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资源富集,区位优越,是一块具有独特发展优势和巨大开发价值的“龙口宝地”。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加快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这是黄河三角洲开发跨世纪工程面临的光荣任务。 一、战略目标 东营市成立以来,根据黄河三角洲资源条件和开发实际,借鉴国内外石油城市的发展道路,研究确定了“从石油勘探开发起步,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石油化工,逐步建立面向国内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委、省政府把黄河三角洲开发确定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列入了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为功能定位的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论及中国人口问题,由此构成了其人口思想。通过考察这些论述,我们发现孙中山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忧虑中国人口过剩到批判“人满为患”论的转变,形成其人口思想中的一个从悖论。本主主要介绍这个悖论的具体情况,并探讨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比较制度优势与模式化悖论——以苏南模式为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变化的制度环境中,制度变迁既非以“自执行”方式自发完成制度变迁过程,也不会由于“路径依赖”而必然陷入良性或恶性“锁定”,而是呈现出发展—停滞—新发展螺旋上升之“间隔性制度变迁”过程。任何制度优势都只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比较制度优势”,若将一种制度模式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比较优势理解为恒定优势,就极易导致制度僵化与制度惰性。而多模式竞争能促使各模式保持对环境变化敏感性和快速反应机制,有助于形成多元、持续、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因而成为“制度模式化悖论”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5.
《试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战略》分两大部分: 一、开发黄河三角洲的优势条件与约束系统。主要是根据现已掌握的一般材料,分桥三角洲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优势和不足。 二、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初探。是本文的主要部分。提出战略规划不仅要体现前景和目标,同时应展示达标的过程和步骤。并试图以“系统”的观点,提出开发黄河三角洲的总体战略。然后从其系统结构、阶段部署和基本策略三个方面分别予以阐述,在系统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开发;分两步走的立体作战态势;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委五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将建设“海上山东”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两项跨世纪工程,这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东营市既是黄河三角洲的主体,又是“海上山东”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加快“海上东营”建设,推动东营黄河三角洲开发,将对实施两项跨世纪工程产生决定性作用。 一、建设“海上东营”,发展五大海洋产业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宝库。科学家预言:人类的未来在于海洋,随着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和海洋国土开发,下世纪将是“海洋世纪”。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道德悖论研究借助逻辑悖论研究的方法悄然兴起,发展很快,但关于“究竟什么是道德悖论”的问题仍然存在重要分歧,受到否定性的挑战。其所以如此,与没有准确把握道德悖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及逻辑悖论研究对于道德悖论研究的方法的阈限有关。  相似文献   

8.
悖论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论”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在古希腊就有许多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专心致志地研究过悖论。亚里士多德就曾在《智者的论辩》、《形而上学》等名篇中反复讨论过“说谎者”悖论;斯多葛派的克吕西波专门为“说谎者”悖论写了六部著作。中世纪的逻辑学家论述悖论的卷帙比古希腊更为浩  相似文献   

9.
与政府的产生相伴而来的“政府悖论”构成了对人类心智的一种挑战,所谓“政府悖论”是指政府的存在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政府又常常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国家制度的演进表明宪政安排提供了“政府悖论”的制度之解。历史上这  相似文献   

10.
国家规划建设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即将走完10年的光辉历程;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事业,已胜利完成了第一个发展阶段的各项任务。 过去,鲜为人知的黄河三角洲已初步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巨大的资源优势、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已成为国内外社会经济学家研究和讨论的热门话题;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依托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加强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从1982年提出成立“上海经济区”开始,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经历了初步试水、地方政府自发合作与央地协同三个阶段,协同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需在现有行政区划下真正破壁行政区经济,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使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形成合力,各扬所长、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区域面临着同样的任务。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其中人才资源的共享将决定着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源创造效益的程度,并影响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本文从国际环境中人才资源共享涵义变迁出发,探讨伦敦、纽约与东京大都市圈人才资源共享的国际经验,针对当前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源共享突出问题,提出改善长三角区域人才共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不能重复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路子,必须走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成为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措施,建设完善的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三角、珠三角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与两地区域文化的特质密不可分。黄三角区域文化中既存在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在推动黄三角新一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要在认真研究区域情况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构建新型地域文化体系,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文化产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政策。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来,对该区域的发展日益引起政府、学者以及企业家们的关注。利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分析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未来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应把统筹城乡党建放到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总体布局中加以谋划和推进,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为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源自新石器时代的悠久历史 ,留下了丰厚且颇具区域特色的古文化遗存。它是黄河三角洲历史的化石、文明的缩影、文化的载体、智慧的结晶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史料价值、科学价值、旅游开发价值与教育熏陶价值。从事包括黄河三角洲古文化遗存在内的区域文化研究 ,是构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迎接中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三角"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为核心的41个城市,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中三角"经济圈承载着中部崛起的希望,应力争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中三角"是个区域,只有"中三角"四省形成要素资源集聚效应,才能加速共同发展。近几年,江西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区域经济发展较好、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进位赶超后发优势凸显,但从经济发展总量、农业规模、消费水平等方面看,江西落后于"中三角"其他省份。作为同属"中三角"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推动经济发展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区域发展为重点等相关举措值得关注。为此,江西应加快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鄱阳湖生态城市建设、产业集群建设、现代旅游业建设等五个方面建设,积极融入"中三角"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内部在实际利用FDI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上海、苏州遥遥领先于其他14个地区,内部统筹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上海、苏州之外,以实际FDI为标准划分的不同板块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并非想象中那么明显,其中利用外资规模较小的地区正呈现出民资替代外资的态势,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内生性趋势明显;浙江杭州湾地区和江苏中部地区有可能在未来成为长三角新的增长极和集聚中心,同已有的龙头共同支撑长三角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的实施依赖于区域执法和司法机制的完善。建立专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执法协调委员会”,以提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的政策建议,管理专门基金并监督中央的区域资源的使用方向,与地方政府合作协调不同地区利益主体间关系。在现有司法体制框架容许的范围内设立一个特别的司法机构,以解决跨地区的诉讼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