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0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上海。在陈独秀离京途中,李大钊前去护送,这时,他俩共同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陈独秀到上海后不久,就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到码头工人中了解罢工情况,他还邀请北大的进步学生和各地革命青年,深入工人中开展  相似文献   

2.
李国继 《党史博采》2002,(1):21-23,33
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之前的1920年2月,陈独秀与李大钊“计划组织共产党”并约定在南方和北方分头行动时,曾在李大钊护送下出北京经天津转赴上海(之前陈独秀曾于1月29日去到上海,旋到武汉,又返北京)。然对其这次到达上海的时间和由天津至上海究竟是乘坐火车还是坐海轮,以及是否绕道李大钊先生老家河北乐亭,史学界至今说法不一。本文试就接触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8,(6)
正荣耀先,字耀庭,男,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察素齐镇人。1918年,进蒙藏学校学习,在校期间,受李大钊、陈独秀所倡导的新思想影响,积极投身于进步活动。1919年,在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中,成为北京蒙藏学校的运动领袖之一。1921年,参加了李大钊同志领导的北京马列主义研究小组。从此他如饥似渴地研读  相似文献   

4.
北京是现今中共中央的驻地。她也是中共诞生的摇篮之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领导人。1917年初,他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他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也由沪迁京。《新青年》迁京后编辑部设在北池子箭杆胡同9号,即陈独秀家。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12月6日,李大钊以《庶民的胜利》为题在中央公园(即今中山公园)讲演。 五四时期,毛泽东两次来京。第一次,他前来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底,毛泽东第二次来京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陆续在中国介绍,苏俄对华宣言在报刊上披露,这给毛泽东以极大影响,他如钒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当时,毛泽东和许多进步青年曾到陶然亭慈悲庵聚会交谈。 李大钊与邓中夏等人经多次酝酿、讨论,于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李大钊没有参加中共“一大”,是历史上的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当时陈独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又兼任大学预科校长,因为正在争取一笔巨款修建校舍,如果他离开广州,这笔款子就会落空,所以未能出席“一大”。而李大钊当年担任北京八校的教职员联谊会议的主席,正在领导索薪斗争和暑期会务,也不能离开北京。 陈独秀、李大钊虽然没有参加中共“一大”,但并不影响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的历史地位。有一个“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说法,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7,(1):118-119
1920年1月,陈独秀乔装成一个商人,坐上李大钊赶的骡车,悄悄离开了北京。分别之际,他们相约在南北各自活动,组建一个政党,建党首先需要一种理论武装。在陈独秀离京的行李中,有一本叫《共产党宣言》的英文书,这是他特地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准备带到上海物色合适的人选翻译成中文。  相似文献   

7.
一1914年夏天,李大钊和陈独秀相识。1917年,陈独秀应聘到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担负改革文科、整顿北大的重任。1918年2月,李大钊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二人开始共事。李大钊参与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从而形成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的强大阵容。1918年12月,陈独秀、李大钊共同创办《每周评论》,开始了他们并肩战斗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成立的,在党的七大之前,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一般都有共产国际代表参加。唯独党的二大,既没有邀请也没有等候共产国际派人参加。原因何在呢?早在1921年,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倡导下,党的一大于当年7月23日在上海秘密召开。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和陈独秀影响非常大,有"南陈北李"之说,李大钊在北京、陈独秀在上海分别建立了共产主义组织,但是这两位最有影响的人物却未参加党的  相似文献   

9.
缪伯英1899年10月21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先就读平江县启民女子学校,后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7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学校。 这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中国社会激烈动荡。一批怀有远大抱负的仁人志士都在努力探索救国途径。1919年底,缪伯英参加了由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的“北京工读互助团”。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  相似文献   

10.
博览之窗     
李大钊、陈独秀是如何相识的 1914年7月,陈独秀受章士钊之邀赴日本帮其编辑《甲寅》杂志。其时,陈因参加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而遭通缉,一无职业,二无正常的经济收入,生活陷入困顿之境。11月,陈在《甲寅》杂志第一卷第四号上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第一次用了“独秀”的署名。 这篇文章,很快便在中国留日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都觉得陈虽在文中揭露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但他的言论太悲观了。他竟然认为中国还不如亡国好,甚至变成像印度、朝鲜那样的国家更好。这在留  相似文献   

11.
创党之前,李大钊就十分了解上海的主要特点,同时与陈独秀理想一致,关系密切,情同手足。这是李大钊身处北京,也能对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创建发挥重要作用的两个关键性因素。李大钊对创建中共上海发起组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中共一大到三大,中共中央局的驻地在上海、北京、广州之间迁移往还。其中迁移过程中的某些具体时间,至今仍是学术界无法确认的问题。本文拟从俄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政策观念、中共中央的2006年第4期组织状况和中国政治格局的演变等方面,来简略地考察从一大到三大中共中央局驻地的迁移问题。一、中共中央局在上海与北京之间往还1920年1月,李大钊、陈独秀在北京开始探讨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的问题。陈独秀迁居上海后,他和李大钊分别在南方和北方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俄共(布)和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的积极帮助,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愿望引导到…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浪潮滚滚而来,"劳工神圣"呼声高涨,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了。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广州、九江等城市纷纷举行了集会、演讲、散发传单以及示威游行等活动,纪念"五一"劳动节。其中上海、北京的纪念活动分别是由陈独秀和李大钊组织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对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总体评价问题,毛泽东早已有明确的结论.他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①但近年有人提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观点,即"两总司令"说,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毛泽东关于"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论断.  相似文献   

15.
二、党史、革命史研究保持深入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年来,在这领域的活动频繁。全国各地先后举行了十几次不同专题的学术讨论会。安微在元月召开“陈独秀胡适文化学术思想研讨会”。3月,北京举行“陈独秀研究学术讨论会”和“纪念共产国际成立70周年学术报告会”。10月,北京召开“李大钊研究学术讨论会”和“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常州举行“纪念瞿秋白诞生90周年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作为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在他牺牲之前,中国共产党共举行过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五大于武汉召开的第二天,即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而他仅仅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党的三大。在党的三大、四大上,李大钊仅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没有进入中央局、政治局(1924年11月设立)。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与他在我...  相似文献   

17.
<正>199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文集》中,辑入了李大钊《致李辛白》信札6封。这6封信札,对于研究认识李大钊和陈独秀共同创办与出版革命进步刊  相似文献   

18.
正1918年1月,陈独秀、胡适、李大钊、沈尹默、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等组成《新青年》编委会,大家轮流编辑,从此《新青年》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杂志,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沈尹默每去北京大学图书馆必去找时任图书馆馆长的李大钊,两人结下深厚友谊。1927年4月5日清明节放假,北大一批教员和子女到海甸(今北京海淀区)去找沈士远(沈尹默之兄)玩,李大钊之子李葆华也去了,并在沈士远家住  相似文献   

19.
1927年4月28日,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反动军阀张作霖绞杀于北京。李大钊牺牲后,他的妻子带着子女被迫离开北京,辗转流离,分散四方。67年风雨过去了,李大钊的子女现在何方?境遇如何?我开始在北京寻觅,终于有了结果。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他和李大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世所称誉。关于陈独秀建党的史实,无数著作都有所论述,但陈独秀创建党的整个过程以及他的政治思想轨迹,却鲜为人知。陈独秀曾经先尝试筹建社会主义者同盟,作为酝酿政党的先声,然后组织社会共产党,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不久,又很快地将社会共产党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这可称之为陈独秀建党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