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生九件事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一、孝老。就老人的恩情和寿数而言,熬一碗粥跑过去端给老人都不为过。当年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却应斩钉截铁。别的事可以不急,  相似文献   

2.
<正>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晚辈给长辈拜年,都是在正月里。可腊月二十三晚上,在京郊偏远山区当大学生"村官"的外甥就匆匆来给我拜年。他说,三十晚上要赶回村里和乡亲们包饺子、放鞭炮,只好提前给您拜年了。  相似文献   

3.
吴彬 《党史纵横》2007,(3):58-60
因为父亲廖仲恺、母亲何香凝是孙中山忠实追随者的缘故,廖梦醒从小就与宋庆龄熟稔。而从抗战时期开始,廖梦醒又长期在宋庆龄身边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们虽然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但依然保持大量的通信往来。廖梦醒与宋庆龄的关系,可说是亦亲亦友。从辈份上来说,宋庆龄是孙中山夫人,是廖梦醒的长辈;但从情谊上讲,她们更象朋友,特别是在晚年时她们很少见面,就通过大量的书信来表达相互间的关心和体贴。  相似文献   

4.
人生九件事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 一、孝老。就老人的恩情和寿数而言,熬一碗粥跑过去端给老人都不为过。当年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却应斩钉截铁。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  相似文献   

5.
人生九件事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 一、孝老。就老人的恩情和寿数而言,熬一碗粥跑过去端给老人都不为过。当年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却应斩钉截铁。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  相似文献   

6.
正一从1998年秋开始,我根据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邬吉成叔叔(在以往的交往中我一直称他为叔叔,但本文涉及多位长辈,为了便于叙述,后文都将对长辈的称呼予以省略,邬吉成名后的"叔叔"二字,只在开头结尾两个自然段中使用)的追忆口述和提供的文献资料,撰写了几篇他亲历与闻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他在1970年的庐山会议期间的所见所闻,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警卫工作全过程,1976年在拘禁"四人帮"行动中承担的局部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2011,(2):39
"干部廉不廉,不妨看过年",这是时下坊间流传甚广的一句民谣。在我国,历来有过年长辈给小辈发"红包"的习俗,寓意让小辈来年平安、发财、高升。而如今,这一习俗在官场上已被演绎成为一种交易的手段:一  相似文献   

8.
<正>年休假,对体制内的人来说,是谜一般的存在。有人为之欢喜,因为有领导带头;有人为之犯愁,因为工作总脱不了手。虽然经过几十年的"进化",年休假已经在人们眼中从不好好上班变成了应得的权利,大家按法律法规的明文执行就对了,但如今各地各单位在执行上偏偏各有细则,也就产生了许多"穷讲究"。  相似文献   

9.
<正>高帆在11月25日的《解放日报》上撰文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被称为"金砖四国"的巴西、中国、俄罗斯和印度,都希望通过刺激内需来规避外部波动,但在具体做法上却大有不同。比如印度,企业就倾向于通过"反向革新"  相似文献   

10.
党员干部要处理好"公"与"私"之间的关系,既要重情感,又要守纪律明底线。毛泽东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也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人。他忙于公务但不忘为人父的责任,关心子女的成长教育,为他们树立榜样,塑造良好家风;他尊重长辈、关爱亲人、坚守原则,妥善处理亲戚关系,不以私人关系干扰公共事务;他尊敬师长、友爱同窗、关心同事,为人处世情理通达又恪守纪律,不徇私情、不碍公务。毛泽东处理"公"与"私"关系的智慧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上级在指示下级时常说"要提得起,放得下";教师在教导学生时常说"要提得起,放得下";长辈在教育下辈时常说"要提得起,放得下"。提起需要力量和恒心,放下需要勇气和智慧,提起不容易放下更难。《放下的智慧》这本书阐述了人应当具备像儒家、道家、佛家所教导的"孝德为本"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媒人     
正乡村道路上出现的迎亲嫁娶队伍,谁是媒人还是很好辨识的。按照马蹬坝的习俗,媒人要"带路"。所以,走在迎亲队伍第一个的,就是媒人。媒人后面,依次是男方长辈中的提亲者、手拿两把雨伞的新郎官、吹吹打打的唢呐锣鼓乐队、抬着挑着各种迎亲彩礼的人员等。虽然过去的婚姻大事基本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其实媒人要撮合成功一桩婚事,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碰上双方门当户对的,媒人的辛苦或会少上几分;如果男女家庭经济条件悬殊、地理环境迥异,即便年轻人相互颇有好感,同样不能少了媒人在双方父母之间穿梭协调。其中,个  相似文献   

13.
<正>经常听长辈们说:"人生啊!健康平安就是幸福。"可是未经世事的我,怎么也理解不透这句话的含义。日子朝朝暮暮地过去了,岁月淹没了往昔的伤痛。积淀多年的生活体味与人生的感悟之后,我终于发现,原来人生不过是一种过程,途中有坎坷和磨  相似文献   

14.
人生九件事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孝老。就老人的恩情而言,熬一碗粥跑过去端给老人都不为过。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行善。行善等不得发达之时,等不得日进百金之日,最穷的人也能行善。健身。身体不是永动机,对身体的修补、建设统称健身。健身不能等。  相似文献   

15.
官饭的学问     
饭局,在官场上一直为人所重视,吃饭在官场上也历来有学问,重点就在这个"局"而非"饭"上。我们认为,在一年多来高层强力带动下,地方"饭局"的变化非常明显,但中国官场传统的饭局文化,仍需努力才能完全"破局"。  相似文献   

16.
清官的传承     
曾晖 《廉政瞭望》2013,(7):29-31
有人说,在众多曲艺形式中,川剧高腔的"一唱众和"最适宜用来表现清官。戏里的清官安贫乐道,有胆有识,正是四川官吏的现实写照。不但古代如是,及至近现代,一以贯之。笔者生于1990年代,对清官虽未有太多观感,但也依稀从长辈的追忆里体味到这样的品格传承。  相似文献   

17.
称呼与奴性     
怎样称呼人,内中大有学问。称呼,常常能准确地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上下、长幼、亲疏关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地位的高低尊卑。长辈叫小辈,可以直呼其名,小辈只能按称谓呼唤长辈。朋友同事,关系亲密,或称老张小李,或直呼姓名,不拘一格,比较亲切。称呼上级,情况略为复杂些。有在职务前冠以姓氏的,有视年龄、地位、身份称为“某老”、“某总”的。一般对领导干部的称呼,通常是姓名后加同志;对于在群众中  相似文献   

18.
宋诚 《前线》1963,(21)
谈起思想和生活作风问题,许多大学生对学习和继承革命长辈的艰苦奋斗传统都有实际体会。但是,也有人这样回顾了自己几年来的变化:“在农村上小学,得自己动手到井边打水,用水很爱惜,一盆水洗了脸不算,还要洗衣服、洗脚;到县城上中学,有电井,每天定时压水,用水也还知道节省;到北京进了大学,自来水龙头  相似文献   

19.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4,(19):65-65
正赫鲁晓夫被"宫廷政变"废黜,柯西金因遭强势利益集团挤兑被迫辞职,戈尔巴乔夫从"改革"到"改制",苏联历史上这三个重要改革者的结局,都与一个人有关,就是勃列日涅夫。如果说他在改革上无所作为,但在扼杀改革上却是颇有"建树"的:他参与搞阴谋,颠覆了一个敢想敢干的赫鲁晓夫;通过打击排挤,压垮了一个温文尔雅的柯西金;他把国家拖到一团糟的地步,使接手者不改革不行,改革也不行,逼出了一个章法大乱的戈尔巴乔夫。结果没过几年,苏联这个"大厦"就坍塌了。但与其把勃列日涅夫看作一个人、一个政治领袖,不如更准确地说,  相似文献   

20.
宫维民同志: 每当与人交往时,经常会遇到那些为人父母者为能给子女留下些什么而忧愁,为人子女者也为长辈能给自己留下些什么而津津乐道的情况。您说做长辈的究竟应该给子孙留下些什么呢? 四平 老于 老于同志: 给自己的子孙留些什么,这是摆在每一个长辈面前的一个实际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生活中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离休老干部、某军区司令员陈洛平同志临终时对三个子女说:“你们不要指望我有什么财产留给你们,只有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留在我身上的三块弹片,以后分给你们一人一块留做纪念,看到它就应该艰苦奋斗,努力工作。”陈洛平给子女留下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无价之宝,即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对我们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