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翔梧同志1907年生于河南洛宁县,刘志敏同志1904年生于河南省罗山县,他们分别于一九二五年、一九二七年去苏联留学,一九二八年结婚。回国后先在上海,后到中央苏区江西、福建等地工作。  相似文献   

2.
李翔梧,原名李凤周,1907年生于河南省洛宁县中高村一个贫农家庭。早年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被组织委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转到东方大学任翻译。1928年与河南罗山人、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共产党员刘志敏结婚。1929年李翔梧夫妇回国,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曾任红五军团第十四军第四十师政委、第十三军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红军长征后,任中央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坚持保卫苏区的游击战争。1935年3月在江西会昌壮烈牺牲,时年28岁。刘志敏曾任闽赣省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闽赣省委常委、妇女部长。1935年6月在彰州英勇就义。可以告慰烈士在天之灵的是,198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纪念李翔梧、刘志敏烈士牺牲50周年大会,在洛宁烈士陵园修建纪念碑亭,杨尚昆亲笔题写碑文;家乡的小学改名为“翔梧小学”;《中共河南党史人物传》第四卷发表了《李翔梧、刘志敏传》;新修订的《河南省志》专门设立了《李翔梧传》。  相似文献   

3.
电文称:河南省纪念李翔梧、刘志敏烈士牺牲五十周年大会:值此李翔梧、刘志敏同志牺牲五十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两位烈士在福建为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而顽强斗争的光荣  相似文献   

4.
李翔梧,原名李凤周,河南省洛宁县人,1907年9月24日出生,1925年6月毕业于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同年9月加入共青团,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11月加入苏联共产党.刘志敏,河南省罗山县人,1908年7月16日出生,1926年河南第一女子中学肄业,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  相似文献   

5.
李翔梧同志是二战时期建宁县委妇女部长刘志敏的丈夫,他出生于河南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一个贫农家庭。1924年在开封参加共青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由河南党组织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刘志敏  相似文献   

6.
在青浦领导农民运动期间化名"陈亨" 从1919年至1927年,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近8年间,陈云完成了从一个学徒、店员到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转变.1927年9月底,陈云受中共江苏省委派遣,回青浦领导农民运动.10月初,陈云离开商务印书馆由上海回到家乡青浦县.在青浦领导农民运动期间,陈云化名"陈亨".  相似文献   

7.
3、青年的导师 共青团领袖 1924年8月,任弼时从苏联回到上海。  相似文献   

8.
我参加淮海战役刚结束,1949年1月,就从淮海战场奉命赶赴至三野十兵团政治部宣传部任秘书.4月我在参加渡江战役,解放常州、无锡、苏州,五月解放上海后,仍回到苏州十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驻地.  相似文献   

9.
《党的文献》2005,(4):126-127
1972年,王洪文奉调从上海到中央工作.开始时没有让他担任中央的重要职务,而是委托周恩来培养他,考察他. 有一次,王洪文回到上海搞调查研究,同时为召开党的十大作准备.一到市委康平路办公室,他就急着要找市委写作组的负责人朱永嘉.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易真华和丈夫从上海打工回到绵竹市观鱼镇.夫妻俩经过一番考察,决定走育雏这条路子.他们投资1万元,在家中修了两间育雏室,并购置了设施设备,准备大干一场.  相似文献   

11.
郝在今 《廉政瞭望》2005,(10):52-53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再次转入秘密活动,中央机关又从广东搬回上海。1927年11月,周恩来从东江前线回到上海,并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周恩来的倡议下,于1927年11月在上海建立了中央特利。1928年10月,中共中央还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3人中央特别委员会,直接领导中央特科的工作了解中共情报、保卫工作的历史,必  相似文献   

12.
<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从日本回到国内,1920年4月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后应邀到上海,8月与陈独秀、李汉俊等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的上海早期组织),陈独秀任书记,陈望道任劳工部长。  相似文献   

13.
出卖罗亦农的何家兴 1928年,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结束后,何家兴夫妇回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局主任罗亦农的秘书。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上海,何家兴夫妇感受到了与莫斯科截然不同的气氛,  相似文献   

14.
1930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活捉了国民党“围剿”军的前敌总指挥兼国民党军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此,当时的国民党江西省政府秘书也是张的亲戚的黄信宜通过关系和我党中央在上海接上了头,接头人是龚饮冰。 鉴于上述情况,中共中央决定派李翔梧作为红军代表和我(化名吴思浩)作中共代表,随黄信宜自上海前往南昌谈判释放张辉瓒事宜。我在临行前听说对方许诺的条件是,只要不杀张辉瓒,他们将使国民党朱耀华旅西去投降红军,并  相似文献   

15.
映入眼帘的这张照片,是香山革命纪念馆基本陈列里展示的一张历史照片,它是解放上海时的人民解放军不入民宅,露宿街头的照片.透过它,让我们回到战火硝烟的解放战争岁月. 1949年5月27日,经过十几天的艰苦作战,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5月28日清晨,枪声刚刚停息,刚解放的上海还下着绵绵细雨.上海市民们推开窗户,他们被眼前的景象...  相似文献   

16.
王勇 《党史纵览》2004,(2):41-43
邓演达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革命家,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的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湖北省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邓演达即开始了坚决的反蒋斗争.1930年5月,他从欧洲秘密回到上海,8月间主持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和反蒋活动.到1931年上半年,邓演达领导的革命运动在组织建设和起兵准备等方面,都已有一定规模,在社会上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蒋介石当局极为嫉恨,蒋介石派王柏龄到上海与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密谋,侦察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情况,并悬赏缉捕邓演达.  相似文献   

17.
新华 《党建文汇》2006,(5):51-51
父母烦恼:孩子生活能力差 今年30岁的张琴,1997年从广州外语学院毕业后,到上海一家外企工作,2001年,她随丈夫到了美国。2004年春,张琴一家三口回到上海。张琴发现国内的小孩子才两三岁就有学习负担.孩子们整天忙着识字、学琴,根本没有多少玩的时间。虽然有大人们宠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不少孩子显得孤独,内向,不懂得珍惜长辈的关爱.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5日是王稼祥诞生90周年纪念日。王稼祥在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中.同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先后三次在上海:第一次,1925年8月—10月在上海大学附中;第二次1930年3月从莫斯科回到上海,次年3月上旬离开上海;第三次,1937年3月从陕北到上海,同年6月离开。他能够发展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党的历史上作出诸多重要的贡献,是同他三次在上海受党的培育、锻炼、考验和掩护是分不开的。王稼祥是在五卅运动后,于1925年8月来到上海,转入上海大学附中部高中三年级学习的王稼祥是安徽泾…  相似文献   

19.
留下l%     
话不说尽,事不做尽,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2001年7月的一天,他从上海匆忙回到香港,邀请朋友在九龙旺角一家酒吧觥筹交错,把酒言欢。正值酒酣时,来了三个彪形大汉,挥舞着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九年二月二十日,刚刚由苏联回到上海不久的苏兆征病逝了。一月间,苏兆征离苏前,突然得盲肠炎,瞿秋白劝他动手术把盲肠切除,休息一段时间再走。苏兆征在六大后任政治局委员、中央工委书记,急于回国开展工作,执意要走。瞿秋白只好同意。想不到,苏兆征回到上海后盲肠炎恶化,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