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学生社是广东青年团成立的一个外围学生组织。成立新学生社开展学生工作既是党、团革命战略调整的反映,也是广东青年团顺应革命形势的策略性抉择。广东青年团在新学生社的成立、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新学生社的领导主要通过社中团员为纽带来实现。新学生社对广东青年团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促进了团组织的扩大,也为青年团的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的文艺,是在一片荒凉的文化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其文艺骨干,最初都是从关内各解放区来的.“八一五”日本投降后,延安马上组织了东北干部团开赴东北.其中包括一大批文艺干部,组成两个文工团.东北文工一团以鲁迅艺术学院为基础,东北文工二团以青年艺术剧院为基础.1945年11月,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也奉命随同延安大学一同迁往东北.鲁艺于1946年秋到达东北,1946年冬到佳木斯,改名为东北大学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另从延安及其他解放区调来一批美术工作者,组成了一个东北画报社.还有从华中、山东来的一批文艺干部、文艺团体分属各部队或散属于各省.这些就是开辟东北解放区文艺工作的主力队伍.  相似文献   

3.
正1947年,当关内国统区广大的青年学生正广泛地进行着一波又一波的"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学潮时,东北解放区的广大青年学生则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政府领导下,正悄然进行着一场普遍而深刻的思想改造运动。东北解放区学运与关内形成的这种巨大的反差,是由东北当时的特定环境和东北学生的思想特点所决定的。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为国内斗争的焦点。蒋介石为了抢占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大量向东北调兵遣将,形成"关内小  相似文献   

4.
1920年至1924年间,毛泽东从新民学会主义之争中意识到创建青年团的必要性,在建团过程中“注重找真同志”;将壮大青年团与开展工人运动相结合,扩大团组织中的工人成分;进入党的领导核心后筹备指导团二大成功召开,为青年团指明前进方向;在国共合作大潮中身兼数职,努力为青年团“播撒种子”,为团的早期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这一时期领导青年团工作的经历,是毛泽东青年团建设思想的发端和重要实践来源。  相似文献   

5.
东北民主青年联盟(简称“民青”)是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组织发起和领导的,东北青年的群众性的进步组织。最早发起于哈尔滨市,逐渐发展到东北三省,后来转为毛泽东青年团。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尔滨青年学生先后参加了青年之家、青年俱乐部、暑期补习班等活动,政治思想水平逐渐提高,产生了在党的领导下组织  相似文献   

6.
回眸凯丰 纪念凯丰同志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岩春秋》2006,(3):51-53
育管理委员会主任。1941年8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任弼时、王稼祥、王明、张闻天、陈云、凯丰组成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同年12月凯丰同志任中央出版委员会成员。翌年1月,被推选为中国青年反法西斯临时委员会委员。1943年3月,中央机构精简,凯丰同志任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委员。1945年4至6月,凯丰同志出席党的七大。会后担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决定派遣大批干部挺进东北,并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凯丰同志被调任东北局委员兼宣传部长。10月赴东北,参加了领导建立和巩固东北解放区的工作。亲自创办《东北日报》,先后兼任《群众》编委会副主任、党报委员会书记、《党的工作》编委会副主编。1948年8月,兼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东北分院副院长。新中国成立前后,凯丰同志于1949年3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1950年9月至1953年1月任中共沈阳市委书记,1951年2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1952年9月,凯丰同志调北京工作,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53年3月至1954年11月兼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院长。1955年3月23日,凯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是随着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与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建设东北根据地和胜利解放全东北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地发挥了组织、鼓舞、激励、推动的作用。 解放区的报纸 东北局成立后,十分重视新闻事业的建立与发展。1945年9月,东北局决定创办《东北日报》,经过筹备,  相似文献   

8.
俞秀松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者和第一任书记。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俞秀松接受新思想,经过对各种主义的比较,确立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他在指导各地建团、发展团的组织、团结教育青年、筹备团一大等方面,对青年团作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13,(11):35-35
<正>粟裕和陈毅在解放战争中创造了光辉业绩,二人被称为"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一对好搭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蒋介石调集500万大军,发动了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成立五大野战军。其中,山东解放区的野战军和华中解放区的野战军合并后,成立了华东野战军。毛泽东发来电报说:在陈毅领导下,司令、政委由陈毅一人兼,战役指挥由粟裕副司令负责。  相似文献   

10.
(一) 随着东北解放战争形势的胜利发展,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的全面展开,以及城乡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东北解放区的商业、贸易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到1947年8月,解放区的商贸工作进入了统一方针政策、统一经营管理的新阶段。 为了加强对商贸工作的领导,1947年8月召开的东北解放区第二次财经会议决定,成立东北贸易管理总局,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之财政委员会,领导全东北解放区的商贸工作。同年10月,东北贸易管理总局正式成立,局长王兴让,第二局长易秀湘,副局长张化东,下设商业处、对外贸易处,并设有毛皮公司、  相似文献   

11.
中央决定派陈云负责筹建中财委陈云离开东北到中央工作,第一个任务是筹建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原来,由于各解放区处于彼此分割的战争形势下,财政经济工作基本上是各自为政。随着华北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中央决定在阜平县成立华北各解放区财政办事处,这是一个各解放区带“联合”性  相似文献   

12.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团和青年工作,始终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我们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有关档案中,选编了邓小平关于青年团和青年工作的一组谈话或讲话,以飨读者。这组文献大部分内容为第一次公开发表,并已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青年_Y-作文献选编》。标题是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13.
青年共产国际(也称青年国际或少年国际)在1924年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东方各国应在共青团组织之外新建“群众民族革命统一青年团”,作为全国性政党来领导民族革命青年斗争,并就中国另建民族革命统一青年团的问题进行了辩论。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和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取消青年国际关于另建民族革命青年组织的决议。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90,(1)
1920年8月,毛泽东收到陈独秀从上海寄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章后,开始在长沙建团。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了一批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新民  相似文献   

15.
宋键 《红岩春秋》2023,(4):54-61
<正>1923年1月3日,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陈湘(又名陈江、陈却凡)首次写信向团中央报告工作,详细汇报了泸县地方团组织的创建情况,题目为《泸县地方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报告——四川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关于团的组织、团证问题给君宇的报告》。除报告外,他还把之前的《泸县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简章》和《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宣言》一起寄出。  相似文献   

16.
习仲勋:毛泽东称“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  相似文献   

17.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在广州召开。“团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并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针。“团一大”因其重大的历史意义而成为中国青年运动的里程碑。本文对“团一大”在广州召开的原因进行探析.认为当时广东独特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展等因素促成了“团一大”在广州的召开。力图揭示广东青年在早期的中国青年运动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任弼时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其伟大革命历程中,自始至终,都与青年团工作联系密切。他坚持党对团的绝对领导,主张团的工作青年化群众化,坚决纠正取消主义和先锋主义倾向,缔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坚持正确的路线,坚持按照无产阶级的原则建设和壮大团的组织,为青年团建设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奠定了基本的工作原则,为青年团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民谋利的共产党,早在1946年3月,在冀鲁豫解放区就成立了治理黄河委员会。 1952年10月,毛泽东到江苏省徐州、河南省兰考、开封、郑州、新乡等地,听取河南省委和治黄委员会的汇报。可见,黄河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心系人民的毛泽东第一次外出巡视农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95年前的创建历程,特别是青年团源起上海,但上海并非青年团诞生地的史实,对于考释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在上海具有历史参照系的意义。以青年团的创建史为参照,尤其是在召开团"一大"前青年团发生的一次反复与重建历史,提示我们必须否弃创党前移说。通过明辨厘清"团先于党而成立"的错误观点,本文强化了以全国代表大会作为创建标志的正确观念。有基于此,文章仔细钩沉青年团"一大"有关文献,还原了青年团"一大"首日大会即宣告青年团正式成立的历史事实,由此与中共一大首日宣告党的诞生历史形成有意义的佐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