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工匠,于器物是精雕细琢,于理念是精益求精,于民族是复兴基石. 在黑龙江省,有这样一批铸造"重器"的企业——中国一重、哈电集团、中车齐车集团……它们名头响亮、分量十足,研发出多项"中国第一",打破多个国外垄断项目. 在这些企业中,有这样一群人——热处理操作工、数控车工、装配钳工、装压工……他们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吨级车床轻松驾驭,高精技术千锤百炼;他们是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是龙江重振工业雄风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一个新名词——"工匠精神",让人耳目一新,其目的就是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何为"工匠精神"?即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坚定、执着、踏实、韧性、专注、精益求精和追求极致的精神,也是一种热爱工作,热爱事业、热爱生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     
《前线》2016,(5)
正【语境】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解读】"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对自己的产品仔细雕琢、潜心打造过程中所闪耀出的一种精神理念,体现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等丰富的价值内涵。培植工匠精神,是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  相似文献   

4.
正从今年3月5日上午开始,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语——"工匠精神"热起来,盖因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所致。李总理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是个好词语,提倡"工匠精神",我百分之百赞成。关键是做不做,精神如果不扎根,停留在热议上,就是无根之浮萍。为什么要提"工匠精神"?因为我们缺乏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5.
廖江 《兵团工运》2017,(11):18-19
<正>2016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也让工匠精神成为全年的热词之一。如何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中国工匠,成为社会广泛热议的话题。工会组织能否在传统工作中找到"大国工匠"的培育通道,既是自身工作创新的需要,也是服从服务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6.
正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6年的工作重点时,他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其内涵就是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益求精。在"品质从99%提高到99.99%"的极致追求中努力求索。只有提高了产品质量,才能提高国家的制造能力。"工匠精神"上了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无疑在强调,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  相似文献   

7.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不仅是对提升消费品品质、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新要求新标准,也是创新企业管理、提升工业文化的新课题新任务。我们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积极深化创新企业精细管理,不断培育工业文化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8.
正近来,"工匠""工匠精神"屡屡见诸报端和新闻媒体,一时间,"工匠""工匠精神"成为热词。所谓"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工匠精神",是严谨,一丝不苟;"工匠精神",是耐心,专注,坚持;"工匠精神",是专业,敬业,打造同行业无法匹敌的最优质产品、最  相似文献   

9.
<正>2月28日晚,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在南京揭晓。颁奖晚会上一位身材瘦弱的天车司机凭借精湛的技术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就是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唯一的女性——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分局天车司机田得梅。驾驶千斤重的桥机,多年来凭借“零失误”赢得整个行业的认可,田得梅通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高超技能,在“大国重器”的舞台上留下一段印记。  相似文献   

10.
<正>【政府工作报告原文】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贵州博大智能终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涛将"工匠精神"融入工作的每个细节"工匠精神"再次写入政府报告,作为基层技术研发人员,我备受鼓舞。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金融电子现金行业智能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与运营。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作为政府工作报告里新词语的"工匠精神"备受关注,也激起了各方特别是很多企业家委员、代表的思考。回顾报告,李克强总理是在强调"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应抓好的三方面重点工作时提到"工匠精神"的,即"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对此,有分析指出,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决策层将其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旨在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  相似文献   

12.
正"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打赢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战中,赓续"工匠精神"就是对"学"与"做"最直接的检验。赓续"工匠精神"要求党员干部勤勉敬业。工匠精神是灵性、悟性、心性的水乳交融,说到底,就是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民族具有崇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治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何要培育工匠精神?以及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文章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备受重视。从2016—2019年全国召开的两会来看,"工匠精神"一直出现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内化于从业者心灵"的要求被反复提及。在贵州,"工匠精神"氛围愈发浓厚。从2016年起,贵州相继开展"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寻找身边的贵州工匠"系列网络文化宣传活动和万名"农民工匠"培育、十大"贵州工匠"和"金牌工人"评选等活动,展示、发掘了一批又一批"贵州工匠""农民工匠","工匠精神"在贵州愈加"根深叶茂"。职业院校是专职培养技能人才的  相似文献   

15.
余小燕 《实践》2014,(5):40
<正>2013年的春天,因为梦想而变得无比厚重,因为梦想而变得激情飞扬,"中国梦"深深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有航天梦、航母梦、蛟龙梦……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就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工人,他通过机床、零件构造了他独特的"兵工梦"。他就是一机集团瑞特公司宋殿琛班班长宋殿琛——"中华技能大奖"得主、"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八大代表。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工商银行六盘水分行积极开展"我身边的工匠精神"系列活动,展现了青年员工的精气神,诠释了金融行业"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为持续深化客户服务体验建设,树立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今年以来,中国工商银行六盘水分行积极开展"我身边的工匠精神"系列活动,涌现出许多优秀员工代表。他们坚守基层一线,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展现了青年员工的精气神,诠释了金融行业"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7,(4)
<正>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指匠人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更要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代表了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的精神品质。工匠精神的形成、传承、丰富和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民族文化、伟大的人文时代以及成熟的市场经济,其内涵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变化。一、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铸就"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  相似文献   

18.
正张铁在3月7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解码过去一年乃至五年,更能读懂中国发展背后的"政治经济学"。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对应"新常态"的判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应提高消费品品质的供给侧改革。而新发展理念,更是贯穿始终: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些新理  相似文献   

19.
正"工匠精神"恰恰聚焦细节,讲究得一寸智慧便得一寸快乐。人们在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会有享用不完的乐趣。2016年春天,没有人能预料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一部正儿八经的央视纪录片,会在B站这种"不正经"的网络社区爆红。"好内容和新人类之间并不存在隔阂",纪录片导演陈黛曦说,"踏中年轻观众心灵的,是凝结在器物身上一代代御工的智慧与匠心,也是职业的崇高。"  相似文献   

20.
工匠精神表现为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精雕细琢等,其包含技艺层面、态度层面和价值层面三个层次。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和兴国之器。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背景下,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开启中国产品高品质时代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作为高职院校,要把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于"产学合一、做学合一、车间课室合一、老师师傅合一、校企文化合一"为特点的"校企双主体,工学五合一"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