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31934年10月10日,惊天动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吹响了进军的号角,一次前所未闻的举国迁移在激烈悲壮的气氛中悄悄地开始了。这次伟大长征的第一步是如何迈出去的?本文要介绍的,就是鲜为人知的“长征第一山”、“长征第一桥”和“长征第一渡”。长征第一山———云石山在江西瑞金市城西19公里处,有一座石灰岩山峰。此山高50余米,方圆20余亩。山石色泽如云,山麓绿树成荫,远远望去,犹如一颗巨大的绿色绣球。从山下到山上,有一条百余级迂回曲折的石砌小道。顶部平坦,建着一座青瓦黄墙古寺。寺门口有一对联:“云山日永常如画,古寺林深不老春。”取… 相似文献
2.
队伍已经过去好久了,蜿蜒的山路上,还孤零零地走着一副担架.
抬前面的是个红军,抬后面的是个民夫.如果不认真辨认,看不出走在担架前面的那个红军是个女的.因为她的衣服和男红军一样破破烂烂,头发也跟男人一样剃光了.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员(沈阳)》2016,(19)
正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向沿途百姓传播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主张,动员群众支持和拥护共产党和红军开展革命斗争。同时,红军在长征中严明的纪律以及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光辉形象和英雄事迹,通过群众的口口相传,在长征沿途广为流传。长征故事的传播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途径对长征进行宣传,向国统区群众和国内外人士宣传红军的英勇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1930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这次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力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英雄壮举,是人类社会革命史上的伟大奇观。在70年后的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既是为了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也是为了记取长征的历史经验,发扬长征的革命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红军长征途中有两个重要的拐点,一是1935年2月召开的扎西会议,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新起点,一是1935年9月召开的榜罗镇会议,确定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这两个重要的拐点在红军长征途中以及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红军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围剿”部队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步伐。1934年10月26日,敌人侵占宁都;11月10日,瑞金陷落;11月17日,于都沦入敌手;11月23日,会昌失陷。至此,中央苏区全部陷入敌手,原本红火的革命根据地一片血雨腥风。据史料载,红都瑞金在80天内被惨杀1800多人,宁都县被杀绝的有3800多户,闽西遭杀绝的为4万多户。蒋介石在其“剿匪报告”中亦写道:“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不屈的小红军1934年11月9日,在距瑞金城35里处的古城山道上,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4.
15.
"刀靶水"之战,执行邓小平命令雪夜送信
1934年9月,我被调到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五团一营当营长.10月份,前线战斗打得很激烈,形势越来越紧张.部队从阵地上撤下来,集中在长胜县,每人发了一身黑棉衣和4颗马尾手榴弹.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1949年9月,在筹建新中国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第六章“民族政策”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从此,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制度和基本国策确定下来。这一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结合中国实际的新的伟大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和一整套相应的民族政策,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