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1年4月19日,"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一分队来到革命圣地延安.站在巍巍宝塔山下,听着延河水潺潺流淌,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当年的激情岁月.  相似文献   

2.
北安市的南北河静静流淌,数着如歌的岁月.1945年从延安出发最后抵达北安的195名干部团成员中,有人留在了北安,有人则离开北安奔赴党和人民更需要的地方.但无论如何,从延河之滨到南北河畔,他们以青春之我拼搏奉献的那段岁月,在历史中留下了回响.  相似文献   

3.
肖舟 《党史纵横》2009,(7):15-18
毛泽东的一篇《别了,司徒雷登》让许多中国人知道了“司徒雷登”这个名字。在这篇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檄文里,司徒雷登以不十分光彩的角色定格在中国人的脑海里。60年过去了,历史深处的人与事渐行渐远。然而不久前的一场特殊的骨灰安放仪式,又再次将记忆的罗盘拔回到那段波谲云诡的岁月。  相似文献   

4.
当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渐行渐远,就要消逝于我们记忆尽头的时候,重拾难忘的往事,重温传奇的人生,依然让人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5.
当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渐行渐远,就要消逝于我们记忆尽头的时候,重拾难忘的往事,重温传奇的人生,依然让人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6.
绽放     
正1945年11月15日,在漫天飞雪中,中央派出的干部团中195人抵达北安。70多年后,当我们行走在北安这片热土上,一座座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地,无不记录着那段壮怀激烈、震撼人心的艰难岁月,让人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一种喷薄而出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学习导报》2012,(14):63-63
齐白石,一位离我们渐行渐远、影响却越来越大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12,(14):63-63
齐白石,一位离我们渐行渐远、影响却越来越大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9.
飞速前行的时光让青春与我们渐行渐远。只有那激情岁月还在午夜梦回,令人怦然心动!五四青年节在五月的鲜花的簇拥中来到了。当年,我们乘着月光踏着歌声去参加入团宣誓仪式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那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个秋天,我正在家乡的  相似文献   

10.
汉语也疯狂     
《廉政瞭望》2013,(24):48-51
当键盘代替了笔,汉语的书写和应用与我们渐行渐远,他们对汉语的学习却很疯狂。  相似文献   

11.
正北安和延安有着重要的红色基因传承关系。这段历史虽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北安与延安,一个在东北(黑龙江),一个在西北,相距几千里,相隔万千重,是伟大的革命斗争把两地紧密联系起来,并铸就薪火相传的红色血脉——1945年11月15日,受党中央派遣,延安干部团195人来到北安,这一骨干力量领导创建了老黑龙江省根据地,使北安具有了源自革命圣地延安的纯粹红色基因,成为东北"红色之都",从而书写了红色北安辉煌的历史,也使北安拥有了"塞北延安"的美名。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存处境的非传统挑战及社会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林 《唯实》2010,(6):87-89
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渐行渐远又融不进城市,职业选择上高不成低不就,注重精神生活却受到社会歧视,交往愿望强烈但交往范围狭小,其生存处境面临非传统挑战。这既有生活环境变迁的因素,也有制度设计上的问题,还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原因。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处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政府、社区、市民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层面,进行全方位调适。  相似文献   

13.
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悲壮成名。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时刻,壮士们的英勇无畏和慷慨赴死的气概,成为那个年代的精神楷模。敌人的刺刀和枪口没能夺去八百壮士全部的生命,血与火中幸存下来的英雄们成为历史最鲜活的记忆。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英雄,随着在人们视线中的渐行渐远,承受了许多不公对待,甚至是冰冷的抛弃,这让“八百壮士”体会到了战场下的另一种悲壮。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存处境及社会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渐行渐远又融不进城市,职业选择上高不成低不就,注重精神生活却受到社会歧视,交往愿望强烈但交往范围狭小。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处境面临的非传统挑战,既有生活环境变迁的因素,更有制度设计上的问题,还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原因。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处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层面、从政府、社区、市民层面,还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层面,进行全方位调适。  相似文献   

15.
正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屈指算来,我调入山东大学也有29个年头了。往事如烟,岁月无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人都已渐行渐远,以至于淡忘了;许多事也如过眼烟云,已了无痕迹。但有些人、有些事,却是我终生难忘的。周立昇先生,就是值得我永远敬重和铭记的一位。鄙人何德何能,竟然有幸从县级党务职能部门的一位普通工作人员,变成  相似文献   

16.
覃爱华 《当代贵州》2022,(36):56-59
<正>困牛山红军壮举蕴含的革命精神,是红六军团先辈们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创的以“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为具体体现的重要革命精神,拥有丰富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吴作明 《新长征》2006,(8):62-63
你说这人也真怪,好日子让人难以忘怀,苦日子也让人难以忘却。如今生活好了,可我却对过去那段忍饥挨饿吃野菜的岁月忘不了、抹不掉。好像在我的记忆里扎下了根。每到春暖花开,我都要到地里采些野菜吃,慢慢咀嚼品尝那段艰苦的岁月。  相似文献   

18.
贺伟 《党史文苑》2006,(10):30-35
庐山自1928年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后,民国要员大都在庐山购置了别墅.历史的背影虽渐行渐远,这批受到精心保护的别墅却安然无恙,向后人讲述着当年主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周迅 《湘潮》2009,(11)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社会保持繁荣稳定,经济上克服了各种困难持续发展,特别是经受了金融危机的考验。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切实可行的。尽管时间久了,一切都在变化。人们的记忆渐行渐远,但香港澳门回归的盛况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决策却始终是人们的美好记忆。  相似文献   

20.
尽管革命年代已经渐行渐远。但作为新中国集体记忆的重要资源,“革命”始终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在当下建构现代化的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仍旧需要返回历史,因而寻求某种精神动力,也就成为革命历史纪实小说书写的重要旨意——叙述历史的根本在于抓住历史和时代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