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淬火征途     
从北安到延安,是漫漫长途.我们是一路乘飞机、换汽车,最后坐火车走过来的."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一分队于2021年4月19日抵达延安. 从延安到北安,是长途漫漫.1945年11月15日,党中央派出奔赴东北的干部团用双脚跑赢了国民党的飞机、轮船,抵达北安.他们这一路,走了两个多月,很多路程靠双脚丈量.  相似文献   

2.
易汉文  崔秦睿 《广东党史》2002,(1):47-47,50
延安——广州,山重水复,相隔数千里。但是,任凭座座高山,条条江河,也无法阻隔延安与中大的真挚情缘。  相似文献   

3.
正1949年解放军进城,全国青年学生唱起《延安颂》,延安在全国青年心目中既神秘又圣洁,令他们无限向往。1949年以后,"延安出身"成为新社会的"入门券","延安一代"成为新中国知识界的主导群体。"延安一代""延安一代"指大致出生于1900—1925年之间的红色知识分子,他们于抗战前后进入各根据地  相似文献   

4.
1990年11月20日上午,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在延安城传送:“李鹏总理又回咱延安了!”消息象风一样传遍大街小巷,人们集聚在街头;路口等待着,盼望着能看一眼自己的总理。延安——这块神圣的土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不知哺育培养了多少革命先烈、后代。半个世紀前,年仅12岁的李鹏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和一批烈士的后代来到延安,在这个革命大熔炉里,整整生活学习了5年。延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都怀有深厚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2021年4月19日下午,"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三分队见到了北京大学教授、中共吉林省委原副书记林炎志.作为林枫的儿子,林炎志对记者讲起了当年父亲带领中央派出的干部团奔赴东北创建根据地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1944年7月22日,是延安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三架美国战斗机环绕着宝塔山上空作掩护飞行,一架美国空军C——47型飞机在刚刚改善过的延安机场徐徐降落——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派驻延安观察组的第一批成员抵达中共中央所在地。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延安之行姜东在延安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今天,当我们回顾延安历史,追寻毛泽东等一代伟人战斗生活十三个春秋的足迹时,不能不为毛泽东最大的政治对手─—蒋介石视察延安补上一笔。1917年3月底,国民党占领了被中共中央主动放弃的延...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汇》2022,(3):32-33
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随着投奔延安的青年学生不断增多,在其中一部分体育爱好者的组织下,体育运动在延安逐渐开展起来.其中,有1938年的滑冰比赛大会、1941年延安体育训练班开设的滑冰训练课、1943年的延安市溜冰大会等. 从延安城穿流而过的延河,在冬天冰封以后,就成宽阔的滑冰场.延安体育会的滑冰场就建在城北大砭沟...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代名师"、著名中共党史专家、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党史故事100讲》主讲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当下,邵维正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因此,耄耋之年的邵老能抽出时间接受"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三分队采访,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10.
吕梁巍巍,汾水泱泱.2021年4月21日,"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二分队跨越千里之遥,到达革命老区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追寻1945年中央派出的干部团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足迹,赴一场跨越76年的精神之约.  相似文献   

11.
王锋 《北京党史》2008,(2):60-61
延安,承载了一段非常重要的中国历史,“延安时期,黄土地上,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新中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传统在这里被重新阐释和规范。”无论是研究中国现当代史,还是研究中共历史,延安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巨大存在。《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7月版)是朱鸿召历时数年,在大量查阅文献、档案资料并多次深人延安实地考察,多方采访延安革命老人的基础上写就的。  相似文献   

12.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为了既弄清思想,又注意团结同志,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这个公式的提出,既是总结党的历史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沉痛教训的结果,也是毛泽东处事方式转变的结果.这一转变也是毛泽东成长为党的领袖的助力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根据《邓小平年谱》(1904——1974)披露:抗战时期邓小平有过不同寻常的三次延安之行。  相似文献   

14.
在位于北安市龙江路的北安市第八中学的教学楼里,有一座黑龙江省军政干部学校旧址纪念馆."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四分队来到这里,透过历史的苍茫,打开时光的窗门,翻阅泛黄的资料,追寻当年这所学校的燃情岁月.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初期,我在延安中央军委三局实验室做无线电技术工作.为前方部队装配实验无线电收、发报机,也担任军委总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维修工作,那时,我们的实验条件差,任务重,后来领导让我们把实验室的装配间搬进了广播电台的大播音室里.这样,我们对广播电台的重要性了解得更多了.如原国民党空军上尉飞行参谋刘本善驾机起义,飞抵延安,就是因为听了延安广播电台的播音.此事,震动了国民党蒋介石,他们很害怕我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声音,想破坏延安广播电台.其实,我们早有预见和准备,当敌人攻占延安时,我们已在瓦窑堡某地一个  相似文献   

16.
正内容提要:1.延安整风的历史背景2.延安整风的基本过程3.延安整风的深远影响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不仅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将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而且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7.
2021年4月22日午后,"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三分队记者在北京市一家宾馆见到了张潭的儿子张洪起、张洪溪兄弟俩.提及当年父亲张潭赴北安开创革命根据地的往事,兄弟俩禁不住眼泛泪花.用张洪起的话来说:"父亲一辈子也忘不了北安."  相似文献   

18.
穿越平型岭     
2021年4月24日,沿着恒山山脉蜿蜒曲折的山道,"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二分队一路向北前行,于日暮前赶到了闻名遐迩的平型关大捷主战场——灵丘县白崖台乡白崖台村乔沟. 76年前,中央派出的干部团行经此地时,当年平型关大捷的鏖战痕迹依稀可辨,激励着干部团继续向东北行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与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有着深度的内在关系.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强烈认同,是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事业基础;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一整套正确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是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基础;中国共产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途径,设法把一批批知识分子送往延安,是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解曦 《党史博览》2022,(4):21-24
1947年8月7日,蒋介石到延安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当时,全面内战爆发一年多时间,国民党军也由攻势变为守势.此前的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进攻延安,虽然占领了延安,但得到的仅仅是一座空城.毛泽东、中共中央及延安民众其实在胡宗南部进攻之前早已撤离,胡宗南部因此深陷陕北战场的泥潭.陕北战事久拖不决,使得蒋介石颇为烦躁.而榆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