加。这次会面,父母原本准备在上海安家。  相似文献   

18.
<正>我第一次见到敬仰已久的陈毅同志,是在上海。那是1954年的夏天,我国驻印度大使馆参赞康矛召同志和我被外交部委派带领一批参赞、武官和秘书到上海参观学习,没想到身兼华东和上海党政军多种要职日理万机的陈毅同志竟然对我们这个小团体给予了亲切周到的关怀。重视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回国参观上海后来成为我的好友的俞沛文同志,当时是上海市的外事处处长。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南京路外滩,耸立着一座陈毅铜像,这里的广场被称作“陈毅广场”。上海人民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永远怀念这位解放后上海第一任市长。他为上海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他的雄才大略,领导艺术、品格、气质、风度,永存在上海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之中。尤其令人难忘的,是他对老百姓的一片爱心,事事处处为人民着想,在解放初有几件事永远铭记在老百姓的心中。那还是他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上海的时候。他要求干部战士严格遵守入城纪律,为了不惊扰老百姓,他提出“不人民宅”,没有找到营房前,一律睡马路,有同志提出异议,陈毅坚定地说:…  相似文献   

20.
调查显示,美国有相当数量的工商界人士在本人的道德标准与企业组织要求之间进退两难。文章以准确的数据反映了美国社会工商界道德观念和行为的现状,并根据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勃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分析了经理人员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文章分析了美国宇宙飞船“挑战者”号的失事这一案例,提出了现有的伦理道德理论和标准能否恰当地解决新技术、新形式组织和新的社会制度带来的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