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青年》2014,(5):60-61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  相似文献   

2.
在 2 0 0 2年 4月发生未遂政变和 1 2月开始的持续两个月的全国大罢工后 ,委内瑞拉政局一直持续动荡。反查派和拥查派继续尖锐对立 ,斗争激烈 ,街头示威游行时有发生。 2 0 0 3年 1 1月 2 8日至 1 2月 1日 ,在美洲国家组织和美国“卡特中心”的监督下 ,委内瑞拉反对派又大张旗鼓在全国征集签名。 1 2月 1 9日反对派向全国选举委员会提交了 340万人的签名 ,就是否罢免总统举行全民公决。现在 ,全国选举委员会正在清点并核查票数 ,公民投票的前景还不明朗。尽管 2 0 0 4年 1月3日副总统何塞·维森特·兰赫尔声称委内瑞拉全国一切正常 ,查韦斯…  相似文献   

3.
1董锄平又名董冰如,1894年出生,湖北京山人。少年念私塾时即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五四”运动与恽代英、陈潭秋等策动武汉学生运动。1923年2月初,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大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发生了“二七”惨案。在上海领导日华纱厂和海员罢工的董锄...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纵横》2000,(7):15-16
主动提出售台神盾舰的,是美国人;拒绝售台神盾舰的,也是美国人.是美国人玩弄伎俩,还是军售事件另藏玄机?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上,法国人一向被认为是浪漫的一族,尤其是在爱情方面。有这样一个笑话,法国人嘲笑美国人:“你们美国人上数三代,就搞不清爷爷是哪国人了——因为美国的历史太短。”而美国人反唇相讥道:“你们法国  相似文献   

6.
"1300"运动是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一次运动,这次运动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938-1939年仁安羌和稍埠石油工人大罢工和"饥饿进军";1938年的反穆斯林运动;以及1938-1939年的学生抗议运动."1300"运动促使缅甸人民更加团结,民族主义意识空前高涨,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进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7.
1996年底,蒙古国退伍军人联合会、全国总工会等纷纷向政府提出改善待遇、提高工资的要求,并警告:如不满足,将使斗争升级。1997年3月初,医务界又开始了全国性大罢工。这是1996年6月30日蒙议会大选中西方所称的“蒙古国真正民主派”——以民族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为主组成的民主联盟,战胜执政75年的人民革命党于7月上台执政以来渐次陷入困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5月反对派发动示威游行以来,泰国政局持续动荡不安,且愈演愈烈,发生了反对派占领总理府、财政部等国家机关的严重事件。终于,泰国沙玛政府于9月2日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然而,反政府势力不仅没有任何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示威活动的组织者已经串通43个国有企业,决定从9月3日起举行大罢工。泰国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现在又是该组织的轮值主席国。  相似文献   

9.
1月22日,新华社發表了我国1959年国民经济發展情况的新聞公报。公报說明,我国人民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实現了1959年继續大跃进。1959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比1958年增長了31.1%,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長了39.3%,农业总产值增長了16.7%。同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每年平均增長速度相比,1959年工农业增長速度提高了一点九倍。在主要工农业产品中,鋼的产量达到一千三百三十五万吨(不包括土鋼),比1958年增長67%;煤的产量达到三亿四千七百八十万吨,增長29%;粮食产量达到五千四百零一亿斤,增長8%;棉花产量达四千八百二十万担,  相似文献   

10.
我关心的是那种只能称作是对美国政策的误解,也就是有时在国内、有时在国外反跌出来的相信美国正在从亚洲撤出的看法。这种感觉完全是错误的。美国现在和将来都仍然是太平洋的一股主要力量,而不可能是其他别的情况。甚至在二百年前北美洲的西海岸还属于西班牙人、英国人和俄国人所有的时候,美国就已卷入了亚洲事务。现在美国人依然跟亚洲有着深远和广泛的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1.
张茗 《国际观察》2004,(6):66-72
作为一个欧洲人 ,作为一个 19世纪重要的观察家 ,托克维尔的美国观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他认为 ,美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 ,美国的环境、法制和民情共同为它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是一个以白人为主流、个人主义为原则、利益为纽带的平等社会 ,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好动的商业民族。他预言 ,它不仅将扩展到太平洋之滨 ,而且将成为世界第一海上强国。托克维尔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当时欧洲对美国的看法 ,而且有助于我们了解杰克逊治下的美国 ,有助于当代美国人重新审视自己 ,也让我们得以一窥 19世纪早期欧洲人的美国观。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东欧裔人的活动及其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冷战这个特殊的国际背景,使冷战期间美国东欧裔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势.美国东欧裔人的活动十分繁杂,对其作用和影响的评价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政治和历史的角度,对冷战期间美国东欧裔人活动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尝试性探讨,希望藉此对他们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也希望多一个了解冷战史、透视冷战史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0月1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成立以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主席、总统办公厅主任丘拜斯为副主席的“特别委员会”,专门负责监督国家的税收工作。这是俄罗斯入秋以来财政状况严重恶化后的一项应急措施。目前,俄工资和社会费用方面的拖欠已超过40万亿卢布,截至9月初,退休金欠款已达10.7万亿卢布。拖欠工资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首先是远东地区的煤炭和电力工人为要求发还拖欠工资而进行大罢工,接着这股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近几十年来以海纳百川之势大力吸引海外人才,使得美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被称为“模范少数民族”的华族,虽然人数不多,据2000年美国的人口统计只有2,432,585人,占美国全国人口281,421,906人的0.86%,即每万人中有86个华人,但美国华族在美国社会的突出表现令人鼓舞。他们为美国社会的现代文明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辛心血,以致有的美国人戏称:“美国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智慧在华人的脑袋里。”这是美国华人人才众多的鲜明写照。从科技教育界来看,据统计,20世纪末在全美有十…  相似文献   

15.
吃在美国     
把鸡肉从冰箱里拿出来 ,放进微波炉或烤箱加热至熟 ,蘸上自己喜爱的佐酱 ,加几片面包 ,喝杯冰镇饮料 ,这便是普通美国人的普通一餐。领教过美国餐的中国人常感叹美国人不会吃。这里面大约有两层意思 :一是同样的东西用中国烹调方法做出来会好吃得多 ,二是用美国人的办法做出来的食物大多数中国人恐怕都难以下咽。美国人吃饭可能用“进食”来形容更恰当 ,即以最简单方便的办法摄取必须的营养。拿最大众化的汉堡来说 ,其中面包属淀粉类食物 ,生菜番茄属果蔬类食物 ,肉饼、鱼片属蛋白质类食物 ,抓在手里几口吃下去 ,基本的营养都有了 ,做起来吃…  相似文献   

16.
美国越南人族群是美国多民族大熔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难民潮导致了美国越南人族群数量的激增。他们抵达美国后通过不断努力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为其政治参与创造了条件。美国越南人族群在过去30年间的政治参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最初单纯重视游行示威,到逐渐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到美国主流政治生活中去。他们的政治参与还存在着明显的右倾保守化、发展变化迅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以后,西方的东南亚研究曾一度走向衰退.然而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亚洲人,特别是东南亚人的移民浪潮冲击着美国这个"民族熔炉",使其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美国西海岸成了亚裔和东南亚裔美国人聚居的地区.因此,加利福尼亚大学成为研究亚裔美国人的中心.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为西方的亚洲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一、序言关于印度尼西亚华侨问题的研究,战前是由荷兰人进行的,但战后荷兰人研究印度尼西亚华侨问题已经消声匿迹了,而代之以美国人的研究为中心.考察一下美国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就知道美国研究印度尼西亚问题的中心庚纳尔大学,同样也是研究印度尼西亚华侨问题的中心.以由于研究泰国华侨问题而享有很高评价的G.W.史纳(G.William Skinner)为中心,现在已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前,一种流行的看法是欧洲是—个地区性大国,美国是一个全球性大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美国人谈论“全球性”的时候所想到的并不是非洲,甚至不是中东,而是远东。美国人将注意力投向远东,不单单是因为越南残酷的战争仍然牵扯着人们的心绪,而且当时美国外交上的目标是要  相似文献   

20.
美国民众如何看待崛起的中国?对中国的印象如何?普通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是盟友还是敌人?他们主张如何处理对华关系?从众多资料可以看出,当前美国人对中国的认知还普遍存在着明显的狭隘性,这些认知也在影响着中美两国政府的政策取向。美国民众的中国观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的长期交互影响而形成的。因此,要使美国民众对中国有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认知,改善中国在美国的社会形象,将是一项漫长的综合性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