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1960年2月开始的引漳入林工程,到1969年7月竣工,林县人民为修建“人造天河”红旗渠奋斗了10年。做为当年的中共林县县委书记,回顾建渠历程,我感触颇深。红旗渠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创业精神,也是我们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红旗与渠     
蒋子龙 《学习导报》2010,(22):56-57
国旗、军旗、党旗、队旗,以及各式各样的奖旗,都是红的旗。但是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当初是谁、又是在怎样的情势下,将“红旗”与“渠”联系在一起,把“引漳(河)入林(县)工程”改称为“红旗渠”的。半个世纪来,无数以红旗命名的事业或单位,只剩下了一个普通的名号,  相似文献   

3.
杨震林 《党建》2023,(7):34-36
<正>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极端困难条件,以大无畏的气概引漳入林,历时近10年在太行山上建成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彻底解决了严重缺水的历史难题。红旗渠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留下了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政声人去后     
杨贵是“人工天河”、“人间奇迹”——红旗渠工程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指挥者。在他任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战天斗地,修建贯穿全县、全长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彻底改变林县“水贵如油”的局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红旗渠》郑雄河南文艺出版社【内容简介】红旗渠是人类历史上的"惊世之作"。20世纪60年代,一群食不果腹的北方汉子,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耗时十年,一锤一錾地削平一千多个山头,修成一千五百余公里的渠道,解决了几十万人的饮水和灌溉问题。本书作者多次采访红旗渠工程的策划者、建设者、报道者,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河南农业战线涌现出两位县委书记的优秀典型:一位是带领群众防风固沙、治理盐碱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另一位就是带领群众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当年焦裕禄病逝在岗位上,其典型事迹经过广泛宣传早已家喻户晓,而杨贵在其事迹还没有来得及广泛宣传时就被打成“走资派”,后来又一波三折。所以,尽管国内外参观过人间奇迹红旗渠的人不少,但真正了解杨贵的人却并不多。杨贵是红旗渠的决策者和指挥者,为了红旗渠,他付出了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7.
张立人 《世纪桥》2023,(3):94-96
林县人民群众在修渠过程中形成了“自立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修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民觉悟提升的光辉典范。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涵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深刻把握红旗渠精神内涵与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内在关联,才能使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伟大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缠绕着一条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工程,始建于1960年2月。林州(原林县)人民靠一锤一钎一双手,创造出了这一人间奇迹,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出林州市区向北20公里,即到红旗渠总干渠。在红旗渠分水苑坐落着一组古朴的建筑群,这就是红旗渠纪念馆。此馆原来叫红旗渠纪念厅,展厅只有三间,2002年才扩建成现在的规模,总占地4000平方米,共七个展厅,展线长316米,展出了210幅珍贵历史照片和修建红旗渠使用过的部分器具。走进纪念馆的《序厅》,迎面墙上"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的金黄大字赫然跃入眼帘,这是江泽民同志的亲笔题词。1996年6月1日,江泽民同志莅临红旗渠。他在红旗渠边赞叹:"不简单啊!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  相似文献   

9.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多层面、多角度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新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从马克思民生观视角对红旗渠精神进行全新诠释,彰显红旗渠精神的民生意蕴:基本要义是对"现实的人"的关怀;核心内涵为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实现路径为革命的实践活动;价值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靳绥东 《学习论坛》2005,21(6):20-23
红旗渠精神是党的先进性的生动体现,是党的先进性转化为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战胜自然,取得巨大成效的光辉典范。弘扬红旗渠精神,必须结合党的先进性要求,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红旗渠精神,使之具有更深刻的思想魅力、新鲜的时代内涵和持续的精神活力,成为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多层面、多角度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新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从马克思民生观视角对红旗渠精神进行全新诠释,彰显红旗渠精神的民生意蕴:基本要义是对"现实的人"的关怀;核心内涵为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实现路径为革命的实践活动;价值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新时代坚定不移地坚持红旗渠精神的实践品格,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实干有为、勇于担当。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趟过改革深水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正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谌贻琴书记的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对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发出的动员令,是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奋力推进"四新""四化"的宣言书。毕节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一是更加强化感恩意识,坚定自觉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上走前列作示范。  相似文献   

14.
政声人去后     
杨贵是当年“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指挥者。他任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战天斗地,修建了贯穿全县、全长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彻底改变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局面,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河南省委、省政府曾特邀杨贵参加了在林县召开的一次会议,当大会主持人念到杨贵的名字时,全场掌声雷动。散会后,等候在那里的几千名群众蜂拥而上,众星捧月般地把杨贵围在中间,抢着与他握手。一位古稀老人满含热泪地说:“老杨,那些年你受苦了,你是我们的恩人呐!”年轻人则在外围有节奏地鼓掌,喊着:“杨贵!…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来中国访问的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河南林县的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是50余年前,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河水到林州的水利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目前,河南当地申报红旗渠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已经启动。  相似文献   

16.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必须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今年4月17日发布并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党员干部是很多的,从焦裕禄到张鸣岐、孔繁森,从李润五到吴天祥、谭彦……他们都以其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爱戴和  相似文献   

17.
<正>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对推进我省新阶段扶贫攻坚作了整体布局、系统部署,发出了扶贫攻坚的动员令。以全会形式对扶贫攻坚工作专题研究部署,这在四川的扶贫开发史上是头一次,在全国也开创了先河,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向贫困宣战,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全会精神集中体现在东明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决定》中。其主要精神和亮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5月26—30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委外宣办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的贵州省外宣主任培训班学习。主要聆听了《全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在博弈中谋势——新闻发布与新媒体运用》《媒体沟通与舆情引导》《公共外交与对外宣传》《回应群众关切提高制衡声音》《重新认识全球化》等专题讲座。学习培训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体会深刻。  相似文献   

19.
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首次提出粮食、棉花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1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1月19日邓小平对香港一代表团说:如果中国的开放政策真的导致了资本主义,那这个政策就失败了。1月25日至引日国务院召开座谈会,决定长江、珠江、闽南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享有经济特区某些优惠条件。2月18日,中央批转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人3月2日至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20.
红军进漳后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其内容、时间、规模、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色:1.以开展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帝国主义出中国为号召,把反“围剿”与抗日联系起来。1932年4月15日,在进漳途中,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名义发表了《宣布对日战争宣言》;4月2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对日宣战,发表了《告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通电》;4月26日又发表了《对日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