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冯仲云从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到哈尔滨商船专门学校任数学教授。该校位于太阳岛东北200米处,是青岛海军学校分校。冯仲云以教授身份为掩护,在江北区委做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
张金学 《奋斗》2004,(6):20-21
鸡西大学是一所地方性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建校几十年来,学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了全方位的跨越式发展,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门人才。学校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  相似文献   

3.
<正>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曾用关东医学院、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等名称。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文理渗透的多学科、  相似文献   

4.
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中等职业学校是一个说起来容易、想起来空洞、做起来困难的问题,但又是中职学校党组织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事关学校发展大局的问题。几年来,浙江省玉环县职教园区党总支坚持以学校发展为中心,强基础,创特色,扎实推进校本党建,保障学校健康发展,在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和中职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一、开展校本活动,推进党员形象工程建设学校党建攸关学校发展大局,党员形象凝聚学校发展动力。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工作。因此,党…  相似文献   

5.
<正>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28所、广西第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近年来,学校倾力打造以校花向日葵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强化金葵文化内涵建设,为学校发展、学生成才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培育校花向日葵文化,学校建设了占地约20亩的向日葵广场,每季种植36000多株向日葵,为学生营造正能量校园环境。经过精心策划,认真凝练,长久孕育,倾力打造以校花向日葵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培育金葵文化传播载体,让金葵文化更加多元立体。  相似文献   

6.
视野     
《党的建设》2009,(10):59-59
1950—1959:十年十次大阅兵1950年朱德总司令检阅了部队。阅兵分列式以空军学校和海军学校的学员为先导,空军空中梯队的各种战机在步兵进入天安门广场时临空,形成了立体阅兵的场面。阅兵时间为1小时20分。1951年受阅部队共13348人。走在受阅部队最前面的是军事学院的学员,最后是炮兵部队、摩托化步兵、  相似文献   

7.
吴殿卿 《党史博览》2014,(12):20-25
正刘华清是新中国第三任海军司令员。他三次进出海军,以及在进入中央最高决策层后,都密切关注着海军的装备建设、部队发展,为打造中华民族的海上长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之所以在海军建设上有着惊人的远见,与其早年留学苏联,系统受过正规的高等海军军事教育是分不开的。作为第二批学员成员赴苏留学1954年6月中旬,正在忙于大连海军学校整编工作的刘华清接到海军的通知:经中央军委批准,刘华清离职到苏联伏罗希洛夫  相似文献   

8.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迈进学校的第一堂课.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事关一所学校校风、学风建设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个体一生的发展。因此,了解新生特点,切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永清县第一中学是廊坊市唯一一所百年名校,始建于1908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显著提高,为高校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被社会赞誉为"大学生的摇篮".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干部作风建设"活动中,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以"创新办学理念,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为主题,着力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和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转变干部作风带动"校风"、"教风"、"学风"的进一步改善,打造出了一支"真心实意、真才实学、真抓实干"的干部教师队伍,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以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把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使文明创建工作常抓常新,开展了文明和谐校园建设的生动实践。一、增进创建意识,实现全员深度参与提高思想认识,提升主体精神。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阵地,高素质干部和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重要资源,具有高度精神文明修养的学生是学校的最大成果,“文明单位”是学校第一品牌,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教育局把教师思想素质提高作为推动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大计,把教师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并坚持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以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师德档案为载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与时俱进地在师德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推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发展先进文化、创建和谐校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着力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师生思想道德水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海原县第一小学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己任,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探求教育规律,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成就有:第一,改革管理体制;推行校长负责制与教师聘任制;海原县第一小学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正>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曾用关东医学院、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等名称。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遵义市。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以医学为主、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的省属高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现由遵义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及广东省珠海校区3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约2515亩,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设有28个教学院系、8所直属附属医院。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湖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公布了由教育厅学生处组织的一次学生问卷抽样调查结果,在25所部省属高校22项办学指标中,孝感学院有学生满意度等12项指标列全省第一,3项第二。对学校有如此高的评价,应该说是学生爱校情感的具体体现,是师生对学校跨越式发展、大力改善学习生活条件的充分肯定,也是学校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丰硕成果。学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一、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堡垒高校党…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和谐、清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通过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充分发挥廉内助的作用,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企业经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农一师电力公司工会、纪委前不久联合举办了下基层、受教育、强素质、促廉洁为主题的家庭助廉活动。组织公司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家属  相似文献   

17.
<正> 从一个学校讲,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学校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正象邓小平同志所深刻指出的那样:“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实践中,学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始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红校),从1931年11月中央苏区红都瑞金创建至今已有61年的光辉历程。这是继国共合作大革命时期建立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以来,在中央直接领导下创建的第一所较为正规的、综合性的军事指挥学校。建校是党的远见卓识之举。红校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视育才的结晶。红校在她生命的途程中,以至衍续下来的今之院校,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我军现代化武装建设、  相似文献   

19.
郑州晨钟(陈中)教育集团是在陈中数理化培训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有30所中小学课外辅导学校、一所全日制学校、一家教育科技公司,是河南省第一家经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民办教育集团。集团现有教职工561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28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教师47人。其下属的全日制学校是第一家被列为郑州市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的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20.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集高等职业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为一体,多学制、多学科的一所综合高等学校。学校组建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一心一意谋发展,凝精会神搞建设,全面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开创了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