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冀中抗日根据地位于华北平原的腹心地带,严重威胁华北日军占据的平、津、保、石等城市及平汉、北宁、津浦、石德等交通干线,犹如插在敌人胸部的一把利剑。从1942年5月1日开始,日军在“确保华北,先保冀中”的叫嚣下,纠集5万余人,由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督战,对冀中展开了空前残酷的全面“扫荡”,妄图一举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面对强大的敌人,冀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使冀中根据地顽强的坚持下来。到1944年,根据地完全恢复,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最后胜利。这一胜…  相似文献   

2.
<正>抗日战争时期,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由渔民和农民组成的敌后抗战雁翎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高举抗日救国大旗,机智勇敢地与日军展开了水上游击战,成为一支独具特色的冀中抗日武装力量。雁翎队创建的历史背景1937年底,日军侵占华北平原,曾先后5次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围剿”,大肆屠杀白洋淀淀区人民。1938年夏天,日军一千多人从徐水、雄县、保定市区向新安进军,驻扎在新安城北。1939年2月25日,日军占领了新安城,驻新安的日军不断对水、  相似文献   

3.
正冀中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平汉、平津、津浦、石德四条铁路干线之间,素有"华北粮仓,京津门户"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侯玉田为开辟冀中革命根据地、组建河北游击军、创立冀中抗日武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的贺龙多次谈到:"冀中抗日武装的发动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应归功于冀中的党员及广大人  相似文献   

4.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这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共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企图消灭冀中区中共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1939年 10月下旬,日本驻华北方面军第 110、第 2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 2、第 3、第 8旅团各一部,共 2万余人,分多路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进行冬季"扫荡",企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打通曲(阳)阜(平)间的交通. 11月 3日,由涞源出动的日军独立混成第 2旅团独立步兵大队 500多人,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歼灭在雁崖村.晋察冀军区第 1、第 3军分区针对日军每次遭到歼灭性打击,总要重振兵力前来报复的特点,命令部队立即脱离战场,分别隐蔽于适当位置,作好连续作战的准备,待机再战.  相似文献   

6.
青东大屠杀     
1937年11月,上海被日军占领,成为日本侵略者的战略要地。然而,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领导的抗日斗争方兴未艾。离上海仅三四十公里的青东游击根据地是沪郊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里有中共青浦工委领导的顾复生的三支队。1939年7月,他们密切配合东进而来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打击吴淞江日军、歼灭汉奸、伪军,奇袭上海虹桥机场地区、痛击忠义救国军姚友莲部,震惊了淞沪地区敌人,扩大了我党的政治影啊。人民军队军威四扬,对日军造成了直接威胁。日军现这一块游击根据是为眼中钉、肉中刺。日军蠢蠢欲动,日益加速大扫荡的…  相似文献   

7.
<正>1942年6月9日,冀中八路军22团两个连及地方武装一部在深泽县宋庄打了一场村落防御战,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顽强固守15个小时,歼灭了大量日伪军,最后成功突围,创造了冀中根据地反"五一大扫荡"中最典范的战例。日军对冀中发动大"扫荡"1942年,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最艰难困苦的一年。日军华北方面军制定1942年肃正作战计划",抽调大批兵力进一步加强了对根据地的"扫荡"。当年4月开始,陆续展开冀东"1号作战"、冀南"12号作战"、冀西肃正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中华民族高举抗日大旗,同仇敌忾,共御外辱,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不仅在正面战场配合国民党军进行大规模作战,而且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运用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八路军部队在敌后战场取得很大胜利,有效地牵制了敌人的兵力,拉长了日军的战线,延缓了日军侵略的节奏,赢得了宝贵的抗战时机,将侵略者拖入"持久战"的泥潭。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在冀中大地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抗日行动,他们不仅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升了抗日军民的必胜信念,而且扩大并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贺龙部的抗战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文锋 《党史文苑》2007,(3):12-15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这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共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企图消灭冀中区中共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0.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这一年3月,44岁的刘少奇奉中央命令,从苏北阜宁单家港出发赴延安,对沿途各抗日根据地的工作进行指导。5月1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抽调日军精锐部队,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  相似文献   

11.
静德 《党史文汇》2004,(4):31-33
1939年 面对日军的"扫荡"、顽固派的捣乱,刘伯承和邓小平以打虎拒狼战略,保卫根据地. 1939年元旦刚过,日军就集中了3万余兵力,分11路向冀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得到这一情报,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于1月12日召开在冀南地区的第129师、冀南军区和中共冀南区党委、冀南行政主任公署领导人联席会议,研究敌情,部署反"扫荡"作战.  相似文献   

12.
<正>三、"百团大战"与五一大"扫荡""百团大战"沉重打击华北日军八路军走出太行山,在华北平原、山东建立根据地,扩充队伍,力量日趋壮大,成为敌后抗日战场的主力军。这是日本侵略者不能容忍的。1939年秋,多田骏任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他意识到日军"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华北将成为中共的天下"。他制定了"囚笼政策",企图彻底摧毁华北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1942年,日寇对我冀中区“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抗日根据地被敌分割、蚕食变为抗日游击区。我冀中八路军与地方游击队,化整为零开展地道战,变平原为山地,形成房连房、户连户、村连村三道阵地与防线。冀中的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区、村干部们出谋划策,多昼伏夜行,在群众的掩护下与敌伪开展斗争。 8月底9月初,组织上为了保存力量,以利再战和准备反攻,决定在部队掩护下将冀中  相似文献   

14.
百岁寿星孙毅老将军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可是他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我们“冀中抗日斗争史资料研究会”的同志们对这位德高望重并曾担任我会领导的老首长怀念至深。孙毅将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两度到冀中地区工作,担任冀中军区的领导职务。他第一次到冀中是1939年10月至1940年6月,任冀中军区参谋长。第二次是1945年11月到冀中,任军区司令员,一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孙毅将军在冀中工作期间,冀中区的对敌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整军治军及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呕心沥血、舍生忘死,为冀中的抗日斗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  相似文献   

15.
1939年初,我一二○师主力奉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命令,为帮助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开赴河北省河涧县地区。由于当时作战频繁,伤病员多,又缺医少药,救治伤病员工作到了极端困难的地步。此时,得知加拿大共产党员、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脑外科主任白求  相似文献   

16.
冀鲁边抗日根据地,东临渤海,西胁津浦,南凭黄河,北迫平津,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连系着山东、晋察冀、冀南等抗日战场,如一柄利刃插在日本侵略军的心脏,似一块磐石任凭风吹浪打坚不可摧。 抗日战争期间,周贯五作为冀鲁边的主要领导,在这块土地上坚持了整整7年之久,他的业绩铭记在津南鲁北人民的心中。 (一) 1939年1月,侵华日军第五、二十七、一一四师团数万兵力,分三路从济南、德州、沧州方向,向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逼进,企图一举消灭边区人民抗日武装。 八路军东进纵队领导鉴于敌强我弱,决定部队分散与日军周旋,避敌锋芒,保存实力,相机歼敌。司令员兼政委肖华、参谋长邓克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各率主力一部。分散活动,跳出日军的合围。时任第六支队政委之职的周贯五则率部坚持在东陵、盐山一带,寻机破敌。  相似文献   

17.
美军观察组成员布鲁克.多兰二世,在一些公开出版的书籍或一些老同志回忆中,误将他翻译为艾斯·杜伦:他作为美军观察组成员之一,只身来到敌后冀中抗日根据地,与根据地的军民同吃同住,一同打击日军,他亲身经历了对他来说是终身难忘的地道战危险时刻。他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一直随军转战于华北抗日前线。侵华日军曾多次企图捣毁八路军的这一首脑机关,但始终未能如愿。1942年5月,八路军总部遭到日军的袭击,损失严重,但彭德怀等总部领导人在此之后仍率领总部机关继续转战于晋东南抗日前线,予敌以重大杀伤。日军精心策划“C号行动”,目标直指八路军总部1942年春,侵华日军按照惯例对华北的各主要抗日根据地展开“扫荡”。与此同时,日军华北方面军于2月下旬向所属各兵团下达了本年度《治安肃正建设计划大纲》,规定“治安肃正”的重点应放在以“剿共”为主的作战讨伐上,首先对冀东、冀中地区,…  相似文献   

19.
宋弘 《党的文献》2021,(4):107-112
冀中根据地开展的交通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战争形势变化及由山地向平原战略展开的重要举措.冀中根据地交通战的开展既与日军的侵略压迫有关,也与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转变以及根据地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交通战的主要内容包括破路、挖沟、拆电线、水上斗争、秘密交通线的开拓等,斗争形式和战略战术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冀中根据地开展的交通战对日军的交通线给予了有力打击,对抗日战争和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经验、智慧和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全民族全面抗日的序幕拉开了。1937年10月,聂荣臻率领3000人的部队,创建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边区人民一边与敌人进行军事与政治斗争,一边进行经济建设,为发展边区经济,打破敌人的封锁,巩固壮大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