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艳丽 《新长征》2011,(9):18-1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世界观上从"人类中心主义"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在价值观上摆脱以GDP为中心的评价模式,向以人为本"以富民为终极目标"导向的理念转变。对此,省委书记孙政才指出:"富民强省,富民是前提,是保障,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固定资产投资再多,GDP速度再快,老百姓不富裕,生产生活条件没有改善,那种经济发展没有意义。"同时他还强调"提高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仅是刺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贵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在全省部署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个不含水分的、群众得实惠的、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心中要始终牢记一件事,我们的梦想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与全国共同进入小康。"在今年贵州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赵克  相似文献   

3.
(一)金杯、银杯、万千奖杯,不如老百姓的声声口碑;金奖、银奖、万千奖项,不如老百姓的声声颂扬。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呼而百应;失民心者,失天下,百呼则不应。因此,我们要在思想上尊重人民群众,在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人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人民群众,在心坎里装着人民群众。所以,我们要坚决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勤政,为民谋利。  相似文献   

4.
《党员干部之友》2013,(10):58-58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群众利益无小事",柴米油盐等问题对群众来说就是大事。老百姓可能不关心GDP,但他们关心吃穿住行,关心就业怎么办、小孩上学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怎么办,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切实把发展的理念转变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会亮 《先锋队》2013,(22):46-47
要想赢民心,就得心爱民。爱民之心,通俗来讲,就是要心里装着老百姓,时时刻刻想着老百姓,事事处处贴近老百姓。这不仅是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和根本保证,也是我党执政的宗旨和目的。在全力推进小康社会建成的今天,能够培养和拥有一颗真诚的爱民之心,对于广大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     
如果改革不彻底,铁路企业引进竞争机制和铁路总公司分拆不合理的话,铁路的垄断就会由政企合一的垄断演变成一个大垄断企业的垄断,垄断的合法化、合理化比过去政企合一时代的垄断更糟糕。——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管理室主任刘斌谈铁路改革中国的经济增长存在水分,而这主要是由大量投资造成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经济学家成思危指出,所谓含"水分"的GDP有三类:第一类是豆腐渣工程;第二类是无效GDP,即建设时有GDP,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7,(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倾情倾心倾力推进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强调:"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都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增进人民福祉是我们的重要使命。自  相似文献   

8.
莫荣 《当代贵州》2010,(23):39-39
<正>我们国家在"十二五"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就业优先。为什么?因为在国家发展的四大支柱(通货膨胀、国际贸易、GDP、就业)中,通货膨胀和国际贸易是肯定不会拿来作为重点的,剩下就是GDP和就业谁优先的问题。过去我们将GDP置于优先位置,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个已经行不通了。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现在都乏力了。所以我们把就业提到了优先的位置,而就业恰恰是带动消费的动力,这样又能够促进GDP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石勇 《廉政瞭望》2014,(1):49-49
<正>原湖北省副省长郭有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落马。他主政宜昌12年,用4年时间将宜昌的GDP从1000亿元做到2000亿元以上。得知郭有明出事后,有位老领导在日记里写下了"GDP害死人",言下之意不言而喻。其实GDP没有任何罪过,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要有一个标准,没有GDP或许就有了其他的说法。错的不是GDP,而是不正确的考核办法,是分不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GDP。郭有明的落马,是因为他在工作中忘记了自己是谁。他在工作中与商人勾肩搭背,进行权钱交易,帮助不法商人侵害公众的利益,这和GDP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10.
李先秋 《实践》2013,(9):11
近日,在谈及审计、廉政等工作时,中央领导反复强调"要让老百姓看得懂"。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提醒我们做任何事,始终都要想到老百姓;二是告诫我们要向人民群众说真话、交实  相似文献   

11.
<正>题记:她是十九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更是村民眼中的"最美乡村医生"。她没有惊天动地,只是一点一滴。她坚持、敬业、奉献,她贴工、贴钱、贴上青春,贴近了老百姓的心……这一切,因为责任,因为爱得深沉。一腔热血与激情,一路奋斗与赤诚。她四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她是钟晶,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80后乡村医生。10年,最美好的年华在乡村度过。从北京参加党的十九大回来,钟晶一直沉浸在  相似文献   

12.
<正>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老百姓总是认为不利于自己而不予支持信任。这就是"塔西佗陷阱"。这种情况在我们党有没有,习近平总书记说,情形当然没有这么严重,但脱离群众的危险,确实值得我们警醒。  相似文献   

13.
古话说:"在其位,谋其政",就领导干部而言,这个"政",至少应该包括四个内容: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管坏事。一是做好事。多为老百姓做好事,这是领导干部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不想做好事、做不了好事,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我们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而衡量是否"德才兼备"的一个重要因素应为是否具备为老百姓做好事的强烈愿望和为老百姓做好事的真实才干。没有为人民群众做好事的强烈愿望和真实才  相似文献   

14.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党对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2011年,中宣部作出安排部署,要在广大新闻工作者中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是我们党对新闻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环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常常是一户群众一个山头。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坚持心系老百姓,坚持“三贴近”原则,带着感情做好山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2012,(24):57
"三贴近"强服务,以群众满意作为推动工作的强动力在全面正确履行检察职能的同时,始终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的民生问题作为着眼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着力点,把检察职能向社会延伸,向老百姓贴近。一是贴近群众,开门接访。推行首办责任制,检察长接待日制度,实行开门接访。为方便群众,在办公楼内专门设立了候谈室,大厅安装了大型电子显示屏,24小时滚动接访指南,做到24小时有人接访,实现了越级访、进京涉检上访"零"目标,接待室被授予吴忠市文明接待室。  相似文献   

16.
1993年我走上了沈阳市铁西区信访办主任的领导岗位。我感到,信访办就是为上访老百姓分忧解难的地方,信访办主任的最高天职就是为上访的老百姓办实事。因此,我为自己制定了行为准则,这就是心里想着老百姓,感情上贴近老百姓,行动上为着老百姓,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相似文献   

17.
政坛好声音     
<正>"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浙江舟山定海区新建社区村民座谈时表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如果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完成这样的历史重任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8.
<正>河南省省长谢伏瞻4月27日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说,GDP增速再快,一堆人得病,那要财富都干嘛用?环境也是生产力,招商引资,没有优美环境、优良空气,哪些愿意来?治理大气污染,关键是看是否真下决心去管、去治。虽然不能"一针见血"、马上见效,但相信经过几年治理,会让河南的天空清朗起来。让老百姓呼吸上一口新鲜空气,这个要求不过分。谢伏瞻说,到底大气污染是怎么来的?仅仅靠刮风能换来蓝天白云吗?其实大家心里明镜一样。PM10显然不是汽车尾气排出的,罪  相似文献   

19.
点睛之语     
正"把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群众办实事。老百姓不会早晨起来讲今天GDP是多少,他的感觉就是孩子读书、看病、出行、停车、油盐酱醋,这些都是实事,要做实。"——近日,江西省委召开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座谈会,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在讲话中指出:"每年都要办的实事要回头看看,一茬接着一茬,一任接着一任,把民心事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解决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2012,(13):40-41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白天,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老百姓干农活;晚上,盘腿坐在黄土窑洞炕头与老百姓拉家常……"这小伙子就是我们村的村官。"一位村民指着存水井旁的张红东说,"这位村官真好!他自从来到我们村,就时常奔波在公路上,也时常出没在田间地头,给我们村带来了技术,也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