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和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讨论会于12月18~21日在我院举行。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我院院长彭禹贤受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黄丽满的委托,代表省委和省委统战部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杨应彬、郑群、黄浩、祁烽、曾近义、杨奎章,原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司徒梅芳等出席了大会。来自中央、北京、山西、重庆、天津、青海、内蒙古、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凝聚力 ,是指中华民族整体与民族成员之间 ,在民族认同基础上产生的吸引力、向心力以及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台湾问题在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 ,为圆满解决港、澳、台问题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奠定了基石。一、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 ,虽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海峡两岸至今尚未统一 ,但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这种不可分割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宗教问题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巩固和扩大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宗教工作,必将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经济结构调整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明确提出“十五”期间,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主线。围绕如何深入学习与贯彻中央在“十五”期间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党校进修二班学员就“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题举办了一期学员论坛,全体学员参加了研讨。江苏省淮阴市市长陈从亮、山东省聊城市市长郭兆信(其发言已经单独发表)、上海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局长胥传阳、国务院体改办国际体制司司长王东江、外经贸部机电进出口司司长常晓村等五位学员畅…  相似文献   

5.
宗教问题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较大的影响。做好宗教工作,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因此,必须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巩固和扩大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国内民族因素问题丰富和复杂.民族素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民族素质状况制约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提高民族素质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内部的族际关系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极为重要的表现,中华民族内部族际关系的好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强弱的重要反映,发展族际的平等、和谐、团结、互助、协作关系,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各民族的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只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差距,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攻坚阶段,一些矛盾和利益冲突问题凸现出来,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面临严峻的挑战,因而关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综合国力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综合国力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5月14日至16日在广东顺德市举行。此次研讨会是广东十几年来开展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又一深化。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统一战线的支柱和灵魂,及时了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研究,对于深入推进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现将此次研讨会观点综述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26—27日,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在广州举行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期间,召开了"以人为本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研讨会,来自全省和省外特邀的专家学者6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围绕着"以人为本与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广泛、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著名讲话中指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这里明确提出了中华文化是“精神纽带”的科学概念,深刻阐明了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着力强调了在实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要注重发挥这一有中国特色的“精神纽带”的作用,也为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个民族都具有民族凝聚力,因为民族凝聚力是具有普遍性真理的普遍现象.这是由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形成的基本因素是相同的,如相同的地域,相同的种族,相同的经济,相同的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不管在历史纵向上,还是社会横向上,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都贯穿、融汇着非公经济的发展,在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过程中,也应处理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系统总结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迪,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与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于2005年7月17至19日在惠州罗浮山举行"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座谈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林若(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郑群(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陈达明(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杨奇(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秘书长)、赵元浩、钟莹等同志,以及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邓洪军和专家学者近30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就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期编发的一组短文,反映了与会者对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所作的另一层面和视角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系统,社会利益群体是该系统的要素,要研究各种要素的 状况,通过由党和政府作主导的协调,才能使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优化,产生强 大的功能,即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能使该民族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以确保其生存发展并与之相伴始终的内在力量。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三个构成要素——民族整体对各民族成员的吸引力、各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以及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我们应当理性认识并切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领土范围内,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国国家凝聚力这两个概念是同一关系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这两个概念是属种关系概念;在台海两岸关系上,现在台湾当局不承认两者在中国领土范围内是同一关系概念.从逻辑上探讨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对于在实践中加强和扩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工作、增强中国国家凝聚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一阐述在理论上回答了统一战线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内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重要纽带,我们之所以抵抗住无数次的分裂与侵略,中华民族凝聚力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更需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统一战线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统一战线永恒的主题就是"大团结、大联合",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统一战线推动着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使民族凝聚力得到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18.
民族凝聚力与国家综合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内在动力。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中华文化建设,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系统总结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迪,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与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于2005年7月17至19日在惠州罗浮山举行"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座谈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林若(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郑群(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陈达明(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杨奇(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秘书长)、赵元浩、钟莹等同志,以及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邓洪军和专家学者近30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就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期编发的一组短文,反映了与会者对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所作的另一层面和视角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各成员结成统一整体的内在力量,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民族向心力和社会整合力。民族心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自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灵魂。汉民族先进文化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合创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认同优秀文化的民族传统和共同主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涵,反对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价值尺度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中国国家统一、发展中国制度文化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